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三体》读后感3000字

2025/08/0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体》读后感300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体》读后感3000字 篇1

三体讲述的是在某某期间,一名被迫害的科学家叶文洁利用太阳的反射放大信号的原理,把太阳变成一个恒星级的信息发射器,将地球的信息发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来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说希望外星文明帮助人类进化得更加高阶一点。信息被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文明三体文明所收获,三体星人由于三个太阳的无规则运行,已经经历数百次的文明覆灭和再生,极需要在三体星被太阳最后吞没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续文明,而来自地球的信息使他们锁定了地球作为新的栖息地,于是,三体星人对地球的远征开始了,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战争也开始了。

这本书所释放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基于作者强大的物理学基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外太空世界,多维的世界,微观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描绘能力如此之强,逻辑紧密,文笔出众,读来引人入胜。

三体,带给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文明的一些想法。

有了人才有了文明,文明就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但,一个文明的价值观似乎决定了这个文明本身的命运:是走向永盛,还是在繁华后走向覆灭?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系,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讲究的是科学。人类文明的进程,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东西方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化出各自的文明,如东方孔子出现的时间就是西方耶稣出现的时间,我想说的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东方与西方,除去非洲与澳洲,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生类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亚出现的时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时期。或许,我也可以这样理解为,此类如孔子或者耶稣这样的人,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这样的一类人出现。当然,是时代赋予他这样的光芒与色彩,还是其本身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质,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时代的特性能够造就一个又一个适合这个时代的伟人来代表这个时代吧,或许,这也就是东西方相同时间出现类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扯远了,回到文明,可以说在文艺复兴之前,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其实差异不算非常大,只是文艺复兴之后,两个文明产生了不同的价值核心,尤其当西方商业社会的出现,蒸汽机被发明以后,竞争价值观的出现,不可回头的改变了地球的命运。由于竞争价值观能带来的短期生存优势,于是当竞争决定生存时,人类文明不可避免的殊途同归,一同走向了竞争之路,而竞争的极致发展,必然导致自然的失衡,当地球的自愈能力慢于人类对其所时做的伤害时,地球不可避免的就进入了快速衰变期,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就如毁灭前的昌盛。

目前,无论是东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好,逐渐都融合成一种文明,这就是地球村文明。对于“地球村”的这个名词,包含有两种含义的解释。一个是指经济文化政治的交融,另外一个,是指对民族多样性的毁灭。对经济文化来说,地球村的确实现了真正的大交融,在政治上,地球村也能够有效的利用外交磋商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争论,以和平的方式来化解双方的矛盾。只是,在此情况下,必定有一个暂时优势的价值观冲击着地球村内的人类,或者说有一个最强势的国家的文明必定会希望引领着地球村的发展。然而,合久必分,当经济一体化的时候,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必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周而复始的经济崩溃会来得更猛更快。只是现在崩溃的不仅仅是局部国家,有可能是整个世界,当出现此类问题的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也许就是根本上的吞并,甚至不可避免的诉之以战争。只是,不知道什么这颗也许会毁灭人类的定时炸弹将被引爆。

很多研究表明,地球村就是毁灭民族多样性的最大杀手。在以前世界并没有联合起来的时候,民族展现出来的文明多样性是如此的美丽丰富,然而,网络与交通的便捷完全改变了这个世界,边缘的文明在不断的毁灭与灭绝,物种的消失速度超出了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多样性被消灭的最后,整个世界会变成大一统,一种千人一面的无趣的大一统。

一如《世界是平的》里所说,我们现在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同学,而是印度,美国,英国的同龄人。然而,这个世界越发横向发展,并没有达到以前的深度,人类或许都只是地球村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中的某一部分,现在人类爆发危机的方式比以前多很多,而且,解决起来的方式变得更少。毁灭多样性也就是毁灭人类自身的恢复能力。

综上,人类的文明,目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本身的多样性来说,可预见的都是悲剧收场,只是不知道这个激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炸弹是由哪里开始爆发。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现在所能输出的只是廉价的商品与服务,由于我们自身对东方价值核心的遗失和抛弃,而无法再向世界输出合格的可以拯救人类的价值观、家庭观、世界观,对于那代表着最高智慧的天人合一,似乎已经被人类文明远远的抛到脑后了。

