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

2025/07/22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6日晚3:1击败日本队,以10胜1负的战绩,历史上第四次捧起女排世界杯的冠军奖杯。曾经以球员身份铸就无数辉煌的郎平首次以主教练的身份夺得“三大赛”冠军,续写着自己在世界排坛的传奇。

54岁的郎平在她辉煌的体育人生中又一次实现了对自我的巅峰超越。在开赛前1个多月之内连损两员大将的情况下,郎平战胜了“心魔”。在1996年、1998年、2008年和2014年率领中、美女排4次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获得亚军之后,她终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从世界名帅到世界冠军级教练的蜕变。

世界杯冠军绝不是郎平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如果没有郎平,在伦敦奥运周期历经坎坷、一蹶不振的中国女排不会这么快重回巅峰。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郎平培养出了以朱婷、袁心玥、张常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新锐,一边耕耘、一边收获,为中国女排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时隔12年后重夺世界杯冠军也宣告了女排精神的回归。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女排精神也被郎平所率领的团队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基础上,郎平将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形式和科学训练的理念引入中国女排,相信世锦赛亚军和世界杯冠军只是这个以郎平为核心的教练团队奉献的第一批成果。

世界杯的胜利属于赖亚文、安家杰等教练、医疗、康复团队的每一个人,包括临时担任团长、曾和郎平联手率队拿下1986年世锦赛冠军的张蓉芳。虽然张蓉芳一再表示胜利和自己无关,但她对教练团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也是巨大的支持。还有以国际排联管理委员会委员参与世界杯组织工作的排管中心竞赛部部长蔡毅、从四面八方组团赶往日本看球的“我爱女排”助威团的60多位铁杆球迷,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一路相随,给予郎平和中国女排正能量。

在失去了技术全面的惠若琪和举足轻重的杨方旭之后,中国队仍能在世界杯赛中傲视群芳,充分说明了这支年轻队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厚度”。在对塞尔维亚队、俄罗斯队的两场关键胜利中,张常宁、丁霞、刘晏含等经历了大奖赛总决赛、瑞士精英赛、去年亚运会等赛事洗礼的“二组”队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郎平苦心经营、全力实践的“大国家队”训练理念给她和球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造化弄人。虽然惠若琪和杨方旭这两位郎平的爱将未能前来日本,但她们是“郎家军”成功崛起的重要见证人和亲历者,世界杯的功劳簿上应该有她们的名字。老将魏秋月在本届世界杯上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但是这个看似幸运的冠军和中国队斩获赛点时给朱婷的惊艳传球,是对她守望排球梦想的最好回馈。

以“朱、袁、张”为代表的年轻球员们是幸运的,她们在自己排球生涯的黄金期遇到了郎平。重掌中国队帅印的郎平也是幸运的,她接手中国队之后遇到了这批可造之才,并且得到了实践“大国家队”理念的机会和环境。伟大的竞技者在追求卓越、创造传奇的道路上永不止步,相信世界杯冠军会仅仅是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的一个新的起点。

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第一次带着梦想踏入武僧团的校园时,学习、生活、练武也会常常伴随着苦涩和艰难,但不知不觉中,这里教会了你遇到失败能够宠辱不惊,像中国女排一样,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依然要放手一搏,“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这是女排精神,也是武僧团学子们所具备的精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胜”的神话。1981年,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地暂停了脚步,只为全民收看一场决赛的直播。《人民日报》的郎平专栏里,有报道说,那个年代工厂女工深受女排精神感动,主动加班超额完成任务。这是怎样的一种正能量?这种永不磨灭的斗志传承了30年仍旧熠熠生辉!

而当时的女排主攻手郎平,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女神。为了练习扣球,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双手都失去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的苦训才成就了后来的铁榔头。

真是靠着这样的不要命地奋斗,她们终于在最困苦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就是中国女排!也是武僧团学子们正在培养和造就的优秀品质。2010年盛夏,郎平教练一行来到嵩山少林寺武僧团,感受少林禅宗文化内涵的同时,与总教头释延鲁大师进行交流并互赠礼物,这是一次中国体育文化精神传承与融合的里程碑。

在穷顿困苦的年代,顶着东亚病夫的敌意,我们凭一己之力走上世界之巅扬眉吐气,因为女排精神,因为这场奇迹般的胜利,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大概永远无法想象这带给国人的是怎样的.振奋和昂扬!这些听来不可思议的。事例,是我们父辈们时至今日依然仰头自豪的永恒记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武术也会传承国人之信仰成为让中国傲立群雄的资本!

