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8/01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一本好的书讲究一个“真”字,家书则更是如此。傅雷两个孩子的成就,便是让这本家书担起了这个“真”字。

《傅雷家书》在国际间的声誉很高,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傅雷在磨难中历练出的深厚笔法,更打动人心的是家书中每一个字都凝结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苦心孤诣。家书中的父亲形象不是一个板着脸的霸道形象,他的话语更 像是一个兄弟一个朋友平等的问候叮咛。只有在表现出对孩子的思念时,几丝无力才使人记起,这已经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父亲。

《傅雷家书》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更像是一本成年人,尤其是父亲所不得不研读的名著。傅雷对孩子独特的教育方式,他那感人的平等对话。成为几代父亲的楷模。他不是凭着父亲 的权威让孩子明白他的苦心,更不是试图让孩子成为一个百毒不侵的钢铁。傅雷教导出的孩子是真正“人”。一个大写的有血有肉的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这是傅雷在家书中对傅聪说 的话。我的天啊,他真是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无法想象一个身在异国的孩子看到这样一句话,会感动到何种地步。或许还要有几滴眼泪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吧。

被生活磨砺出的沧桑和行万里路表现出的沧桑。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建立在生活方面的成熟,多为琐事烦恼,一点小事就会心烦意乱。而路走得多了,人也会见得多,性格也会变得从 容淡定,做到“泰山崩于前而心不跳”。这就是二者的差距。

其实与其说傅雷成就了傅聪,倒不如说父爱,创造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父。有人说父爱像一座大山,雄伟有力。可傅雷的'爱,却如潺潺清泉,缓缓流入人心,滋润那片心灵的土地,这正如鲁迅先生 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那饱含着殷殷父爱的谆谆教导,那穿透灵魂的人生和艺术体验,如源头活水注入儿子的内心,拓宽了傅聪有限的人生阅历,加深了对艺术的体味和把握。没有爱,就没有坚强的男 人傅聪;没有爱,就没有艺术家傅聪。

中学课本,节选了傅雷与傅聪的艺术对话,傅雷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你的脉搏与莫扎特一样,你真正理解了莫扎特”。“脉搏一样”。多么恰当形象的比喻。脉搏一样,这是对音乐何等的理解。没有几十年的文学经 历,是无论如何说不出这种话的。这是对孩子最高的赞誉。按照常理父亲的角色应该是“糟糕透了”。可傅雷另辟捷径一人分饰两角。在角色转换方面如鱼得水。孩子也争气,这父子两可真是羡煞旁人。

也许再过十几年,我们这一代人也会为人父为人母。我们之中有几人能打到傅雷的境界,我们无从知晓,但能够与子与女产生共鸣,脉搏一致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快乐,这也就足够了。这也就是我从《傅雷家书》中学到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爱情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爱是一种习惯,不可预知的,没有的话。爱是一种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一种糖,甜而不腻。

自从,我读完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我对爱的理解进行更深了,尤其是父爱。每个人生活都有自己父母亲,是他们学习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可以养育一个我们已经长大。在成绩长过程中,我们国家都得到了很多父亲的教侮,母亲的慈爱。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妻子朱美福是一个善良善良的东方女人。 他们的教育使他们的儿子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傅雷夫妇在大儿子傅聪在波兰留学期间写了186封气质信,其中包括父亲对文化艺术的讨论、思想交流和母亲的“唠叨“。

在这些信件中,傅雷先生放下了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地向儿子坦白了自己的罪过,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填补了父子之间的鸿沟,就像傅雷在我身边一样,拿起信头上的一封信,亲切地念给我听,让我陶醉,沉浸,铭记。

“爸爸今年似乎衰老了许多,更多的白发,我有很多的薄与去年同期相比,经常脸肿肿的脚,不是心脏健康的标志。”这句话为他的儿子的母亲写的。话语,充满了旧的所有家长,经历了双重岁月的折磨和人类世界的,老的写作只有几百雷日趋老龄化,身体和精神也比以前差了很多。而此时,两个儿子都没有了他们,不禁觉得“英雄迟暮”。无奈与凄凉。

是啊,现在的儿女我们在外为自己的事业而拼搏,拼出一个一片发展天地。又可知,家中的父母为他们而担心,他们的脸被岁月的痕迹已经布满,一颗颗“老人斑”烙印在脸上。头顶上的头发被岁月染上了中国白色作为颜料,父亲的头顶,莫名的地被岁月变成了社会一片“荒原”。可这就是一切,又不是没有父母对儿女的挂念与担心所付出的代价。又有的儿女不孝顺,在外学习外面花天酒地,追求经济潮流,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不孝的儿女们在你们可以做着一些对不起孩子父母的`行为时,你们之间是否真正想过如果你们都是父母以及脸上的烙印,头顶的白发和“荒原”,醒醒吧,他们生是为了提高你们,死也是企业为了实现你们,难道不是你们认为不应该进行感恩教育他们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傅雷夫妇信件,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溢出,深深地打动了我,对亲情力感染了我。这使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亲对我的爱,毫不逊色母亲对我的爱。在雨中,伞妈妈的手,这是母爱的雨,节奏。在网上,掖我的父亲,所以我还是睡在床上,这是温暖的父爱。

