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2025/07/31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 以内的物体数量,并说出总数。

2.体验数学游戏的有趣,愿意用肢体动作或叫声表示 5 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1.1~5圆点卡片一套。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马戏团里的小动物 —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1.正确点数,说出总数,并能使用正确的量词。

—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开始了,快来看看都有哪些表演。(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你喜欢什么表演?一共有几只xx?(手口一致地点数。)

2.理解点子和动物的数量关系。

—卡片要和小动物做朋友,你觉得哪张卡片和狮子是好朋友?为什么?

—原来2只狮子可以用2个圆点来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圆点和动物的数量关系。)

二、我爱表演 —用肢体动作或叫声表示 5 以内的数量。

1. 幼儿根据圆点数量,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我们来当大象,这张卡片有几个圆点,我们就甩几下鼻子。

—小兔又要来跳一跳了,几个圆点跳几下。(反复变换圆点,让幼儿感知体验。)

3.幼儿根据圆点数量,模仿动物叫相应的次数。

—小狗也来表演了,几个圆点叫几声,我来听一听。(幼儿反复游戏。)

三、猜猜我是谁 —继续感知 5 以内的数。

按点数模仿动物叫声或动作。 —你是什么动物?我们来猜一猜。(幼儿抽取点卡,根据数量做相应次数的动作或模仿叫声,其余幼儿进行猜测。)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扮演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去马戏团看看小动物们精彩表演吧!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借助小工具剥花生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更省力和简单。

2、学习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生、篓子各三份。

2、圆形积木、小榔头、木刀。

3、米老鼠头饰一个,妙妙工具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戴米老鼠头饰向小朋友问好:嗨,我是米老鼠,小朋友们好!想不想去我的'妙妙屋玩?

二、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1、幼儿尝试用手剥花生。

米:“今天你们来到了米奇妙妙屋,我请你们吃花生。”

幼儿自由寻找位置,用手剥花生。

米:“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吃到花生的?”

幼儿自由讲述,米老鼠小结:原来花生壳是硬硬的,而我们的小手力气比较小,打开它有点困难。

2、借助各种工具剥花生。

米:小朋友们有困难了,我们一起来请妙妙工具吧,大家一起喊“噢,土豆!”

出示妙妙工具图,请幼儿观察都有哪些工具。(圆形积木、小榔头、木刀)

米: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我们的小手很容易就可以打开硬硬的花生壳。(幼儿操作)

3、讨论其他剥花生的方法。

米: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回家再去找找看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剥开花生,把它画下来,神秘妙妙工具等你来找。

三、“今天我们玩的真精彩,开心吗?我们一起到外面去跳米奇妙妙舞吧!”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区别前后的概念。

2、能辨别自己或他人的前后位置。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样玩具。

活动重点:

能通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区别前后。

活动过程:

一、引题:以自我为中心区别前后

1、请幼儿说一说、指一指自己前后方的位置。

2、找一找,你的前面有什么,你的后面有什么?

3、请幼儿从小椅子下面拿出玩具,把它放在自己的前面,再把它放在自己的后面。

二、巩固:以实物为中心,让幼儿辨别前后

1、请一名幼儿上来,站在全体有幼儿的前面,请幼儿们指出这位小朋友的前后。

2、以开火车的形式,依次让3~5名幼儿上来站在某某的前面,站对了全体幼儿说:“对,对,你们的火车可以开。”

3、第二次游戏时请一名幼儿上来面对大家站着,用以上方法进行游戏。幼儿们站对了的话,请幼儿们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开火车,如教师说:你们的.火车向前开,幼儿们就往前开。往后开也是同样玩法。

三、游戏《看谁站得对》

1、教师在前面放了好几样玩具,然后说站在某样玩具的前面或后面,看谁站得正确,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2、继续游戏。

掉下来啦

活动目标

1. 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 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 已玩过落体游戏。

2. 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3. 五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2.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T:说说你们刚才玩了什么?物体掉下来的样子是怎样的?你们可以用动作学一学它的样子吗?

