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
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深深的吸引。准确说来,其实是因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常常想,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称得上如何了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考虑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了我一个同自己对话的机会。看这本书的第一遍,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从若菱的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飞跃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实,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而言,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若菱?
书中的大部分理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话。例如:这就像我们平时说的积极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同样的是要面对,为何不乐观一些,这样乐观面对让自己的心情也会好一些。还有第23章,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它是将若凌在朋友和丈夫欺骗背叛后很伤心,而老人让她对此臣服。这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当我们无力改变时,我们只有选择认清现实,从而更好地面对。第10章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所处的境遇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无论好与坏。这点也与萨特的选择哲学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第26章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被写过多次的话语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在看过这部《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明白了,她不过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定义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种,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种,我将其定义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随本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首先,人活着虽然是一个个体,但却是生活在多重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寓于整体之中,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要处于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寓于一个又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的`内心里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顾虑他人的眼光,社会的认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人生有许多高见,其实许多事情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一直没有将其系统地解释出来。例如“思想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很多时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臣服于事实。于是,当我们绝处蓬生时,常常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认事实最大,而事实,恰恰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重新审视自己,我认识到,每当工作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来光。”从书中这句话,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只有自己才是你转变所有事情的关键所在。从前,我只当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现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于事实所得到的福报,是我的潜意识给予我自己的礼物,由此我更加领会了书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命里注定该是你的,或者与你更高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不过是纸上谈兵。”
最后,文章结尾处老人给若菱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幸福与磨难都是同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造成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
《遇见未知的自己》令我印象深刻。这是一本关于身,心,灵修行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莫名,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反复看了几遍后觉得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金钱、名利、地位、权势等等,还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心,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做。但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你就会觉得很无趣。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找到真我的人只是微乎其微吧!
书中还提到了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挡我们原来的面目——那个隐藏在身体里小小的真我吗?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上角色扮演、身份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要写到“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我认为书中所说的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自己就是自己,跟现实的一切都没关系。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想着负面,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说不定这样就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情绪――臣服,即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决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它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会接受!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身体――联结,我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应该就能到达这五个同心圆的最中间――活出真我了吧!
还有,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的事。我的事和他的事或许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老天的事――意外的发生就没那么简单了。但你要知道外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可以反映你的内在,当外面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的内心哪个地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心里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千万不要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浪费精力。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另外要记得,每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能是一场灾难,也可能是一份幸福。但如果你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特别的包装,或许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的美好,而且明白这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总之,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觉得遇到挫折时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实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没有学会放下,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学着接受,更别提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所以即使现在我还小,我也应该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遇见未知的自己――做个小小的真我,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3
感谢张老师能够让我读到此文,先不说从中能够获得什么能量。首先你能分享你所拥有的能量,并且传授给我们,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感谢,感恩。
看完此书历时3个月左右,原因有几个。
第一,我这个人比较懒,有时候偶尔翻几页。
第二,书中您提到‘您希望’我们可以慢些读,读完几章好好的咀嚼,反思一下。这样正好为我自己懒惰的行为找了借口,嘿嘿。
我对此书印象,感触,共鸣,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
1、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2、角色面具。
3、吸引力法则。
4、潜意识。
5、学会臣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第一,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这句话倘若你现在问一些人,他们的回答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金钱,权势,名牌,美女,心中向往的地方。然而此书中的答案却是:爱,喜悦,和平这五个字。虽然看起来平凡的五个字体,但是它的力量却远远能超越一切。爱这个东西我们懂得,与生俱来,爱的本能你我都有,爱的技巧需后天学习。喜悦,它跟‘快乐’不同。正如您书中写到: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如果快乐的事物或情境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会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所以你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和平,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或喜欢纷争。
第二,角色扮演。
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每天都要去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故此我们很疲惫。各种压力,各种应酬。导致的我们慢慢失落了那个真实的自己。如果能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智慧、喜悦、看待事物的态度,要比别人多出很多。一起努力寻找,加油。
第三,吸引力法则。
以前的我,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我不懂。不懂应该来如何去解释这个词。现在读完此书后,对此我有新的认知。看看你身边的人或物,他们的出现就是应证了一个理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了吧。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常有倒霉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了。
第四,潜意识。
什么是潜意识?我相信很多也人不懂,我之前也不了解潜意识是什么意思。甚至不知道它的危害。我们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意识是正确的,但是往往控制我们的'是潜意识。它会通过各个渠道跟我们沟通,比如:每天出现的负面感受,感觉自己不被爱,不受重视,不重要,自己是受害者等等,都是潜意识的运作。意识是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意识不能够阻止这种慢性自杀行为,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它在慢慢操控我们的身体。有人问:有没有办法消灭它?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没有意识与潜意识的存在是相对的,缺一不可。我们能做的是就是好好去摸索潜意识,更好的跟它相处,接纳它。
第五,学会臣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人为什么要学会臣服?此书真的是可以获得很多正能量的书籍,只要你好好去阅读。所有已经发生了的事物,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因为毕竟已经发生了,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学会臣服。倘若你一直在抱怨,讨厌,嫌弃自己。那么负面的很多东西,都会跑来找你,臣服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
感谢自己能够喜欢上看书,感恩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事,物,你们的出现使我的人生极具色彩。当然此书让我获得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书中蕴含很多人生哲理需要去体会、去实践的。感谢张老师,谢谢你的分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4
《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情绪不好时,请默念:“我看见我寻求被伤害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我们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