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2025/07/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篇1

生命的光彩在于个人对生命的态度,你若有好的心理,那么将会很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对生命不抱有希望,便一生一世无成,致使荒废。

主人公弗兰西生活在一个布鲁克林的贫穷家庭。但一家四口一点不受贫穷限制,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母亲凯蒂偏爱弟弟,在心灵上无法与弗兰西沟通。父亲在世时一直任劳任怨,对生活有很大希望。弗兰西感情丰富,热爱生活。他们一家认为有一份美好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才会被打开。

生命是美好的',不能因为一些事情而让生命去补偿,那么自己的一生就几乎没有价值了,只有用自身的努力,美好的信念而改变成就美好的人生,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在我们的成长中,一定要坚强,不能有困难就退缩,这样被导入一种不正常的方法,长大后的自己也会像现在一样。所以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有解决它们的两把刷子,不然,社会上有那么多事,照这样我们将如一个无头苍蝇,没有目的地在社会上游荡着,不仅被别人看不起,自己也不会幸福。

没有自己受过的苦,哪有自己挣来的甜。不经历成长,不坚定信念,就无法实现梦想。只有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篇2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题记

天堂树在萌芽

宁静的布鲁克林有一种特别的树――同样生长在弗兰西院子里绿伞一般的,有人称之为天堂树。不管它的种子落到什么地方――垃圾堆、水泥地,都会长出一颗树来,向着天空,努力生长。天堂树,喜欢穷人。因为有它在,那些像弗兰西一样的男孩女孩们,心中有了一棵树――承载着年轻的胡思乱想,逐渐地成熟,成为了一生的梦想。

在贫穷中坚强的人总是能创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故事。我并不是这样的人。从我记事起,我希望当个不用拿手术刀的医生;再长大些的时候,我常梦想当一名主持人;到现在了,我还只是一个平凡的初中生,梦想成了梦,我们就不想了。我们并不十分贫穷,所以我们常常做梦,长大后才发现,一切都按照轨迹发展着。

在我们的梦还没有醒的时候,弗兰西和尼雷一起捡破烂去卖,她忍着让收破烂的老头捏一下脸蛋而多收获一分钱,她知道什么时候有便宜的面包,她会因为把咖啡倒进洗碗池的浪费而畅快。然而在弗兰西心中一直有一棵繁花似锦、艳丽无比的天堂树,她热爱着生活。她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借书,计划把图书馆里的所有书按A到Z的顺序全部看一遍。于是,这个女孩的人生便像树上的绿色枝条从树干向四周发散,没有规律地,充满惊喜地。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知识帮助她成为了诺兰家史上第一个大学生。

我想我的心里应该同样有一棵树,只是没有天堂树的坚忍不拔,没有天堂树的吃苦耐劳,但这棵树依旧独一无二;这棵树没有生长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繁忙街头上;这棵树没有生长在尘土飞扬的水泥地上;这颗树没有生长在幽静森林的肥沃泥土上,但这棵树依旧健康强壮。它生长于我的心中,因为布鲁克林的天堂树,因为弗兰西的天堂树,我的这棵树在萌芽,它会使我爱上生活。

咖啡仍旧浓郁

妈妈二十九岁,黑色头发,褐色眼睛,手脚麻利,体形也不错。他总是那么漂亮,那么苗条,性情开朗,总是那么喜洋洋的。这是弗兰西的妈妈,约翰尼的妻子。这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因为她相信教育的力量,她智慧;因为她懂得爱情,她不离不弃;因为她有生存的欲望,她顽强。她不像任何红颜薄命的女子那样成天怨天尤人,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可爱,但我并不觉得轻松,我为她感到辛苦。在我印象中,她永远淡定从容,我喜欢她那又浓又苦的咖啡,她说:“我们这样的人家,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这是她和弗兰西都满意的奇怪视角,更奇怪的是,我很喜欢。也许是自嘲,但我认为这是这一家子人爱上生活的其中一种方式。