3.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

T:刚才你们做得好,说得也好,下面我们来当小小记录员,把东西掉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好吗?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现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是哪一种物体,它落下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T:这条线表示的是什么物体下落的样子,做一做这个物品的下落样子。

4.集体交流。

活动延伸

玩一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味觉)初步感知: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二、活动准备:

15小杯糖水,红糖、奶粉、石头、油、颜料,透明和不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各5个,冷水,温水,5个气球,路线标示图一张,正面画有炸弹图案反面画有相对应的五种材料的纸五张,画有笑脸和哭脸的纸各五张,磁铁若干,搅拌棒,奖品。

三、活动过程:

1、T:今天老师我们小一班要成立一个小小科学家探险队,因为呀老师要带你们呀到森林里去探险,但是呀敌人给我们设下了5个陷阱,我们的小小科学家们必须安全度过五个陷阱才能到达我们的基地。每个陷阱都藏有一个问题,我们只要回答对一个问题就算闯过了一关,回答对五个我们就能安全到达基。

我们的小小科学家们有没有信心成功到达基地去探险啊?

C;“有!”

T:要是我们成功到达了基地啊,每个小小科学家都可以得到一枚象征胜利的徽章,表现最好的队员可以得到一个老师精心准备的魔杖哦。小小科学家探险队快要出发了。小小科学家们告诉老师,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2、T:开始行动之前啊,老师先给小小科学家们进行一次培训,因为老师到敌人那去侦察的时候偷听到了一点点通关秘诀哟~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啊?

C:想!

3、老师展示一杯白糖水,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每个小朋友发一杯糖水,让小朋友品尝

T: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因为里面有糖)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宝宝呢?糖宝宝到哪里去了?

C:……

T:水娃娃变了一个魔术,所以糖宝宝啊放到水里就不见了,变成好喝的糖水了是因为糖宝宝溶解到水里了,也就是说糖宝宝和水娃娃成了好朋友,混合成一体了,在水娃娃里看不见糖宝宝了。

并再强调说明2到3遍。

4。开始探险:分五队,每队三个队员,而每个队都是整个探险队的组成部分,分组后编号,1~5队分别对应1~5个陷阱。

T:因为森林里路太窄,我们要排好队去探险,要不然一不小心就全都掉到敌人布置的'陷阱里了哦。每队小朋友遇到陷阱后告诉我们陷阱里藏着什么机关好不好?

5。分别让五队小朋友猜五种材料是不是可以溶解在水娃娃里。(红糖、石头、奶粉、颜料、油)

幼儿找到了自己对应序号的气球后,翻开纸,老师知道是什么之后就演示,把材料放入水中,搅拌,让小朋友回答这种材料是否可以溶解。

老师尽量提示,争取朋友答对。

答对了就把气球送给小朋友当做通关奖励,并且在路线标示图上相应的那一关贴上笑脸。没答对就由助手弄破,象征着此次通关失败,在路线图上贴上哭脸。

6。五种材料全演示完之后宣布成功到达基地,即使有小朋友打错也可以说在其他队有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好,所以给其他小朋友机会帮助掉入陷阱的小朋友把他们救出来了。

7。延伸:

T:小小科学家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在水里的?(错的给与纠正)

8。发奖品

9。T:小小科学家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实验一下看刚刚你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可以溶解在水里。

【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亲近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情感,初步形成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

2、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取暖器及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取暖方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感受室外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引发幼儿寻找热是从哪里来的`。

二、展开

1.提出问题:教师里的热是从哪里来的?

2.请幼儿讨论:还有哪些办法让屋子里暖和起来?

3.观看课件

让幼儿知道几种常见取暖用具的名称,如暖气、空调、烤火炉等。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取暖器并会说出其名称。

4.向幼儿介绍锅炉工师傅的工作及辛苦,使其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劳动。

重点渗透、培养幼儿亲近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情感。

5.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初步形成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

三、结束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