如何与环境和平共处,如何与人和平共处,这也许才是关于文明所要探讨的最永恒的话题。作者通过《三体》一书,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拷问和深思。

当然,作者也在《三体》一书中给我们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种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噩梦。

回顾自身,相信自己,相信别人,保持乐观,毕竟这个世界远没有到最坏的情况,做好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好的价值观去感染周围的人,也许就是我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拯救人类文明的极致了。

《三体》读后感3000字 篇2

这两天在看科幻小说《三体》——说实话它真是一部想象力无比丰富的小说,以我的性格应该非常喜爱,可奇怪的是,每次看完小说我总是觉得心里堵了块儿东西,一定要打一会儿CS泄愤才能平复心情,为何要在黑暗中死亡?——三体读后感。起初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是从何而来,但是当小说进度不断前进,我渐渐明白了这种激愤心情的来源:因为小说中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死亡一般的消极悲观情绪,和一种令人感到寒冷彻骨的阴森气息,它几乎掌控了小说的整个灵魂,令人感到无法喘息。

从开始到结尾,人类的世界都在朝下走,从兴旺到灭亡,作者把人类世界像一张废报纸一样柔皱,踩扁,一片片撕下来然后点火烧干净,似乎对这个世界隐含着巨大的愤恨。我并不是一个只喜欢听好话、害怕看见灾难的人,我看过好多的科幻题材电影,可以说没有一部不是灾难片。那些美国大片,《生化危机》、《天地大冲撞》、《天际浩劫》还有很多关于外星人、大洪水、生态灾难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是满地狼藉死伤遍野,没有一部不是笼罩在毁灭和入侵的阴影中的。因为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恐惧,所以像《ET》那样的电影在外星人电影里占的比例少之又少。不过我并不为看到这些地球被毁的画面而感到多么憋屈,我知道宇宙很浩淼,地球连芥子都不能算,毁灭和灾难其实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人类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对抗自然。但我所说的都是事实而不是悲观。因为我知道在末日到来之前人类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不管是在科技上还是在伦理道德上。也许有一天有一种力量能够摧毁一切,但是在我们的世界戛然而止之前,肯定还存在着一种光明的、积极的向往。这种向往不见得要变成现实,它只要存在过就不枉人类文明的意义,它是一种即使是灭亡了,也可以含笑而去的一种精神。但这种精神在《三体》里基本找不到。

《三体》的一切都是消极的,即使是看似积极的东西,它的背后也是消极的。它有无数美妙的设想,绝妙的创造,信息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在一些科学问题上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就一部小说来说已经实属不易,但这些美妙的闪光在它所营造的人类团体中完全是一片虚无,因为书中的那个人类团体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类团体,即使外星人不入侵,他们也会自己灭亡。甚至于,第二主角的三体人团体也不是一个有多少希望的团体。再甚至于,那个隐秘的,把三维世界装进二维世界的高智能生命,它们也是像肉弹一样阴暗恐怖令人绝望的生命。书中写过一些关于爱的话题,不管是爱情还是博爱,可是我却觉得它们是为写而写,根本虚弱无力。是的,虚弱无力,我从整本书中能体会到的除了沮丧就只有虚弱无力这个词了。

要我举例,我都不知从何说起,因为那种悲观是俯拾皆是的,而且是连绵不绝的,作者特别喜欢先点燃一点希望之火然后完全熄灭它,然后再点,然后再熄灭,知道最后熄灭为止。作者显然不喜欢一枪毙命——他喜欢慢慢凌迟。

地球人刚刚知道三体人要入侵的时候,很多科学家自杀了——他们连任何动作都没有选择就自杀了,甚至连消息都没公布就自杀了。他们就像麻木不仁的机器,在大家都要毁灭之前默然无声地启动了自毁程序,甚至不愿意看一眼茫茫无知的人们。