华尔兹进行时

这是一个可爱英俊的爸爸,是一个有才华男人,因为凯蒂能容忍他的软弱和逃避,所以他拥有了一个非常非常爱他的女儿。虽然他酗酒成性,但从始至终,我都相信他爱弗兰西。书中有这么一个小细节,约翰尼去世以后,弗兰西初中毕业了。按照学校的传统,毕业这天,学生会收到家长赠送的鲜花。弗兰西心情低落,因为她知道没有人会给她送花。然而,当她走进教室低头来到自己的课桌旁时,却万分惊讶地发现面前摆放着两打玫瑰,送花人竟是死去的父亲。原来,约翰尼担心自己哪一天酗酒耽误了弗兰西的毕业典礼,便事先写好了贺卡,连同买花的钱一并交给孩子的姨妈,请她在必要的时候代劳。捧着父亲亲笔书写的卡片,弗兰西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也许约翰尼并不如妻子那样坚强,他在用酗酒逃避艰苦的生活――也许该称之为生存,但他并不是不负责任,他在生前生后都没有让以他为荣的弗兰西失望。弗兰西爱他,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华尔兹,还是最后的惊喜。那个穿戴得整整齐齐,收拾得一丝不苟,吸引姑娘们目光的约翰尼,适合华尔兹,适合浪漫,并不适合生存。他若和凯蒂或是弗兰西一样热爱生活,也许他也不会英年早逝。偏爱着弗兰西的父亲应该永远会在她心中高贵帅气地跳着华尔兹吧。

弗兰西告诉我,苦难是财富,若利用好了,便是奇迹的原料;凯蒂告诉我,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约翰尼告诉我,生活是在和自己打仗,就算失败了,也绝不是敌人过于强大。

生活,生下来,然后活下去,怎么活呢?爱上生活,我们会得到很多。生在可怜阴暗的角落,活在光明浩瀚的天空,源于知足。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篇3

作者见蒂史密斯(1896—1972)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她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布鲁克有棵树》是她的主要作品。

本书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朴实无华,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朋友,将她成长的故事在自己耳边娓娓道来,非常的亲切。这是一个温暖丶有力量丶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弗兰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祖辈是典型的新大陆移命,连着几代人都在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中挣扎,母亲做清洁工,父亲酗酒,时常无业,到死也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因有弟弟妹妹,她还不得不辍学,早早打工赚钱养家……用消极悲观的观点看,弗兰西没理由幸福快乐,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通过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受更多的教育,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祖母睿智,茜茜热情,凯蒂坚韧。这是人生中很值得阅读的。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篇4

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我偶遇了弗兰西·诺兰,一个出生于贫民区的女孩。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她爱幻想,对未来抱有无限憧憬,热爱阅读,渴望学习。但现实往往不那么如人所愿,家庭的贫寒让她早早便得去学着成长,体味人生百态。

弗兰西一家生活在布鲁克林。妈妈是清洁工,以一人之躯支撑着一家生计,坚强能干;而爸爸却恰恰相反,是个打散工的歌唱侍者,即便能歌善舞,但嗜酒成性,而且缺乏挣钱养家的本领,他自责,但也无奈什么都不会。而这个“软弱无能”的父亲,却一直尽心尽力地爱着孩子,给予弗兰西的童年无限的'温暖。即便其他人包括父亲自己都说爸爸如何如何一无是处,但弗兰西还是更爱爸爸。她一直坚持阅读,命运也终究让这个卑微但坚持梦想的生命看到了一丝希望——她上大学了!

它所给人的感动,并非是故事的悲惨与煽情,而是它的真实,你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这种感动,也并不一味体现在那些坚强能干、心怀悲悯的人那里,还包括那些似乎有缺陷、没有责任感的人那里,而这种峰回路转时的感动,却格外使人心灵的暖流环绕不息。

悲情中的温暖,苦难中对梦想的坚守,给了千万人生存所需的人格力量;这个午后,它让我想起当初那个天真的梦。梦想,千万不能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