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5/08/0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是在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减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对于简单的加减混合的应用题有一定的练习基础,因此,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应用连减或者分步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连减问题。本课中,要通过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算法进行择优选择。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出现错误。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在实际的运算中实现算法的优化,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连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实现算法的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海宝)对,它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来展示各国的技术和商品,而且有异彩纷呈的特色表演。这是中国馆、以色列馆、波兰馆……你们想去参观吗?淘气和笑笑也准备去博览会上长见识。不过,他们在去之前,先来到了菜地里,准备选一些优质的白菜运往上海世博会的餐馆里,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提供绿色、健康的食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运白菜的数学问题。(板书:运白菜)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都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把这些信息完整的说一遍。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把这道题完整的叙述一遍。

师:你们会列式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谁来说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同时板书:

850—288—256850—256—288850—(256+288)

师:这道题先算什么?850—288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得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三个算式方法同上,说明算理。

师:同一道应用题我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请同学们把你刚才列的算式用脱式计算出来,并列出竖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数学信息,用完整的话来叙述题意。通过学生列式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解决“运白菜”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2、比较。

(1)比较850—288—256和850—256—288。大屏幕出示:

讨论:①比一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想一想这个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同桌两个先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相同:①得数相同;

②三个数相同;

③每个算式中都有两个减号,它们都是一个三位数连续减去两个三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三位数连减。(板书课题)

不同:在实际计算时,第1道题先减288,再减256,而第2道题先减256,再减288。

师:通过对比,你觉得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说一说哪两个算式相等?

师:你说的真好!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先减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同时板书:850—288—256=850—256—288

(2)比较850—256—288和850—(256+288)。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两个讨论,交流。

相同:得数相同,三个数相同。

不同:在实际计算时,第一个算式先减256,再减288;而第二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

师:通过对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同时板书:850—256—288=850—(256+288)

师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同一个问题我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三位数连减即可以按照原有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用总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还可以先把后两个减数相加,再用总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三个算式是相等的。请同学们把这个等式读一遍:850—288—256=850—256—288=850—(256+288)。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850—288—256=850—256—288=850—(256+288),从而掌握三位连减的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436—179—36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那么同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吗?这道题你会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求脱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对采用竖式计算的学生集体订正。

436—179—36436—179—36436—179—36

=257—36=436—36—179=436—(179+36)

=221=400—179=436—215

=221=221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师:比较这三种算法,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436和36这两个数的尾数都相同,先计算436—36可以得到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计算436—179—3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答,通过比较算法,起到了优化算法的目的。】

出示:436—142—58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先想一想怎么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进行计算。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师小结:看来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前,先仔细观察,然后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436—142—58这个算式的特点,先优化算法,在进行计算。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的顺序,先观察算式,思考最优算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2、师: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吗?

学生试算:1000—225—168368—(168+127)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算法,指名说理由。

【设计意图:有的算式没有明显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计算;而有的算式有明显的特征,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最优算法,来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连减,三位数连减有多种算法,但是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好速度。

师: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你想夸夸谁?有谁想夸夸自己?有没有人想夸夸老师啊?你知道这节课老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认识了你们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我想课上到此时,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今天到底学会了什么;通过谈收获,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我还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方式。】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资源:

例题插图,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85—36=149(本)36+52=88(本)

149—52=97(本)185—88=97(本)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形成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经历探索减法验算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资源:

投影、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切课继续来学习怎样更好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请学生们看图后,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像刚才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但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只有相互联系的条件才能求出问题。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1)理解题意:女孩比左边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可以分别给3个人取上名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小结。

解答像这些题目时,要先理解题意之后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顾“练习五”第1题。

注意了解全班的速度和准确率,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2、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几百。

602398799101209

3、把下面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797+296498+307

(1)学生们进行估计,老师相应板书。

提问:为什么用约等号?

(2)将3题的加号,改为减号,请学生们估计老师依次板书结果。

(3)提问: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它的结果?

(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4、完成“练习五”第5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注意“≈”的书写格式。

5、完成“练习五”第3、6、7、8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