在这里,我想对我的父母老师说一声:“我爱你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题记

家书一封,寄情三百。

翻开《傅雷家书》,一篇篇情深义重的家书赫然入眼,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诲跃然纸上。以情为笔,以感为纸,将所有心底之意和盘托出,字里行间光阴流动。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的傲骨,他以此来要求他的孩子,也正因此他的孩子不仅多才多艺,更像他那样拥有高尚的品质。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洋洋洒洒的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思念,只盼着孩子的一封回信,好安抚自己思绪良多的心。他们一个在国外苦修音乐,一个在国内被划为“右派”,天涯海角重重叠叠的山水相隔,唯有不曾间断的书信如鸿雁往来。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穿过层层叠叠的纸面,我看见当年那个已经迟暮的父亲,睁着浑浊的眼睛在灯下提笔,力透纸背意难平,一笔一画出本心。他的爱借此穿越千山万水,跨过无数阻碍。他的爱其实很简单,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坠平生志向。

我们的父母呢?他们或许没有那么伟大,或许能给我们的只是微薄的帮助,却一定是像傅雷夫妇那样竭尽他们的全力给予孩子爱。只是我从未理解,也曾一度抱怨,抱怨母亲给予我的关注不够,抱怨她不能像其他家长在功课上辅导我。我不曾知道她的辛苦,她也不曾向我透露。与傅雷和傅聪截然不同的是,我与母亲平日里几乎不交流。我们好像各自在自己的生活里过得怡然自得,却不清楚对方世界里自己的模样。

后来是一封信让我解开了缠绕交叠的心结。书信真是件很神奇的东西,那么薄的一张纸,那么厚的.一份感情。只有在书信里,我们才能毫无顾忌地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才能毫不犹豫地表达平日说不出口的“我爱你”。母亲在信里表达对我的建议,我在信里倾诉我的难过。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无论晴雨。读到序言《读家书·想傅雷》,感触最深的便是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还没来得及说出的“对不起”,是再也说不出口的“我爱你”。

因此现在的我,愿倾满腹诗书,极尽文采,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最深切热烈的爱;愿为你在长夜里提一盏灯,让你永远有着光和热;愿一直跟在你身后,让你回头时能在眼里倒映出我的背影。

以我赤子之心,寄你牵念之情。

我爱你,就像突然有了软肋,多了一份牵挂;又像是披上铠甲,突然间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一纸家书聊以赠,附以江南一枝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轻启富有质感的书页,淡淡墨香并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嘱,在时空中泛滥出一种温馨,若是时光倒流,在建国时期漂泊海外的游子,最期待的便是从家中漂洋过海的家书了吧,夕阳斜下,手中执卷,我走进了傅雷的内心,随着他的父爱,越过了千山万水,仿佛手中的《傅雷家书》还有傅父的余温。

眺望书中的背景,傅聪少年出国学艺,带着父母的厚望,只身来到了波兰。这是苍白的'求学时光,是茕茕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绝不是缺少亲情陪伴的岁月,因为父母的牵挂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笔墨,不断地鼓励着他,细细地滋润着他,给予了他浓浓关爱,带来了温暖与欣慰,也指导着他的行事,纠正着他的错误。每一个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与担心,包涵着对儿子的爱和望子成龙的愿望,纵使时空隔绝了儿子的音容笑貌,却隔绝不了父母的爱子情深啊!

回望书中,情意绵绵。除了一些寒暄与关怀,更多的便是对儿子劝说的箴言了,不论是傅聪想从波兰转去苏联,还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对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边滔滔不绝地对其指导,但是除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和讲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强加思想,也不乏对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儿子的产考,以一种希望助儿子一臂之力的语气,不强求,也不责骂,也不否认儿子的看法,眺望人间,从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内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数了吧。

看书,最重要的莫过于悟书,从傅雷呕心沥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没有受益匪浅,“细水流长才是办法。”这是傅雷对儿子为了在外赢得口碑一个月频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细水长流,重要的并不是一时的光芒万丈,更不要锋芒毕露,若是良马必有伯乐,若是萧何必有韩信,超负荷的支出,能量必然会告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并不存在,毕竟人生不是梦,一时的辉煌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落落浮浮,日新月异,世代更迭,没有不失色的绸缎,没有不退隐于苍穹的星辰,没有持久不衰的新鲜感,只有不急不躁,旷日持久,不断学习,不断升华才是长久之计。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开花,一路闪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黄色的淡淡光华融入了黑白笔墨,书中没有明艳动人的词藻,没有让人为之失色的语句,然而这淳朴的文风却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