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8/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上述是360及百度百科上对于此书的简介,我手头的是作家出版社版本,有幸拜读,算得今年读的比较印象深刻的书,也能契合此次读书月活动主题,感触的点颇多,也解释了内心颇多的命题。全书信息量大、感情充沛,读好书是一种乐趣,在此从几个小角度,与大家分享:

生活篇——家书是碗热汤:

“平日仍望坚持牛奶、鸡子、牛油。无论如何,营养第一,休息睡眠第一。你的身体怎样?精神如何?我前信说的话,千万记住,要实践!睡眠要充足,牛油牛奶多吃,就当作药吧!我们最挂念的就是你的健康;不生病不算,还要你强壮。这冬天你咳嗽吗?”全书中,此类的问候不再赘述。

父爱如山是传统父爱的感觉,在傅聪异国他乡求学期间,如上诉的叮咛嘱咐更显得弥足珍贵。于多人而言,如上述的嘘寒问暖也未尝铭记,而这恰是容易忽视的生活细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款款温情才最有家庭的温暖,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温情细腻,时间流转、角色转换,读后感.事间事总有通透的一天,温厚如山涧清泉般待人,为人父母、为人之女都更让身边的人舒服一些,这或许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吧,这是对孩子的循循善诱,也是对自己的修炼,批评指责、谩骂则不好,即使愈合后仍然有伤疤和阴影。

家风如此,便会在日后形成一种标签,温暖处世待人、修善缘,生活种种也会更顺利一些。毕竟吸引力法则如此,想来有一天为人父,也该在此处下功夫,弥补性格中的不够细腻。父爱母爱的温度会传递给下一代一生,也是孩子们宝贵的财富。

这算得从此书读出的父爱温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经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情。曾经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特别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么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考虑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后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家庭问题隐藏在其中。比如,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沟通问题就算是一大难题。而傅雷却用书信经常与自己远在异国的儿子交流,这是值得广大家长朋友们学习的。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的家庭是比较开放的,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是不太严重的,但多少还是有一点的。就比如说,以前我比较宅,家里人就总说我是一个闷葫芦,也不出去找小伙伴们玩,闷出病来怎么办,所以他们就叫我多出去玩;现在我可是一个十足的“小疯子”,能出去玩,绝对不在家呆着,每当我说要出去玩,他们就说我天天出去玩,就不知道学习,就算我一个礼拜都没有出去过,也同样是这样的话。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出去玩,还是在家里闷着。

好在我有一个像傅雷那样会主动与孩子沟通的老爸,但是我通过与同学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与自己家长的沟通十分少。与其说是没有,倒不如说家长拉不下脸,孩子壮不起胆。两方都不主动“出击”,那这个难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想一下傅雷是如何做到与自己的儿子那样好好交流沟通的。首先,他能“拉下面子”,不顾自己是长辈,依然“低声下气”的询问儿子的近况,为儿子思前虑后、鞍前马后。儿子去参加比赛,他都要为儿子考虑一下,如果儿子回国演出,他和妻子就可以和儿子相见了,但是再去参加比赛可能会影响儿子的发挥。

整本书都能体现出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在他们那个年代,沟通的方式很简单,书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以前傅雷的书信要漂洋过海才能到达儿子那里,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儿子都能有这么多的沟通,现在的我们随便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联系对方,难道我们还能被这个问题难倒嘛?不,我们将它化小化小再化小,其实它只是一个微小的如同一粒尘土的东西。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好好的阅读这本书,看看傅雷和自己的儿子是如何沟通的,同时我也希望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们可以陪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沉浸在回忆中,把你的一生重新问过一遍,想着你在强保中疾肥胖,又淘气又可爱的童年,顽强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罗马尼亚出发去参加肖邦比赛为止:童年时所受的严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的发奋用功,出国后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许成绩真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历历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欢乐!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开始成家立业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对儿子的爱意,连小时候的支根末节都还记得。是啊,父亲对孩子的爱永远那么伟大,傅雷对儿子博鞋的爱都暗含在书信中了。

有人说,没有父爱,就没有刚毅;没有父爱,就没有宽广。的确,父爱一点也不弱,一点也不渺小。从小到大,父亲都带给我们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了那无形的父爱中的我们。就算有一天父亲不再强壮,它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就坚强。

父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好像对于他来说,我的事永远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种幸福叫儿女,有一种温暖叫关怀,有一种亲情叫父爱。这句活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父亲对我们的爱可谓之伟大,父亲常以他独有的沉静,诠释着父爱的责任。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希望我能快快乐乐的长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只要无愧于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