郎平说,失去的一切,我都要拿回来。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希望我们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的学子们,也能够将少林禅武精髓发扬光大,让武术文化成为继女排精神之后,又一个能让国人挺直腰杆、昂首自豪的国之信仰!

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面对世界顶尖强手的终极挑战,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不利中连扳三局以3-1逆转力克塞尔维亚,时隔2019年再度荣膺奥运冠军。这场动人心魄的比赛,吸引了无数国人和世界球迷的目光。中国女排赢在顽强拼搏,赢的美丽大气,女排展现给世界的独特气质和力量。这种中国气派,不仅代表竞技体育,更是植根在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核心价值,将会广泛彰显和弘扬。

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4的不利情况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屡克强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充分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中国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

国人为女排欢呼喝彩,网民们传疯了:“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我们重提女排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女排每一次夺冠,都是靠艰难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国人呼唤“女排精神”,“铁榔头”是女排精神最完整的见证者和实践者,30年来她一直担负着这种精神的传承。其间,女排换了几代,几度沉浮,但郎平仍然不忘初心,仍然坚守着自己喜欢的排球事业,在女排最需要的时候,她担当起了振兴大任,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她象榔头一样不屈不挠咬定目标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女排的再续辉煌。

早在几个月前本届奥运会分组结果确公布,大家都为中国女排捏了一把汗:中国队和世界杯的前三名再加上荷兰、意大利等强队同分在“死亡B组”。郎平直言:我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强的分组,但是她表示: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做好的准备。当中国队和巴西队对阵形八强之战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中国女排会赢,因为巴西队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远胜中国女排。姑娘们就是一分一分磕下来,在这个“死亡之组”里惊险出线了。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女排精神持续刷屏,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的确,在奥运赛场,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属性。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的“艰苦奋斗,刻苦训练”,是赛场上永不磨灭的斗志,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里约奥运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现诠释出来,这就是永不过时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女排精神”。

我们相信,熠熠生辉女排精神将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更将激励中国人上下同心共铸中国梦。

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后,一段话在网络中盛行:“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就像一万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身处不同行业,所处不同年龄的人们对于‘女排精神’也有各自的理解和感悟。记者在采访中,提到再度夺冠,提起‘女排精神’,近乎所有采访对象都难掩激动之情,有的甚至声音几度哽咽。

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第一个国际大赛百米冠军胡凯,如今已经是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在采访中,记者依然能感受到曾经作为体育人的'胡凯内心的激动和感慨。“这是我第二次在清华大学见证中国女排夺冠。从雅典到里约,12年来气质不变,从80年代一路走来,30余年精神永存!”

“什么是女排精神?就是淘汰赛以来你有主场气势,我把你球迷打哭;你在心理占优,我把你气势打掉;你本心态放松,我把你打到紧张!”胡凯说,“回顾历次夺冠,中国女排没有一次是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获得胜利的。我们的国家正走在民族复兴和重塑自信的路上,这条路上的道艰难险阻,都需要女排精神来提振士气,坚定信念!”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团结、拼搏、爱国。在清华大学,我们学习女排精神,要让她成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主旋律,让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不仅仅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成为培养完善人格的最佳手段。”

首钢总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郭庆说:“在企业,我们提倡‘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这跟女排精神高度契合。在新时期,我们强调传承和发扬,就是要不忘初心,敢于作为。”“今天我们面临的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就像奥运赛场的激烈角逐,所处的改革进程就像中国女排此次里约之行的跌宕起伏。”在采访中,每个采访对象都情不自禁地把“女排精神”融入今天的时代,融入自己的生活,“女排精神”将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代人。

女排精神国旗下的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女排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