三体人在地球人中发展了一些叛徒,可是这些叛徒不图高官厚禄,宁愿三体人先杀了地球上其他人之后再杀了自己,这是多么的阴森绝望!连汉奸都不会这样做——他们虽然出卖了祖国同胞,但至少还不至于连自己的命都一起出卖了。他们的出卖是为了在侵略者来临时保命或者得到高官厚禄。可是三体降临派们不是这样的,他们几乎是一群疯狂的恐怖主义者。

然后作者点起一堆希望的火,终于有人要出来为人类说话了。人类的自救行动展开了,他们开始了解三体世界,也开始采取积极措施,肃清地球人中的叛乱者,当然还有那比较令人感到振奋的战役——用“飞刃”摧毁了三体叛乱者的基地船。但是作者不会让希望的火光闪耀太久的——他命令三体世界向地球派出了智子。

然后地球人就开始了面壁行动,面壁行动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因为这次作者是用地球人来打击读者的。在渐渐明朗的局势下地球人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心寒的举动,他们集体性显得浮躁、自私、无知、多疑、首鼠两端,得知面壁者是他们的希望的时候,他们像对待神一样对待他们,当面壁者的进展并不顺利的时候,他们又纷纷弃之而去甚至谩骂侮辱和虐杀面壁者们。他们特别急躁,不愿意静下心来听从别人说一句话。可当罗辑的“咒语”奏效的时候,被抛弃的他又一下子变成了神仙,人们又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罗辑身上。可是他们太浮躁,看见罗辑不肯说出原因就把由咒语毁灭的星系归因为它自己的爆炸,重新抛弃了罗辑,甚至还驱赶他。可是当他成了执剑人之后,又被奉为神灵了。凡是能救他们的,他们就追捧,凡是不能救他们的他们就弃之如敝履,他们自私到完全忘记了人性,甚至根本就不考虑被他们多次当做神灵又多次抛弃的人是同一个人。

这种情况在后来的星舰上也出现过,章北海逃走的时候地球人谩骂,要治罪于他,可是末日之战之后他们又因为章北海保存了战舰而把他当做英雄,读后感《为何要在黑暗中死亡?——三体读后感》。后来逃亡的战舰被迫互相攻击的时候,他们不考虑战舰的情况而一致谴责,要求法办。攻击幸存的战舰成为地球人心目中的恶魔。可是当它们发出了广播而使得三体舰队转向的时候,它们又成了英雄。地球人居然用卑鄙的手段召唤他们俘虏他们追击它们。它们立下那么大的功绩却还要治罪。地球人对宇宙的无知和多疑实在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在《三体》小说中,除了那叫得上名字的几个人,比如罗辑、比如章北海之类还能保持一些人类的善性之外,剩下的大众简直就是一群慌不择路的暴民,即使是经历了很多次末日的考验之后他们仍然是这样一群暴民,丝毫没有一点长进。这不免令人感到无比悲观——作者本人好像就觉得地球人是无药可救的。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心寒的,因为我总觉得100个人里至少也得有一个好人,即使我自己是最卑鄙最低等最龌龊最可耻的动物,那这宇宙里总要有些不卑鄙不低等的存在吧?可是作者把这最后的火也给灭了。作者说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森林里的居民一个比一个卑鄙,一个比一个凶残,越是高等的生命就越是凶残冷漠。如果说三体人很凶残是环境所逼的,但把太阳系攻击成二维的那个生命呢?它们宁可自己和别人同归于尽也不愿意哪怕有一点点侥幸来相信对方是无害的。这难道不是恐怖主义行为么?当然我知道,地球上就有很多恐怖主义组织,还有一些流氓国家,假如太空还有智慧生命,我也不反对会有恐怖主义,会有流氓星球,可是作者似乎更愿意把宇宙描述成充斥着一大堆流氓的空间。这令我惊诧,也令我愤怒莫名!我甚至认为能够产生这样思想的大脑本身其实也是它产物中的一员。

如果说来自人性方面的描写令我感到悲凉的话,那来自科技方面的描写简直就令我感到绝望了。

但在这里我必须首先表达对作者的敬佩。因为本书在科技方面的描写和展望实在是令人惊异。它涉及到很多领域,动用了无数概念,各种新奇的.想法犹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往外冒,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而其构思之妙则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它构造了一个无比先进而美好的未来世界,人们在地下或者在天上的太空城过着和现在完全不同的新生活,一切都是宏大而又令人叹为观止的。可是这些完全没有带给我很多兴奋,我领略到的只是思维火花的神妙而已,我得感谢作者,因为他拓宽了我的思路,可是我又不想感谢作者,因为这一切始终都笼罩在阴冷的悲观之中。

