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满江红》读后感

2025/07/2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满江红》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满江红》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阅读朗诵了宋朝抗金爱国名将——岳飞的宋词——《满江红》。作者用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多次赞美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体现了一位爱国主义将领对事物的变迁有所预见,真是让我对诗词中的每一句话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如诗词中写到:“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意思是岳飞虚度半生,无业绩可夸耀,行军千里征程都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艰难、黑暗之中进行。这种字面诠释看似通顺,但不求得其内涵和旨意的联贯,意境也很平庸。试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谦实则自负,一般写实性的“八千里路”怎可与之!而且岳飞十年征战,轮蹄如电,“八千里”不过零头小数罢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这段词表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壮怀豪情,气吞云汉,千载后读之,还禀然有生气。

如诗词中又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这首《满江红》的词句,身受启发,它以气为胜,境界开阔,景象博大,气势恢弘的壮词鼓舞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岳飞他那悲壮激昂的声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穿过时间的长廊,依然激励这无数中华儿女。

《满江红》读后感 篇2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填写的《满江红》。这首词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宁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农户中,岳飞诞生了。后来成为了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少年岳飞体力过人。未成年就拉得开300斤的弓箭,能引发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满20岁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艺。20岁加入了北宋军队。32岁升到了节度使,和当时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齐名。后来因战功卓著,成为了一代名将。但当代皇帝无能,听信秦桧禅言毒死了岳飞,宋朝也因此加速了灭亡。

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没能让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飞,他有雄心壮志,他精忠报国。我要学习岳飞,将来我也要成一代名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满江红》读后感 篇3

提起感动这个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感动大家的事情有许多,如,有众人所知的事和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这都是感动大家的。他们像海底的珍珠,藏在我们大家的心中,我现在就从这当中来挑去最亮的一颗展现在我们大家的眼前。这一颗当之无愧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最令我感动的是一首词,这首词读起来比较豪情,这是一位豪壮的男儿写出来的,这位作者就是著名的南宋军事家——岳飞所写的壮志激情的《满江红》这首词,至今脍炙人口。我现在就来说说这首诗的背景和令我感动的一系列语句。

这首是是岳飞在入狱不久所写的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不够准确。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

“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满江红》读后感 篇4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每当念起这首壮志凌云的宋词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英雄人物—岳飞。

南宋末年,外敌入侵,无数的大好江山落入敌军手中。就在这时,岳飞他挺身而出,为了完成他母亲的心愿,带领着他的军队打了一场有一场的胜仗。敌军眼看岳飞就要将失地收复了,他们见情况不妙于是想出与奸臣便—秦勾结,诬陷岳飞是乱党。当时朝廷无能,皇帝有十分听信他言英雄难敌四手,最终,岳飞被皇帝赐死。

岳飞一生都是精忠报国,而他的母亲也在他的背上刻下了这四个字,而他也写了一首诗。它就是《满江红》,这首诗表达了对岳飞的卫国之情,他恨不得把敌军个个都歼灭,吃他们的肉、和他们的血,和对祖国失去大好江山而感到惋惜,是我深深的体会到:在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相违背时,我们应该像岳飞一样,舍身救国,将中华民族之大意发扬光大。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做事应当从大角度来思考,努力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