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书感悟

2025/07/2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西游记读书感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西游记读书感悟 篇1

一位西方学者在评价世界文学的发展时说:16世纪时,人类的智慧之光同时照亮了东西方。照亮西方的是戏剧家莎士比亚和小说家塞万提斯;而照亮东方的是戏剧家汤显祖和小说家吴承恩。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诞生后遍布东方,成为东方文学的骄傲。

百回本《西游记》自明代中叶问世以来,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内容。既有仙人的神秘色彩,又融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色彩。看似如此小小一本《西游记》,其中蕴含的道理可不少,值得去细细感悟。

《西游记》第一章回描述了“石猴出世”的内容,可别小瞧了这一章节,作者吴承恩用大量笔墨描绘时空背景“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丹崖上,彩凤双鸣;峭壁前,麒麟独卧······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其中每个词,每句话都饱含着作者的欢喜与憧憬。接着描绘悟空的诞生“孕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目运两道金光,射冲府”。将孙悟空描写得神乎其神,正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的起源,人类起源的一种伟大的哲学思考,并且在之后的“大闹天宫”等情节中赋予悟空人类酷爱自由的'本性。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过时”的话题辩论。我个人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通过《西游记》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我能体会到这一点,其中蕴含着许多如今适用的道理。

团队精神;《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成功取经。小说中的师徒四人何不与我们如今社会中的小团队类似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集体社会而单独存在。小说中师徒四人在面对妖魔鬼怪时,毫不畏惧,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虽然偶尔有小摩擦和信任危机,但最终都能一一化解。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如此,大家互帮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快速高效的化解种种困难与危机。

抓住机遇;在发现水帘洞而称王之前,众猕猴在面对巨大雄伟而又未知的瀑布时都踌躇不前。而这时,孙悟空勇于尝试,抓住机遇跃进瀑布中,才会发现一应俱全的水帘洞,才会称王。现如今,这个道理更为重要。虽然说伯乐会寻找到千里马,但作为千里马也不能只是等着被伯乐相中,也应该抓住机遇。

明中叶诞生的《西游记》中也隐藏着如今优秀的科学成果。比如说:“呼风唤雨,驭雷布云,腾云驾雾之术”与气象卫星,遥感探测,人工改造天气;猴毛变术的“分外之法”与生物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火眼金睛”与微光夜视,光学望远和显微技术······

综上,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西游记》中可由于今的道理并不少,并未过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见一斑。

我身边的许多同学,将西方节日看得比传统节日更为重要。每逢西方节日,就早早计划着如何度过,而对于传统节日则不然。如今,外国文化入侵现象十分严重;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书更为广泛地使用,网络小说泛滥,优秀的文学作品渐渐被遗忘;也有许多少数民族人民走出家乡,少数民族的语言被遗忘,会说的人越来越少,导致这方面的缺失。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古代仁人先贤思想精髓的结晶,历经几千年的锤炼与印证。既是对世间万物普遍规律的总结,更是不以时间和空间的转化而轻易改变的真理。我认为,接受西方优秀文化并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要舍弃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难道不应该拾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难道不应该从中感悟道理与人生吗?难道不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吗?在平时休息时间里,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与作者一起走入心灵世界,享受优秀文化的沐浴。在考虑去哪旅游时,多考虑去一些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参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同的优秀文化,是不同的智慧结晶,有着不同的哲理,何不评读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西游记读书感悟 篇2

“金猴奋起千金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主席的这寥寥几字,就将一个敢于战天斗地、横扫一切邪恶势力的孙悟空形象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今天,我就读完了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中主人公是孙悟空的《西游记》。

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西游记》是一部讲述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和大家最熟悉的孙悟空去西天取经的神魔小说,虽说路途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是假,可这唐玄最可是确有其人,去西方取经也是确有其事:在近1400年前,这位中国僧人不畏艰险,跋涉数万公里,历时17年,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文化之旅。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他游历新疆、中亚、印度一带的真实故事,别具魅力。

提起一本书,就不得不提起那本书的作者,能写出一本脍炙人口的书,作者就一定也非常优秀,就像《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样: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年轻时即受到督学使者的赞扬,以文名著于乡里。他好奇闻,阅读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又喜读“善模写物情”的唐人《传奇》,从中吸取营养。这对他《西游记》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西游记》的内容不仅很优秀,而且内容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上场,才演绎了这部经久不衰的传世著作《西游记》。

读完这个故事,我突然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了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途中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只有顽强的战胜困难,客服挫折,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达到目标,完成伟大的事业。

你也来读读吧!说不定可以懂得更多的道理呢!

