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1
《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学史上迷幻现实主义代表作,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三个字的感悟非常深刻——想象力。马尔克斯给主人公设置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用文字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在战乱的年代里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历史,历经风雨和岁月,故事还融入了神话传说、宗教以及民间故事等素材,丰富多彩。
百年孤独是围绕布恩迪亚家族展开的,第一代布恩迪亚人的传奇生活经历就让我感到惊奇。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结婚却害怕长出尾巴于是穿着紧身衣,被大家嘲笑,之后在斗鸡比赛中胜出后杀了讥笑自己的同村村民。之后又收到村民鬼混的搅扰,痛苦凄凉的眼神让他不得安睡,于是决定逃离这个村子。经过两年的迁移,他们来到一片被大沼泽地围绕的小镇马孔多,在梦的指引下定居此地。他很聪明,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从吉普赛人带来的文明中发现了获得了很多知识,并有了新的发现,因此对科学文明十分向往,整天研究自己的科学实验,最后因精神失常而死去,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妻子乌尔苏拉身上。
以上便是百年孤独中第一代人的故事,读过之后,你是否被作者的想象力而震惊了?通过阅读这本书的后续故事,你会发现乌尔苏拉活了110多岁,见证了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历史。而在这段历史里,发生了几十次内战,战争的残酷让底层人民生活艰难。
百年孤独深刻的揭示了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的愚昧和盲目,让我们感慨万千!
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2
《百年孤独》的大致内容是:在这里个拉卡塔的小镇。每天,总会有一个衣着破烂的少年在郊区路上,风雨无阻。那位少年只有12岁,尽管家里贫穷,但是他从未间断一件事:在贵族学校,听读书声。学校里的书声像音乐一样把少年吸引了过来,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少年在树丛呆了五年,在这五年里少年不停地学习知识。
但去却被校长发现,校长让他把这份试卷做好,后来少年考了100分,学校收了它他做学生,长大之后他成为了作家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的感想是:这位作者是这么爱学习,因为他们家的生活贫穷,所以这位少年从来都没有上学,但他却没有放弃过不学知识的念头。
虽然家里和街道都留满了少年的笔迹,但是少年还是在默默背诵知识,母亲十分的欣慰。从这让我知道了儿子是十分想学习知识,母亲很为难因为家里没有钱供少年上学。
但是就在有一天,矮树丛的树枝枯死了,在也隐藏不了少年的身影了,校长知道了想考一考这位少年就给他一份试卷,这是让谁想不透的一份最难的试卷少年考了100分得了全年级第一。
从这让我知道了,校长看这位少年很喜欢学习,也想看一看少年在哪个水平,但是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少年考了全年级第一,这让我知道少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也因此校长免去了少年的学费,让少年可以在教室里和别人一起学习,时间飞快的过去了,少年成为了最有实力的作家,从这让我知道了,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成功。
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3
说来很惭愧,我一直没读懂《百年孤独》,对它也没有热爱之情。但王浩百凉对《百年孤独》的研读远在我之上。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呵,今天正好相反,“学生拥有一桶水,而老师才有一滴水”。于是,今天语文课的讲台属于他,不属于我。于是,“王老师”跟大家分享他的阅读感受。
这个“王老师”做事可真认真,备课本上写满了心得体会,重新整理他的阅读思路;更难得可贵的是,他还摘录了一些作品里的精彩片段,复印成讲义发给同学们,颇有点大学教授的“范儿”。
登上讲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同学们,要走进这样一个长篇小说,先得从心态开始调整,要带着积极的态度与文字接触,这样才能读懂文本;其次,他比较了不同的译本,他认为不好的译本会影响人的阅读心情,好的译本会更让人容易走进作品;他手头的译本是范晔的译本;第三,他拿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来比较,让同学们对《百年孤独》多了一份亲近感,因为很多同学看过《活着》。
有了这样的铺垫,大家对作品就有了情感上的接受。当进入故事情节的'时候,“王老师”讲述了作品较为经典的情节,概述了主要人物,分析了作品的主要特色……同学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低首读书。
作品是《百年孤独》,可讲课者和听课者都不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还是讲课的同学中板书最多的老师。不过,“辣”字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我想。
最新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4
孤独是残忍的,是割舍不了的,是要与生命始终伴随的,就像书中的拉丁美洲,与世界脱离,像极了闭关锁国的清朝,仿佛世界只有孤身一人。《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杂糅着这世间所有类型的人,也杂糅着这世间所有的孤独。
马尔克斯笔下的世界很奇妙,每个人都是独立个性的但却无神空虚的,书中所经历的孤独,也可能是我们人生当中所需要面对的。“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马孔多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清晰的认识到了目前的现状,他本应该是个英雄,但时代让他变得可悲,子孙所承受的灾难性的伤害也揭示着他人生的可悲。他是孤独的,马孔多的文明也是孤独的,他们有着对权利的渴求,对求知的渴望,以及对暴力的崇敬,但他们拒绝与远方沟通,拒绝看到遥远世界的光芒。他们从未放过自己,所以他们孤独,却也无能为力。
《百年孤独》的魅力远远不止这小小的一角,就像作者说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要注定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个家族的百年孤独也折射着世间万物的凄楚和悲凉,孤独的度量已无从计算,可能从创世之初到宇宙热寂,也许它早已伴我们同行,无声无息。
读完这本书,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之相守和奋斗?也许在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时,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