因为不管人类做多么大的努力,都永远不可能打败入侵者。和三体的拉锯战中,人类不断冒出新的想法,却总是被三体文明扼杀。最后人类不惜用自己作人质,牺牲无数、流血漂橹,终于在三体人的魔爪下保住家园,但还不能算是惨胜,只能算是惨平。因为三体人还没有消失,它们还有星舰。而接踵而至的惨败马上就到来了,人类被像捏蚂蚁一样捏扁。最后的幸存者甚至还是依赖三体世界的力量而存在的,这个角度看来,人类确乎是惨败了,人类就是可笑的虫子!所有的希望都被越来越深的黑暗所埋葬,所有的温暖都被恐惧和冰冷所吞噬,所有的一切,它们消失了,消失在绝望中……

我想也许作者想要表达只有自然才是最终胜利者的思想,这个思想我是完全同意的,而且我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意“天做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的说法。可是在黑暗森林的体系里好像并不只是人类在作孽。假如说人类作孽过大只能毁灭,那我绝对认账。可是在书的末尾,按照黑暗森林理论,很多无辜的文明可能都被画进了巫师的画里去——也许是我多虑了,作者根本就没有设想他们是无辜的,他认为所有的底墒体都是罪恶的,都是有攻击性的。换句话说,毁灭了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生灵都是不冤枉它们的。作者在篇尾构想了一个新的世界,确切说是一个新的宇宙——过去的宇宙中他所有厌恶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真棒!真是太美妙了!黑暗的死亡,埋葬所有的希望,这正是哈迪斯所想要的,美妙的冥界之歌,每个音符都是美妙的死亡的旋律,跳跃着变态的杀戮的美感。我仿佛听到了作者心中的钢琴在弹奏着一曲《黑色星期五》,很好很强大!

写到这里我想我已经足够招来所有三体迷们的炮轰了。他们也许会向我放出智子,也许会向我派出好几波舰队,也许会朝我身上溅水滴,也或许干脆开始给我画像了。不过我觉得无所谓,这些都是我想说的,所以我说出来一点也不觉得后悔。不过在三体粉丝们用他们的水滴摧毁我之前我想说说我对宇宙和人性的看法:

我实在不知道宇宙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即使是现在最为有理有据的大爆炸论,也还没有解决奇点之前的问题。正因为此,宇宙在我的心中实在是太广大了。也正因此,我们的地球实在太渺小了。我不知道宇宙的未来但我可以想见地球的未来——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它诞生在太阳系的尘埃之中,最终也将被面临死。

《三体》读后感3000字 篇3

《三体》是我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写的一本长篇小说,总字数约在100万至150万,总共分为三本,即《三体1:地球往事》《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三体》在去年8月获“雨果奖”,是亚洲第一本获得该奖项的小说。那么《三体》获得“雨果奖”的原因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首先要归功于《三体》那“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剧情,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剧情吧!(前方剧透,请谨慎进入)《三体》小说以“某某”作为背景,写坚持真理的学者叶哲泰不肯向红卫兵低头,被自己的妻子、学生活活打死,他的女儿叶文洁在台下看着,并对人类感到绝望。在后来的一次机遇中,学习天文专业的她被调到了位于大兴安岭的“红岸基地”中。对人性绝望的她向四光年外的三体星系发射信号,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人类,随后叶文洁成为了地球三体组织(简称eto)的精神领袖。

三体人因为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正在寻找新的家园,恰在此时收到了地球的信号,在用“智子”锁死地球人的科学后,派出了由1000艘战舰组成的太空舰队以百分之一光速远征地球。地球人在知道三体危机后,首先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缺陷开启了“面壁计划”,然后建造了2021艘达到百分之十五光速的战舰迎击,而三体舰队在长途跋涉过后只剩下不到三百艘战舰。在我和我的几位小伙伴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认为地球舰队最少不会输的太惨,然而,并不是这样的。三体人的一个探测器首先和人类接触,因为外形极像一滴水,所以被称为“水滴”。

