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学科心得体会

2025/07/24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学科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学科心得体会 篇1

历时半个月的小学语文学科评优课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评优是在学校选拔的基础上,选拔出68节语文课参加了这次评优课。这一次教学评优的特点是参与面大,听课面大。评课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31节课、二等奖37节课。

一、主要成绩:

1、在本次评优中,反映出了学校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一方面反映在学校能在全校开展全员的评优课,亲自参与听课指导选拔;另一方面各校的教学领导在评优过程中对教师的重视,参与备课试讲、修改教案、亲自跟随参赛教师来上课等等。通过评优课,我们感觉到只要学校平时能为老师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研究氛围,认可老师的工作,努力为老师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大家就会在评优中看到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2、在本次评优课中,教师都能把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上,变程式化为个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了思维、实践的机会。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们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能大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体现的多元化,老师们注意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广度,努力在课堂上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反映出了各校教师学科基本功在不断提高。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驾驭课堂的基本功、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新鲜、活泼、丰富的语文课堂。

4、注重延伸阅读,丰富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延伸阅读”策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深入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各年段目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这次评优课中我们有些教师对各学段目标不清,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都有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字词句教学;中年段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比如低年级有的课花很多精力进行频繁的问答,去分析课文内容,这就是越位。而用在识字、学词、写字上的时间很少,用在指导学生正确得朗读课文上的时间很少,这就是不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标,依照课标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2.教师深层次钻研教材,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精巧地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此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可以看出,每位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搜集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游戏活动组织课堂教学,但对教材理解是否到位?安排的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教师备课不全面,不能灵活地把握教材、运用教材;有些课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等都是我们在这次评优活动中通常能看到的问题。

如:(1)有的老师让学生找出动词,然后读一读,就没了下文,学生也不知找出动词到底有什么用?(2)抓不住文章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和感悟。(3)把握不住重点,面面俱到。(4)教师不教方法,让学生没目标去做。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诗歌的韵律,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结果学生最终也没读出诗歌的韵律,匆匆下课等。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细读文本,这样才能感受文本的妙处,才能找到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要十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可以弄懂的,哪些是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也就是说注重学情的分析。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学生已经理解的就不要频频的提问。在设计时应该遵循跳一跳能够到的原则。教师在设计中心问题和教学环节时要充分分析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给老师一个建议,充分关注课后习题。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合理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围绕着目标我们再来设计教学环节,我们每交一篇文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最终就没有着落了。

3.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语文课堂应是学生学习语文、享受成功的课堂,是问题不断、精彩迭出的课堂。优质、高效的教学“彩”要出在学生身上,成功体现在“学”的.成效上。

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人;我们要落实学生学习的时间,要把教师自己没必要的活动减下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加上去。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对语言的品味由缺少感觉到体会到精妙,对文章写法由没有关注到有所领悟,对读法、写法由所知到能运用……。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服务于学生的“学”呢?观摩课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如:

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心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导向——是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受老师被动地牵引。

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多放手、少干预,这也是服务。

帮扶——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也就是说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厘清,探究问题的提出与整合,重点、难点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精彩的生成……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老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中的困惑,独特的感受,在能力、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收获。

要想很好的解决好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各学校还要不断提高各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加强教师基本功的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等。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有评比结果就会有成绩的好与差,至于评选结果我们都应从积极的角度去看,既要有横比更重要的是要有纵比,通过评优课这个平台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使评优课的评比过程成为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利抓手。

语文学科心得体会 篇2

xx年2月20日,在新学期即将来临之际,迎着日渐温暖的朝阳,我们全县语文老师汇集于xx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聆听了由教研

室郝主任精编的“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讲座,让我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心得如下:

一、“诚心”找不足,“信心”开前路

首先,郝主任从全县七、八、九年级xx年期末考试成绩入手,帮助全体语文老师为期末不足,准确“把脉”“诊断”,并“对症下药”。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要“闭门常思己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这个主人是由老师领进门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老师有莫大的关系,“滴水可以穿时”“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一篇导学案、一个笑脸、一次鼓励性评价、一次教学内容的安排、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一次扎实的集体备课、一次成功的检测,都可以成为成功之水,也可以成为“失败”之滴。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踏下心来,从自身找缺点,挖不足,才能制定下一步的目标,信心满满的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二、“专心”备教材,“用心”践课改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乐学”“乐学”“狂欢”。文言文,古诗词确实枯燥、乏味,但是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要燃气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必须“专心”备教材、备学生,用语文实践活动、竞赛、故事、热点、课本剧等等实现“趣味语文”的真谛,高效课堂已经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作为老师就看如何能够用心让学生从导学案中另辟天地,发现“世外桃源”了,每个老师每节课都种下一颗饱满籽,盛夏来临,盛夏来临泛起一片绚烂的花海。

三、“爱心”育学生,“真心”做英雄

爱自己的孩子是母性所在,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伟大的,而把每个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是值得敬佩的。有许多年度盛典人物,他们做到了爱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作为我们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处就是三年,如果每个老师能够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用“爱心”育学生,心贴心的与他们交流,让爱走进他们的心灵,每个孩子内心都是阳光的、火热的、鲜红的、跳动的,只要我们为每个内心注入与之相匹配的血型,一定不会出现排异反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必有十分收获”,种下善因一定会收获善果。起初也许他们会有些不适应,但“绳锯木断”,只要真心到位,就会勇者无敌。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每条道路都布满荆棘,都坎坷无比,但是我坚信只要用“诚心”“爱心”去带队,以“信心”“专心”去开辟,就一定能开辟一条“星光大道”。

语文学科心得体会 篇3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个东西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养。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课有之。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课。

在提出双基的时代,我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较多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较少关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就死气沉沉,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的美感,除了应用语言的准确和优美之外,还在文章内蕴之美。这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韩军老师提出弘扬人文性的主张。这个学术观点所反拨的现实是,语文科不要过于知识化,沉到语言知识的底子上,缺乏对于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视和培养。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语文学科心得体会 篇4

xxxx年4月29日,学校安排我和吴海娜老师到琼海市的海桂学校参加“xxxx年初中语文学科协同研修现场活动”。这次的活动主题是作文教学。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琼海海桂学校的詹倩老师的一节作文课,课题是《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描写指导》、来自海南省侨中的陈青老师的一节作文课,课题是《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把“想”写得多姿多彩》。除此之外,还听取了海南省中学语文教育培训院吴益院长的一场题为《学生作文与写作教学》的报告,还有苏盛葵副主任的一场题为《快乐:作文的动力与归宿》的报告。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感受很多,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詹倩老师的人物语言描写指导,让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的几种技法。通过选取新颖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陈青老师的《把“想”写得多姿多彩》中,通过几个学习活动来提炼、归纳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1、直接陈述心情。2、写想象描述心情。3、写动作表现心情。4、写景物烘托心情。两位老师都很善于小结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两位老师都很善于小结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所以,通过这次的'听课,我如醍醐灌顶,我感觉之前在写作课上,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根本就不算是指导。因为每次都是根据一个主题,大概跟学生讲讲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没有给学生更好的方法。这些是在以后的写作课上要改正的。

在听取两位专家的讲座中,吴益院长就目前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今后语文教学明确了方向。比如吴院长提到的,更多时候的作文教学,都是流于表面,包括作文批改,讲评。还有建议各位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多打高分或满分,多些互批,互改及面批。苏盛葵主任的讲座同样精彩。他的讲座,让在场所有教师对今后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解决了许多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方法上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