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世界环境日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世界环境日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是为了纪念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这次会议也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全球环境状况,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的历史盛会。
保护环境,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训诫。今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仅要合理利用资源,更要竭心尽力保护环境,让环境永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作为学生,我们要爱护学校的环境,创建绿色校园。
首先,应该树立绿化校园的意识,应该认识到绿化校园是我们每个同学的义务与责任。虽然现在同学们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但只要正确处理好绿化校园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就能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其次,应该履行绿化校园的`义务。应该积极投身到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中去,为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清洁扫除,环境美化做应有的贡献,也应该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浪费水资源,还应该随时随地发挥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纸张,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随意捕杀鸟兽鱼虫等等。
环境保护的意义是重大且深远的。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正成为一种健康的时尚,成长的文明。对个人来说,环保行为意味着素质和教养;对国家而言,环保质量标志着尊严与力量。
环境保护是新世纪的重要信号,它引导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是新世纪的更高要求,它鼓励着有责任心的人们去承担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准备好一份热情,一份渴望,一份执着,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用良知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用意识引领环保潮流,用智慧关注生存变化,用行动调整生活方式,用责任履行环保义务,用爱心激发每个人的热情,用权利监督自己身边的人,让绿色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世界环境日演讲稿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生活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所造成的。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引起了世人普遍的的关注与讨论。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以后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我国确定的主题为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是的,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缺水;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在灭绝。温室效应使海平面不断升高,世界上众多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用不了多久将被海水吞没。
那我国来说,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上升为政治、社会与文化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我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物排放第一、水污染物排放第一。后者造成了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这些惊人的数据实则已向我们发出严重的警告:如果再这样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保护环境,最终被毁灭的'将是人类自己。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我们以虔诚的声音呼唤生命的绿色。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绿色家园。今天播下一粒绿色种子,明天将收获一片蓝天绿地!保护环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有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一步步改善地球母亲的容颜,让她重焕光彩。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行动起来,从你我开始;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当注重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为保护环境尽一己之力。
让我们共同走向绿色明天。
谢谢大家!
世界环境日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站在庄严的国旗下,结合以上主题,我想大声呼唤: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让我们都行动起来!
1、在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虽然一次性用品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可是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制造了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多用可重复用的耐用品,少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2、随手关紧水笼头可不是小事,我国是一个人口多的`国家,如果大家都不关紧水笼头,那就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让我们从随手关紧水龙头的小事做起,珍惜水资源,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水。
3、电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可是发电是以重大的环境资源代价换来的。我们应该随手关灯,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不用的家用电器应及时关掉,不要让它处在待机状态白白地耗电;尽量使用节能灯具,节约每一度电。
4、树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附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此外树还能吸收噪音,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为鸟类和其它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植树造林,看到有毁林行为的人要及时劝阻。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
6、保护环境,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节约粮食其实并不难,吃饭时,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只要从我做起,人人节约粮食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7、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先辈修旧利废的好习惯,不要把还能利用的物品随意丢弃,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最后请记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同舟共济,善待自然,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一齐来行动,保护环境,树立绿色生活理念。请大家从自身做起,保护咱们的地球!
谢谢大家!
世界环境日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追溯其由来,在1972年同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为纪念这一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日子,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作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旨在反浪费食物和食物损失,鼓励人们减少耗粮足迹。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作为特殊商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而人均粮食占有量竟比唐宋时期还少了200多公斤。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可是在这种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有近300亿公斤的成品粮被浪费在饭店、餐馆、食堂和家庭餐桌上。
浪费食物,意味着所有食品生产的资源和投入的浪费。举个例子,生产1升牛奶需要大约1000公升的水和16000升牛的饲料。当牛奶在食用中被浪费的时候,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可居住土地、水资源都会被不同程度地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最终也会被白白排放。
初步统计,在我们学校的食堂里,每天中午被倒掉的饭菜约有150公斤,每月按20天计算,一年被倒掉的饭菜就达到了36吨。然而这只是我们一所学校在一年中每天的一顿饭所浪费掉的粮食,如果全国人人一天浪费一粒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字必定更是触目惊心。
当你面对着满桌好菜漫不经心地挑挑拣拣时,你是否知道在全世界仍有1/7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超过2017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当你埋怨饭菜不可口、随意倾倒吃剩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地震灾区中还有很多与我们同龄的伙伴,他们顷刻间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他们是怎样的'缺水断粮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万物维艰。”粮食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多少道的劳动程序,要付出多少辛苦和汗水,每一粒粮食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我们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既是对粮食生产者及劳动人民的尊重,更是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权利。节粮是一种美德,节粮是一种品质,节粮更是一种责任。
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惜粮如金、节粮成习的良好风尚,做到: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剩菜;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看到浪费现象时勇敢地制止;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要打包带回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食品,选择购买本地食品也意味着食品不必在世界各地之间运输,从而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