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记者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记者演讲稿 篇1
20xx年11月12日,我怀揣着一直追寻的新闻梦想,来到大冶分社从事记者工作。
暮然回首,做记者三年了。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我一直在基层采访,体会最深的是,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也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写出有感染力的报道。我通过记者这个身份,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见证了各种各样曲折的故事,还发现了很多开心的事情。很多突发事件,我是第一个赶到现场,不失公允地记录下眼前发生的`一切,并传递给大众;接到很多求助电话,我多方采访,如实反映,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帮助别人的同时,快乐了自己。
其实做记者也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不同的是,我比别人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如今,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普通的职业,并希望成为一个裤腿上沾着泥巴的记者。
记者演讲稿 篇2
从事新闻工作整整20xx年了,说实话,许许多多事情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唯独有那么一两件事,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底,这些事情教育我,拥有爱心和责任对一名新闻工作者是多么重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是星期天,我在单位上夜班。正当我急急地赶写着“昨夜今晨”的稿子时,热线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的那头,传来一位女士焦急的声音:广播台的同志,快,快,帮帮忙,我的儿子不见了,走丢了!他才8岁呀,怎么办呢,怎么办?这位女士边说边哭出了声。我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钟,时间已经过了凌晨。迷路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新闻价值,我压根儿不想浪费时间了解详细情况,说实话,那时我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早点写好稿子早点回家。于是,我用一种不卑不亢但事后想来是多么冷漠的语气打断了她的哭诉,对她说:孩子迷路了得赶快报警,要找警察,明白吗?电话那头的哭声戛然而止,静默了那么一两秒钟后,电话挂断了。
写完稿子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多了,和往常一样,我没有多想什么,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几天之后,平湖的一位民警来访,偶然说起,一个小男孩,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寄居在平湖城关镇亲戚家。他的妈妈在乍浦打工。妈妈为了多赚一点钱,没日没夜地加班,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看他。他多么想妈妈啊。一个星期天下午,男孩作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到乍浦去找妈妈!他想,只要沿着公路走,就一定能够到乍浦,能够见到妈妈。可是,对一个才8岁的孩子来说,乍浦是多么遥远啊,他迷路了。天完全黑了,他又冷又饿又怕,在公路上徘徊……他想,也许他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男孩的母亲,在深夜下班之后,从亲戚那里得知了孩子不见的消息。心急如焚的她不知如何是好。平时宿舍里没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她想起了电台的那个号码,她急急地拨了过去……可是,她得到的回答是应该找警察……她试着找警察,可对一名外来打工妇女来说,谈何容易。等到民警得知消息,辗转找到她的儿子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孩子晕倒在路边,睫毛上的泪水已经结成了霜花。孩子被火速送到医院抢救,还好很快就苏醒了,母子相见,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像潮涌一般,流个不停……
得知这一切,我坐在那里,像是被电击了一样,我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我真想给自己狠狠的一拳!并没有人知道那个晚上接电话的人就是我,可我无法原谅自己。在那个晚上,我本应该给予这位母亲及时的帮助,哪怕只是告诉她一下派出所的电话,也许就可以大大缩短找到孩子的时间,而在被耽误的这段时间里,孩子随时可能发生不测……
我开始反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特别是当你被一些所谓的光环所笼罩,晕晕然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究竟什么是你的立身之本?
后来,又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事情,我终于领悟到,选择了新闻工作这一职业,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将与从前的你不同,你在朝着另一个人,一个品质上、质量上更高的人靠拢。而这个人,最应该拥有的就是爱心和责任!
记者演讲稿 篇3
我是20xx年3月调来报社的。我有幸在上班的第三天,读到一名优秀女记者的动人事迹。
她叫陈琳,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1999年秋天,她不经意中被查出了肝癌,而且到了晚期,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悄悄地藏起诊断书,第二天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中药上班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名年轻的女记者开始用生命与时间赛跑。
有一天,一位民办教师找到陈琳,说自己12岁的瘫痪女儿,因无聊拨打了某声讯台,声讯小姐骗孩子说不要钱,结果一个月下来,话费高达5000多元。面对求助的目光,陈琳拔下针头,就带着民办教师去找消协。她往返于烈日之下,隐忍着肝部的疼痛,几经周折,总算说通有关部门免去那孩子误打的话费。20xx年5月的一天,这名顽强的女记者终于无法抵抗病魔的肆虐,她晕倒在采访的途中……
陈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就算明天我将离去,今天也要把微笑留给读者。”
我更有幸的是,能与很多优秀的`同事一起工作。在我的印象中,每到夏天,摄影部主任张大乐的脸上,总是带着阳光暴晒后的红与黑;每遇重要活动或重大灾情,总能见到他在第一线拍摄的照片。20xx年10月,为了全面反映通山库区群众的生活现状,他沿着富水河逆流而上,用整整15天时间,走遍6个乡镇13个村,采访了几十位村干部和近百位村民。他坐过小木船,乘过农用车,也徒步翻越过山山岭岭。他住在农家,吃在农家;累了,就靠在路边的岩石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一捧山沟的泉水……他这次采访的17组摄影报道,产生了很大反响,被认为是新闻“三贴近”的成功范例。我曾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你走向库区?”他说:“那里的群众值得关注。”
我记得报社一楼的大厅里曾有一个铜字大标语:“求真务实,负重争先。”我想,以上提到的几位同志,还有很多我没有提到的同志,他们就具有“负重争先”的精神。他们的事迹表明:一个负重争先的人,病魔是不能打败他的,因为他的内心始终有爱和希望;一个负重争先的人,他内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个负重争先的人,他总能迎难而上,并能在克难奋进中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同理,一个单位充满了负重争先的精神,这个单位就充满了发展的动力,它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一个民族充满了负重争先的精神,这个民族就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它的前途就一片光明。
记者演讲稿 篇4
15岁那年,我就梦想自己像电视里的记者那样,手握着话筒,出现于各个新闻前沿,享受着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岁那年,我远离了最初的梦想,走进了部队。临走那天,很伤心地带着收集多年的资料,以为要和梦想诀别……
是上天被我的执着感动了吧?绕了一圈,又让我找回了最初的梦想。南鄂晚报给了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领进了“梦想的大门”。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分配到最前线的新闻部门,而是被分到了以专业性采访和创收为主的专刊部。但部队教育了我,工作岗位不分好坏,哪里需要哪里去。
要从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一个专业记者和广告经营人员,这期间困难还真不少。投入工作后发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型的记者,在自己的领域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样了不起。三年来,我用手中的笔,通过《置业维权》等栏目,为不少市民提供咨询和维权,解决了他们在购房、装修以及物业等售后服务遇到的诸多问题。
还记得那头顶脸盆度日的黄大姐一家。在四处寻找帮助无门的情况下,黄大姐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拨通了我的电话,那个时候他们一家因为新房漏水已经顶着五六个脸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为长期漏着臭水,墙面发黄了,新装修的吊顶也到处霉烂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满屋的臭味……可管道问题谁来管呢?找开发商,不理;找物业,不理;找部门,说重证据,四处奔波却无人来管。看到黄大姐一脸愁容,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通过收集多方有利证据和专业知识,找部门出面协调,开发商终于肯出来承担责任并解决了问题。再次受邀来到黄大姐家,看到他们的家变了样,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也深切地体会到专刊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站在此刻回头望,突然发现最初的梦想依然清晰,从三年前走近报社那天开始,我就在坚定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着、追求着。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宽广,等着我的是那一路的蓝,虽然免不了风浪,但我知道,只有经得起风浪才能看到梦想对岸的风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