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00字

2025/07/2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00字 篇1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描述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光生活片段。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辛,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而善良的母亲因经济缘故无法养活他,所以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完美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苦苦的追求自我的理想。艰辛的条件让他意志磨练得更加坚强。高尔基酷爱学习,虽然在繁重的劳动下,他却利用劳动之余的时光坚持自学,坚持写作实践、阅读了超多的书籍。最终经过自我的努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世人敬仰的伟人。

阅读完《童年》感触很深。相比之下,想一想我们此刻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童年和高尔基是一样的吗?不,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一天都被父母娇生惯养着,想要什么父母就给我们。身上穿著名牌衣服,手上戴着手表,每一天衣食无忧的。无论什么事都有父母罩着,遇到困难时父母能够给予帮忙。在学校同样有老师对我们的百般呵护。如果这样下去,那我们的未来又会怎样呢?在安逸的环境下,我们失去了理想,失去了目标,失去了追求。优越的条件让我们变得脆弱,不敢去应对困难,小小的挫折面前总是退缩、逃避。而高尔基的童年我认为是充实的,是快乐的,是完美的,是勇敢的。因为他懂得只有战胜困难,才有机会去实现崇高的理想。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00字 篇2

从小就听大人们唠叨:”你们这一代真是生活在蜜罐里“,我一百个不服气,谁小时候不是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呢?直到读了《童年》这本书,我的想法才有了巨大的改变。

《童年》是高尔基先生”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书中讲了高尔基先生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也深深感染和熏陶了他,同时目睹了两个舅舅的自私、贪婪,这些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影响了他幼小的心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尔基先生小时候的生活艰苦,他的自强不息让我深受感动。他上学时,穿着妈妈的旧皮鞋、外婆的旧衣服改制的外套,同学们嘲笑他像囚犯,叫他”方块“。晚上他睡在窗户和灶炕之间的一块小木板上,露在外面的脚常常被蟑螂咬伤。可是小高尔基先生从不为生活贫困自暴自弃,每逢节假日就拿着布袋穿街走巷捡破烂,用换来的钱给妈妈治病,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为衣食住行而操心,反而常常因不满心意而闹情绪,有时还不能体谅妈妈工作的辛苦,把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给妈妈去做,高尔基先生渴求知识、热爱读书的品质我更比不上了,我虽然也酷爱读书,但为了多看场球赛,也会毫不客气地挤掉读书时间,想想真是惭愧啊!

虽然时代不同了,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高尔基先生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磨练坚强的意志,向自己的理想勇敢冲锋。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00字 篇3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加之耶稣教条盛行,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每一天都要在胸前划“十字”作祈祷,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的感受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那里没有高尔基生活的世界那样充满仇恨。高尔基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还是欢乐的时刻,我们都要坚强的生活下去,因为有很多人对我们很好。自己的亲人都在身边,而且都十分幸福的在一齐。我们的童年十分快乐,父母都在我们身边,和同学一齐上学,玩耍。高尔基和我们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大家活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有老师教育着我们,父母爱着我们,爷爷奶奶呵护着我们。我们得到了无限的爱,但是高尔基他是没有这些的。但他十分努力,敢于应对一切的困难!透过了努力成了伟大的作家。我们要向他学习。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00字 篇4

真好!朋友送我一本书——《童年》。我开心的读完了,还做了一些读书笔记……

阿廖沙自幼丧父,跟随母亲去了祖父家生活。而祖父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他,俩个舅舅也不是好人。也正因为阿廖沙生活在这个家里,外面的人也不愿和他做朋友。试问,有这样的祖父和舅舅,谁还会和你做朋友呢?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么黑暗,他生活在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小城,几乎所有人都是残忍、贪婪的。他的祖父因为染坊生意不景气,变得愈加残暴,经常剥削工人甚至毒打自己的亲人。俩个舅舅因为想分家,为了争夺财产,经常在家里大打出手,弄得鸡犬不宁……

然而,正义和善良是永远存在的。以阿廖沙的祖母为代表的人是善良的,祖母经常讲故事给他听,小茨冈常替他挨打……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学会了克服困难,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成长。他必须在这个黑暗的社会生存下去……

与阿廖沙的童年相比,咱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咱们的亲人都对咱们很好,如今世界和平,咱们的社会愈加光明。而咱们却不好好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咱们嫌这不好吃,嫌那件衣服不好看……在困难面前,咱们总是搬出父母,要知道父母也会老,咱们会长大,这些本领必须学会。

所以,咱们要学会知足,在挫折面前更不能想要其他人来帮助,得独自克服……

放下《童年》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