就是这个水滴,以撞击的方式,摧毁了人类的2014艘战舰后完好无损的向地球飞去。最终只有“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逃离了太阳系。此时,四位面壁者中唯一的幸存者罗辑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一旦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并由此威胁三体人,使其撤离太阳系。

罗辑从此成为第一任“执剑人”。在许久后,不称职的懦弱少女程心被选为第二任执剑人,并在三体人入侵时放弃威胁三体人。几天后,达到光速的三体第二舰队出发,目标地球。与此同时,在外太空逃亡的“蓝色空间号”劫持了追击他的“万有引力号”并广播了三体星系的坐标,鉴于黑暗森林法则,三体星系被毁灭,三体舰队转入逃亡状态,长达4个世纪的三体危机烟消云散。而自以为已经掌握了生存奥秘的地球人启动了“掩体计划”,在四大气体行星背后修建了60座太空城,最终被来自歌者文明的“二向箔”压缩为二维平面而毁灭。

从《黑暗森林》到《死神永生》,罗辑从前唱到尾,可是,罗辑已经很老了。因为与三体人的抗争,他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担纲面壁者,他时时处于被暗杀的危险;因为担任执剑人,他的妻子孩子离开了自己。他累了,不想再走了。他没有选择和程心二人一起走,而是留在冥王星和人类一起灭亡。和三体对抗,再和终极对抗,他太累了,让他歇歇吧。当太阳系被压成一幅画的时候,罗辑说出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哦,要进画里了。孩子们,走好”。

那么,三体这本这么长的小说究竟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首先,“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人类你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想到的别的生命就想不到了?一味地寻求安逸、而不向外界探索,如此的文明被毁灭也在料想之中。毕竟你未知的太多了,如果无知,请隐藏起来,请低调一些,如果暴露了你的无知,岂不是自取灭亡?你会害怕吗?当你看着脚下的一只蚂蚁,看着它费力地搬着东西,然后死去。看着他们的`家园在你的手指下化为废墟,是不是有种上帝的感觉。你不要得意,你也是这样的下场。敬畏吧,无知的人啊,你永远也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生杀大权。

其次,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的脑子里有一种观念——世界就是我所看到的样子。这一点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视觉还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类只看到光粒于是认为高级文明只有光粒一种武器,人类只看到三体飞船只有百分之一的光速于是认为三体必败,每一次人类都只能在不知所措中惊慌失措。这也我们每个人的弱点吧。

第三,时间是最伟大的在光速十几米的地方度过12天,宇宙就度过了一百七十多亿年,云天明和程心最终没有见到,这样的结局很好,能够彰显时间的力量。为什么是时间的力量不是宇宙的力量,什么跟时间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宇宙又如何,时间一直存在,而文物、财富、生命却不断消亡,又诞生。即使是宇宙,也会坍塌成黑洞,也会由四维展成三维,也会又三维展成二维,最后消亡,又变回十维。又有什么,能够在维度的不断变化中一直存在下去呢?活下来的人,才有权利说话。

第四,科幻是一种预言,它讲述的是一件还未发生,但极有可能发生的事。这种必然性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更重要的是人性之中的必然。当我们看到叶文洁发出那个毁灭人类的电波时,我们不会怀疑,因为我们看到了她心中的仇恨与绝望,那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当我们看到三体叛军称三体人为主时,我们也不会怀疑,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每个人心中对人类的怀疑,是对更加先进的文明的向往。当我们看到罗辑成为面壁者后贪图享乐时,我们还是不会怀疑,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和自己一样逃避困难的人,懦弱的人。当我们看到程心作为执剑人却不能做出决断而将达摩克利斯之剑扔到一旁时,我们确信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毕竟除了人类还有什么动物会如此“愚蠢”呢,只有人类才能有这样的仁爱。

《三体》是科幻三部曲,但是每一部卓越的科幻作品的意义都不会止于促进读者的肾上腺素分泌,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三体》读后感3000字 篇4

