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名人传》有感

2025/08/0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名人传》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名人传》有感 篇1

读完《名人传》,我的第一启示是学会正视困苦。

在读这本书之前只是听人人都说它所叙述的三个伟人一生经历了无数痛苦,歌颂的是他们不屈服的坚强意志。于是我第一遍快速读完整本,感触并不深,只人云亦云般地乱谈。而第二遍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后才真正体味到三人的伟大灵魂。对于我来说,他们的最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坚持”、“不屈”,而在于敢于面对、正视困难的勇气。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引言中写道:“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待它,并且爱它”。作者讨厌怯懦的理想主义者,这看似与我们所追求的精神相悖,实则不然。人们歌颂理想,崇尚完美,发扬乐观,是为了构造和谐的社会,其意义是与“悲观”相对;而作者厌恶的“理想主义”是总向好的方面想,把一切都看作很美好的极端主义,他们是怯懦的,没有勇气从正面剖析挫折。只有敢于正面应对困难,不仅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还能正确理解磨难与悲伤的人才是英雄。因为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勇气,能客观看待问题、理智对待世界,从而具备了坚强的品格;他们能分析自己的缺点,拥有独特的个性,更好地把握人生。正因如此,贝多芬在给朋友的信中大声控诉命运不公,为自己的可怜而祈祷,同时又能重振精神,对残酷的现实发出“扼住命运咽喉”的挑战;正因如此,米开朗琪罗一边疯狂地工作,病态般自虐,一边呼喊:“忧伤是我的享受”、“万千欢乐比不上一种苦恼”;正因如此,托尔斯泰极度厌恶人类的虚伪,却依然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正视困难,叫我们学会如何化悲痛为力量。

伟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比平凡的人多一种气概和勇气,这种敢于正视困苦的无畏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怯弱的人即使敢于面对也会被击垮不能自拔,勇敢的人从不否认自己的恐惧,但他们善于克服恐惧而化为动力,再理智应对。这两条路摆在面前,选择哪个?

读《名人传》有感 篇2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人传》。初读觉得枯燥乏味,但读完全书,再进入深思,就会陷入书中人物的崇高精神世界中。

《名人传》中的第一个名人就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他父亲把他从小就关在屋子里学习乐器,为了开拓他的音乐天分,而且他还早早就担负起家庭的负担。他的童年我看到的是辛酸和苦涩,可是就算是这样,命运也不曾怜悯他,反而无情夺走他宝贵的听力。从他的经历中,我似乎看到了所有可能发生的苦难,但是他面对命运的折磨和不公,并没有选择放弃,更没有选择屈服,反而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的挑战。

读完贝多芬的传记,想到他遇到如此多的挫折,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坚持创作,而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如此舒适,更应该珍惜、努力。贝多芬在命运的打击下没有消沉,反而以创造快乐回报世界,我们也应当向他学习面对困难、磨难时的勇气,想办法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强者。

《名人传》第二位名人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米开朗琪罗。他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但他从未改变过他的艺术梦想。他矛盾的性格是时代的罪过。他一生服务于几个教皇,但无论哪一个教皇都是想利用他为自己歌功颂德,没用任何一个能理解他的内心的真正想法,他对教皇屡生反感,自己的艺术梦想遭到抑制。在他身上,最亮眼的是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边是渴望他失败的对手,一边是盘剥他的家人,但他从未轻言放弃,一直为着自己的艺术梦想而努力。他一生始终在战斗,面对他人的.排挤,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热情。

《名人传》第三位名人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拥有一颗仁慈之心,但看到俄国社会有许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十分愤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仍惦记着那千百万受苦的百姓。在他身上,最值得学习的还是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他创办了一所校外完成教育的学校。不得不说,这一举动是他勇于实践的表现。这一精神启示我们,有想法就大胆去做,无论成败。

《名人传》是一部经典著作,书中人物都饱受苦难与痛苦,我为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而敬佩。这也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受苦难与灾祸,我们要为人生活得有意义而努力奋斗。

书,每读完一遍都会有不同的领会和感悟。就像这本书,三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色,处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而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时代的磨难与痛苦,而更多是这些人在面临常人不可想象的磨难时的坚强努力、克服困难的毅力。

人在做事时也一样,面对前方路途中的困难,总要迎难而上。想象我们所面对的远不如他们所经历的,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人生路很长,读书就像是在读人。在书中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书是成长的良好引导,所以多读书吧。

读《名人传》有感 篇3

今日我有幸读到了《名人传》这本书,让我深有感悟。《名人传》主要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是我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作者罗曼罗兰指出人生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得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发展为双耳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创作,留下了《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托尔斯泰出生在贵族上流社会,面对如此优越的环境,他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忧虑该如何天天面对这上流社会。他曾经还被加上“邪教徒和叛徒者”而被开除了教籍。可是,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是用自己微薄之力努力的'改变着社会。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意大利,他除了被迫要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天从事工程,都必然有卑鄙小人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这些话不会在他的心中留,他永远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一个遭受家庭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的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时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知道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之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摆脱了贵族生活的决心。

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读《名人传》有感 篇4

此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们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崇尚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所以,我们要崇拜他!赞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