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糖尿病宣教演讲稿

2025/07/23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糖尿病宣教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糖尿病宣教演讲稿 篇1

亲爱的xx:

大家好。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为此,我中心特邀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段纬喆医生主讲此次讲座,11月13日下午3点,在苗栗社区居委会开展了以“护士与糖尿病”为主题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活动。为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进行了糖尿病健康宣讲与义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患者呈爆发式增长,还有大量的糖尿病的“后备军”。随着糖尿病的患者不断增加,糖尿病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需要家人的鼓励和关心。活动现场,我中心吴医生还为辖区居民免费测血糖、血压。同时,为了让辖区更加形象地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宣传易拉宝,糖尿病健康知识咨询、发放糖尿病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辖区居民宣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糖尿病的新知识。

11月13日下午3点,内分泌科段纬喆医师为辖区居民开展以“糖尿病健康教育”为题目的专题讲座,从用正确信息武装自己、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接受正确的糖尿病教育,全家齐努力,对抗糖尿病等几方面向辖区居民讲解并强调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保养大于治疗,号召大家平时做注意体检保健,提高健康意识。

此次“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糖尿病防治意识,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全民关注糖尿病健康的意识。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在防糖控糖的路上一直在努力,将一如既往与糖友们同行。

糖尿病宣教演讲稿 篇2

亲爱的xx:

大家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为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疾病的认识,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预防、治疗糖尿病。今天,我们医院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利,定在“每月15日”为“糖尿病健康讲座日”。参加本次讲座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计30余人。

讲座中,神经外科周传英护士通过幻灯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细致地讲解了糖尿病形成原理、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如何从运动和饮食上预防糖尿病的发病率。最后,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作答,并发放了健康宣传资料。

通过此次讲座,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使防治知识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对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及家属表示这次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帮助,下月的15日我们不见不散!!

糖尿病宣教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标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今天是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这一天是为纪念胰岛素发觉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诞辰而设立的。其主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惕和醒悟。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关于许多人来说,糖尿病并不生疏,它被称作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良方,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将终生与疾病相伴,生活质量严峻受损。不过,研究专家也指出,科学操纵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长命百岁。

我国目前至少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糖尿病“预备军”3000多万,糖尿病在儿童中的流行趋势也日益严峻,在全球,儿童和青青年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约增长3%,学龄前儿童约5%。据悉,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近4000万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儿童与青青年糖尿病患者约10万人。

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青年,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Ⅱ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青年中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缘故主要与物质供应丰富、饮食构造改变,如高热量及高脂肪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增多有关。来自上海和北京的调查材料显示,在6岁至19岁人群中,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千分之0.48至千分之0.60。糖尿病正在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和青青年健康的主要疾病。

与成年人一样,超重和肥胖也是儿童和青青年发生Ⅱ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假如经常感到没劲,疲劳无力;往常不尿床的如今尿床了;吃得挺多,体重反而减轻了;还有的青青年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部位出现黑棘皮等等。出现如此的病症,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研究说明“合理增加儿童和青青年的身体活动,养成规律体育锻炼的适应。是预防糖尿病特别有效的途径。”

教师们、同学们,请走出户外,运动起来,不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中等强度运动,采纳全身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登山、游泳等,应当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它将给您一个健康身体。

糖尿病宣教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2013年11月14日,IDF借“联合国糖尿病日”全球关注糖尿病之际正式公布了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

你知道在这3.82个亿人中各个国家占据多少吗?

2013年全球共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该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5480亿美元,占全球医疗支出的11%(2)。预计到2035年,与糖尿病相关的全球医疗花费将达到6273亿美元。糖尿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快速增长,已经给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发病趋势的估计中,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其次是印度(6510万)、美国(2440万)、巴西(1190万)、俄国(1090万)。其他患病人数低于1000万但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还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德国、埃及和日本。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最新统计,2013全球糖尿病在20-79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5.92亿人患糖尿病。当前在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群中,有1.75亿(46%)没有得到诊断。2013年怀孕妇女有高血糖的人数为2100万,占全部当年产妇的17%。2013年全球共有79000名新的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诊断。

自从接触到糖尿病时我一直在想糖尿病为什么会那么厉害,他会让生病的非常惶恐,同时带来多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一直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回的三个问题

1、糖尿病是什么?

2、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

3、我们应该做什么?

那么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通常糖尿病有两型:1型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分泌减少。要想知道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了解与它发病相关胰腺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事实上,胰腺本身有二种腺体:消化腺和内分泌腺。胰腺的内分泌组织由分布在腺体内的多种小细胞组团-胰岛或朗罕(Langerhans)小岛组成,每个胰岛有几种不同的细胞类型,主要有α、β和σ细胞。数目较多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叫胰岛素,能降低血糖;α细胞分泌的激素叫胰高糖素,能升高血糖;σ细胞产生的激素叫生长抑素,能抑制胰高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对调节血糖的稳定起有重要作用。胰岛分泌的激素物质直接进入血流发挥生理作用。

正常情况下,胰岛中上述三种激素分泌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如果胰岛损伤或被破坏,即会引起血液胰岛素的减少或缺乏。有的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细胞或胰岛素自身抗体也会引起体内胰岛素减少、缺乏或作用减退。

这句话刚读的时候可能并不是能理解的特别清楚,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怎么活着地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微妙,但现在呢。

这是一位因糖尿病而引起的肾衰竭的老人,在住院前与临终关怀志愿者拍下的一张照片。

糖尿病患者每天考虑的就是今天有没有升加号,也许有的人并不明白,这个“加号”是什么意思,在医学上一般加号是代表阳性,减号是代表阴性,你说的加号是不是尿常规里面的尿糖的加号,如果是的话那可能是你的血糖没有控制好,尿里面出现了尿糖。加号越多,说明尿液里的含糖量越高,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

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

当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

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或任何时间的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做两次空腹血糖超过7.0便可确诊。

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那么面对糖尿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大家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食物成分合理,多吃蔬菜。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因为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以疾病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IDF公布的第六版糖尿病地图再次提醒世人:糖尿病是一个巨大且不断加重的全球问题,糖尿病给社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在所有的国家,处在社会低层的人反而更容易患糖尿病并承受相对更重的负担。糖尿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健康问题,解决糖尿病的问题需要社会多个方面具体的政策和行动。

最后,多糖的身体不影响多糖的心情,每一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