在若干年前,自从我学会了上网,我就很少开始买实体书,说实话,作为一个喜爱文字的人,这样的习惯真有点难以启齿,但是事实如此,在我看来,当我付出了不菲的上网费之后,能够免费地看到那些正式出版的书籍中看不到的文字时,当然更加提不起我买书的欲望。

我很少买书,可并不代表我从不买书,而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是少数能够激起我的购买欲的好书,其实,在买之前,《三体》系列我早就迫不及待从网上下载到手机上看过了,但是,这样的好书,如果不买正版,感到实在对不起作者,遂从当当网上买了一套正版。

这些年来,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在我们这些科幻迷心目中期望值,丝毫不亚于去年韩寒高调推出的《独唱团》,所不同的是,刺天他们在看了《独唱团》之后,纷纷感到大失所望,而我等科幻迷们在苦苦等待了大约三年以后,终于看到了《三体》系列最后一本《三体Ⅲ?死神永生》正式出版,这部代表中国科幻小说最高水平的巅峰之作,也终于没有让我失望,《三体》系列,一部比一部精彩,每一部都保持了极高的水准。

《三体》是一部典型的刘慈欣式的硬科幻小说,在《三体》系列里面,我看到了刘慈欣对人性、对社会以及对文明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与预言。

《三体》主要讲述了地球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地球人之间发生的背叛与忠诚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

面对科技水平远超地球的三体文明,在它们对地球的真实意图未曾暴露之前,地球人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主张绥靖投降,有的主张强硬抵抗,然而,事实证明,面对强于自己的敌人,希冀表现出刻意的友善和卑下的顺从,是无法得到侵略者的同情,从而改变他们的固有意图的,在实力差距过于悬殊的状态下,弱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谋略,在它们看来,都是弱小及可笑的,从事期望于防守反击和以弱胜强,终究是不切实际的。

在冷兵器时代,我们尚可依靠数量及纵深的优势苟延残喘,然后等待时机反击,可是,一旦到了信息时代和太空时代,技术上的微小差距就能够完全决定双方的胜负,三体侵略军仅仅依靠一个先锋探测器“水滴“,就完全打垮了地球联军几千艘大型宇宙战舰,面对科技远超自己的三体文明,地球毫无还手之力。

地球文明当然也有一些终极手段,可以跟三体文明进行两败俱伤式的死斗,可是,科技上面,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巨大差距,使得三体文明无需地球文明照面,在数百光年之外,就可以完全摧毁地球的抵抗力量。

这样的情形,是相当令人沮丧的,面对强大到无法对抗的敌人,我们应当怎么办?《三体》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相当悲观的前景:由于科技水平远超地球文明,三体文明将有力量控制地球的科技发展,通过一种“智子”科技,将地球的科技水平始终压制在某一层面,无法接触更高深的科技知识。虽然地球人可能比三体人更聪明,发展更迅速,但是就像日本对待中国一样,它始终将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中国人接触更尖端的技术,并且通过知识产权等科技壁垒阻挡中国得到最新的科技,从而达到它所宣扬的:“保持对中国在科技领域20——30年的领先水平,永远将中国压在后面”。

与三体文明之间的斗争,地球文明的处境就像30年代的中国,文化、科学全方位落后于日本,国内内耗不断,一盘散沙,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几乎注定要被日本灭亡,唯一的区别就是灭亡的时间早晚。

我不知道刘慈欣在设定三体文明时,有没有联想到日本,但是,从他的文中,从他对三体文明的描述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丝日本的影子:自制、有效率、信念坚定、勇于吸收不同文明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些,都是一个强大民族所具备的优秀基因。

《三体》在文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当人类在面对三体迫在眉睫的进攻时,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少数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民主原则,而走向专制,因为,在危机面前,专制将更有效率,也更有决断力,正因为这样,在面对三体文明的超科技武器“水滴”的进攻中,在个别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的带领下,避开了没有效率和冗长的民主程序,通过攻击自己的盟友从而得到了必要的生存资源,为地球文明的存续保留了希望。

尽管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是,这些情节的设置的确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当面临生死关头(或你自己觉得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个人或一部分人是不是有权通过剥夺其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从而保障自身的存续?