西游记读书感悟 篇3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单讲西游记,以我目前的个人思维能力,仅能探索到冰山一角罢了。

第一面:

不可否认,西游记是一部著作,它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传递深刻含义,孙悟空出世便追求长生,而在以后的情节里,妖怪们大多为了吃唐僧肉长生不老,招惹师徒四人,以此为主线,延伸出“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的机灵活泼,机智勇敢;唐僧的善良无私,乐于助人;猪八戒吃苦耐劳,面对妖怪不屈服;沙和尚任劳任怨,淳朴憨实。在于妖怪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蜕变成长,正如意气风发的初二生一样,我们度过了青涩的初一时期,开始慢慢地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握住这柄利剑,我们向中考发起挑战!

第二面:

既然有成长,那之前也必定有缺点。三打白骨精时,唐僧不能分辨人与妖,误会孙悟空,他只看到事物的外表,没有看其内在,颠倒是非。孙悟空大闹龙王和阎王,才最终落得压在五指山下的下场,虽然好强能够督促人不断进步,但如果好强过了头,就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这就是反面例子了。观音等人考验他们师徒,猪八戒却贪恋美色,被绳子捆住,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之心会使得人迷失自我,修行上应无欲无求。再有偷人参果一事,孙悟空居然偷得理直气壮,事情败露以后,他们非但不认错,还将人参果树打倒。这一篇是最令我气愤的,如果孩子们看到其中一些负面能量的`故事,却因为盲目喜欢孙悟空而去模仿,岂不会毁了他的前途?

第三面:

唐僧唠唠叨叨颠倒是非的性格和我妈颇为相似,而我就是那个被紧箍咒束缚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事,是唐僧目光短浅,委屈的是孙悟空,而他们师徒二人初见时,孙悟空打死强盗,是因他当时初出五指山,性子浮躁,这件事是他的不对,所以和妈妈相处时,有些事的确是我的错,妈妈唠叨我也是一种关心,但我已经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即使是我对了,也依然会受“紧箍咒”惩罚,妈妈,我多希望你能够成为理解孙悟空的“唠叨唐僧”啊。

西游记拥有正负能量,只是看我们怎么学习,怎么发掘,怎么利用,也许负面能量是用来讽刺社会中的某些人,但我们要善于从负能中提取正能,切身体会般得阅读此类名著,探索最深处的含义,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西游记读书感悟 篇4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十分精彩,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将古代的民间传说与宗教神话融合在一起,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丰富生动的奇妙世界。这本书内容驳杂,思想深刻,广采众长,用象征的手法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层层矛盾,人性中的善良与软弱、自私与宽容、毅力与犹豫、乐观与勇敢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离奇怪诞,却引人深思。

其中,孙大圣搅闹蟠桃宴众神将轮战美猴王这一部分另我印象最深刻。

孙悟空上天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派它看管蟠桃园。孙悟空想方设法把随从支开,自己在蟠桃园里吃了个痛快。蟠桃宴那天,他又把宴上的人熏到,自己把美酒食物吃了个光。又到太上老君屋里,把炼好的金丹吃完了,然后心满意足地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得知后,调动天兵天将,设法抓住了孙悟空,带回了天庭。

自从孙悟空大闹了天宫,无论是地上的妖怪,还是天上的神仙,都认识了孙悟空,但都暗地里嘲笑它。我也要以它为警示,做一个乖孩子。

西游记读书感悟 篇5

一说到《西游记》,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它的内容,它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嘛。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了解它,因为它是我的最爱。

《西游记》主要写了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一起上西天如来佛那儿取真经的事。师徒四人经过了重重磨难,取回了经,唐三藏脱了凡胎。

唐三藏一心向佛,对佛十分忠心,可是,他却昏庸无能,人家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信什么。最让人奇怪的是,他总是不信正确的孙悟空,却信错误的'猪悟能,而而每次相信,都让他吃亏。

孙悟空,我很欣赏他的反抗精神。他有一对火眼金晴,能看清一切妖魔鬼怪。他对师父忠心耿耿,怎么能让师父少受一点苦,他就怎么做。可是,他却让师父厌烦。只有在唐三藏遇难时,才想起他。

猪八戒,他可是个好吃鬼,见了吃的,什么都忘了。猪八戒还是个花花公子,没有一点毅力,动不动就嚷着散伙回高老庄。他因为自己的缺点受了不少的罪,可他依然是老样子。

沙僧,一生老老实实,很忠心,一心想着唐三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那么冷静。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沙僧和孙悟空那样的人呀!做人要老实,做事要不怕困难。同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小道理:

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俗话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西游记》教给了我好多好多的知识,让我知道了,在学习中,要有毅力,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