坦白说,刘慈欣对这段情节的设置,凸显出了我国知识分子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西方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里面,就很少或几乎不敢大肆宣扬这种理念,我们不敢想象,西方的电影里面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两艘正在宇宙中逃亡的地球飞船,但是他们的目的地很远,远到除非其中一艘飞船另一艘飞船的人全部杀死,然后把资源集合起来才能达到目的地。为了一部分人的生存,必须有人要挺身而出,做出这样一个残忍的决定,于是,另外一部分人就这样被“舍弃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使得我们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将会相对容易地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大陆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很少会接触或讨论这样的“假设”,牺牲“一小部分”,从而保证更大多数的利益,这种观念在我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举个体育领域的例子,就好像我国乒乓球当中的“让球”行为一样,我们当然知道这种行为是违规和不道德的,但是它的好处是我们通过“让球”牺牲了一些球员的利益,将会在另一种利益——“团体利益”中得到更好的结果。

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对手的尊重、丧失了道德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最重要的是,我们用一种“伪道德”来强迫那一小部分人做出牺牲,却从来没有顾及过他们的感受。

一部分人有没有权力决定另一部分人的生死或牺牲他们的利益,从而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即便是在某些极端的条件之下,他们有这样的权力吗?也许在实际操作中,在我们的人类历史中,我们也承认,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达到目的的案例不在少数,也许从最终结果来看,可能这样的选择的'确是所有选择里面最好的,但是,这样的行为,终究是应当受到谴责的。

回到《三体》本身,在战争结束后,当初依靠杀死队友夺取资源,从而逃脱三体文明的追杀,并通过“宇宙黑暗森林”法则,拯救了地球的两支地球舰队,终于还是受到了地球联合政府的审判和追杀,在诱捕了其中一艘飞船后,另一艘飞船识破了地球政府的意图,彻底远离地球,逃往宇宙深处。

虽然在道德上,那两艘地球飞船上的全体船员应当受到谴责,但是,当地球文明在这两艘飞船的努力下,刚刚逃脱了三体文明的毁灭性打击,转过身来,居然要置全人类的救命恩人(那两艘飞船的全体船员)于死地,这段情节还是令我感到有些突兀,我知道,刘慈欣设置这样的情节,是有他的道理的,并且在我们现实的历史中,也是有相类似的案例存在,但是,从感情上,我真很难接受“地球政府”会做出这样不近人情的决定。

通过某种不道德的行为,却在事实上得到了最佳和最有效地结果,那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是不是应当受到谴责呢?刘慈欣虽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但是,他的书从另一方面给出了答案:人们应当时刻警惕自己内心中的魔鬼,警惕自己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哪怕你认为这种举动的目的是高尚的。我们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当你自认为站到道德的制高点而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行动时,请千万要记住,目标的崇高并不代表可以采用无耻的手段去实现。

从整个宇宙层面来说,地球文明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从整个地球历史来说,5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更是不值一提,人类匆匆百年的生命,放在永恒的宇宙,就好比一刹那之中的一刹那。

《三体》的结尾,刘慈欣对宇宙死亡的描述,这似乎有点脱离了科学,走到玄幻的道路上,然而,仔细一想,却也未必,以刘慈欣的技术背景,他所描绘的宇宙末日,想必也是有着物理学方面的依据吧。

虽然宇宙灭亡了,但是,刘慈欣终究为人类留下了希望,在三体文明的帮助下,地球文明延续了下来,这个情节也很令我感到纠结,作为一个在宇宙中远非高级的文明,作为一个尚处于低级发展状态的文明,地球文明有幸能够跟一些宇宙间的顶级文明一样,有机会生存并繁衍,恐怕实在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三体文明作为想要谋夺地球家园,灭亡地球文明的敌人,并且两者都因为对方的原因导致自己的家园被其他高级的文明所毁灭,这两者原本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才对,可是,三体人为什么会帮助人类?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

关于《三体》系列,还有很多很多内容是我不解和深思的,这是一部伟大而宏大的科幻小说,要完全理解它,那也许是等我再读第二遍甚至第N遍《三体》的时候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