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金错刀

2025/08/0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金错刀(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金错刀 篇1

在公司29年厂庆论坛,有幸看到总裁与著名爆品战略家金错刀先生思想碰撞,全场金句不断,我收获颇多。此后认真学习了《爆品战略》。结合我的本职工作,感想如下:

一、爆品的基础是产品

在本书的序里雷军先生提到,爆品首先是拿出最好的产品,产品性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金先生也提到爆品三因素首先是做一个极致的单品。因此,爆品的基础仍然是产品。

从这点来看,远大完全具有做爆品的潜力,因为我们一直以技术为中心,一直秉着"变态主义"在研发和生产产品。在民用产品中,前年研发的肺保产品轻便、实用和低价,充分具备成为爆品的潜质。因此在今年1-2月,我们的移动肺保实现了空净销售的第二名。

尽管肺保销量一直上升,但客户满意度并没有随之上升,客户回访认可产品效果,但多反馈产品仍不够精致,故障率偏高等。因为金先生调到"产品要做到120分才能秒杀市场"不可避讳的是,远大长期从事大产品生产,在小产品的研发和制作上虽然已经做到了很高性价比,但是离极致相比,仍然在工艺和材质细节上略有不足。如果公司决心运作肺保成为爆品,应当进一步研发,升级现有产品,更注重细节感受,才能加快推动肺保销售金额从千万级突破到上亿。

二、打造爆品的核心是用户思维

结合本书,我认为爆品的核心是:很多人要用、很多人能用得起、很多人爱用。爆品避开了传统渠道的

层层流通,是直接到达客户,因此必须找到风口,以用的人为中心,也就是用户思维。

很多人要用意味着要精准的找到用户痛点。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如何解决空气污染是很多人的痛点,因此洁净空气产品本身就已经是很多人关注重点。但我们在宣传时往往走入除霾和PM2.5的单一思维,因此产品在雾霾严重区域往往更畅销。但实际在PM2.5污染低的.城市实际也有缺氧等室内空气污染,因此针对不同区域和人群,产品宣传因更注重对应特质。

很多人用得起就意味着产品定价要合适,不是要比别的产品低,而是在绝对不考虑对手保证产品极致的情况下做到价格精准定位。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定价方面,家用肺保最合理最具有爆品潜质。移动肺保和车用肺保以爆品定位来说,定价比较尴尬,处于不高不低的中间位置,就不够精准。导致在我们销售过程中,走传统渠道价格空间过低;车用肺保相比同价位要么功能偏单一要么外形略差,导致目标客户流失。建议要么将产品价格恢复至290,要么做功能区分有别竞品。

三、打造爆品途径是引发爆点,抓住流量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要做到爆点易燃,抓住流量,多渠道集中式的推广非常追踪杨。在本书中多处提到明星效应和病毒传播。我认为在此前移动肺保销售中我们就做得非常好。先是在雾霾最严重的当天在北京街头赠送肺保引发关注,在多位大咖明星微博或现实中佩戴移动肺保为远大站台,在结合线下线上的广告和媒体报道,多方联合,在2015年掀起了疯抢的风潮。在今年雾霾冬天即将到来之际,如何通过预热烘托和燃爆,需要在九十月就开始筹划,结合经销、铺货和市场策划多方力量,为今年冬季的再次引爆做好铺垫。

四、延续爆品的关键是口碑

爆品并不是昙花一现,除了营销爆点引发关注和跟风式抢购,更重要的是通过口碑,促进持续性的刺激购买,从而实现爆品成就品牌、抓住粉丝的核心目标。

金错刀 篇2

整书看似在讲如何打造一个产品,然而就我的视角来看,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营销人思考的点:

1.互联网圈里常讲“产品人不能被营销人打败”。这种言论将产品经理和营销人对立了起来,变成了竞争对手。这种看法实在荒谬,实际上,产品经理跟营销人更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优质的产品是所有营销展开的前提保障,良好的营销是成为爆品的必由之路。竭尽全力做好产品,做好1,后面的无数个0才会有意义。

2、以客户为中心

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唯脑残者生存论”。作者指出,做产品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像“脑残”一样想问题,一定不能像专家那样想问题。而做营销,不能仅以专家的姿态高高在上,而是要“接地气”,想消费者之所向,供消费者之所需,在合适的地方用对的语言去接触消费者,用感同身受的心的去理解消费者。凡是成功的营销,皆离不开这些洞察点。营销路上,需要精进的事情还很多。

互联网时代,人们都越发急躁,工匠精神便显得弥足珍贵。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纯手工的产品而不是流水线的产品,因为打小我们就听着一句话,慢工出细活。而互联网时代,坐在互联网公司工位里,用心打磨产品代码的数字工匠与古老匠人一样值得敬佩,他们为世界带来了更好用,更创新的产品,让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一个爆品,不仅是为一家企业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为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带来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

金错刀 篇3

虽然自己是商学专业的,但说实话,很少看和商业有关的书,所以这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说一下书的设计,这也算是书的一部分吧。这本《爆品战略》最让我喜欢的一个设计是它的思维导图,书最外面的那个封皮背面是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以往我们读书,有很多公众号在讲如何读书如何做思维导图,而这一次直接附带了,更加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因为作者在书里面涉及的案例非常多,如果单纯靠自己整理这些案例可能还真有些费时间。

然后说下书的内容。首先作者的语言非常的简洁,毕竟不是学术性的,看起来很轻松,不会特别费脑筋,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的原因,里面的一些概念感觉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其次,内容由浅入深,从什么是爆品开始,循序渐进的将我们带入一个爆品的时代。

这本书的几大优点:

一、通过案例,更加容易让我们理解。比如微信红包,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用的一个功能,实实在在的'一个爆品,让我们对于爆品有个更深的认识。

二、案例的比较。

书的开始,作者就给我们介绍了福特汽车的成功,与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做出比较,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时代真的变了,曾经单纯靠机器变革,靠质量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改变。单靠营销已经并不可行,爆品就是我们面对变化做出的创新,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三、每章节的总结。与读小说等类型最大的不同就是,《爆品战略》已经给我们做好总结,阅读小说更大的心理上的愉悦,而这本书主要是想向我们传达一种新的观点,定义一种新的概念,每节的总结让我们理清楚思路,带着清醒的头脑进入下一部分。

总的来说,清清爽爽的一本书!条理清晰,容易理解,不区分年龄,大家都可以阅读。

最后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因为作者这本书中的案例非常多,而且非常接地气,以另外一种角度重新我们看待身边的一些事物。非常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作为商学专业的学生,让我学习了非常多的案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案例,读完这本书,会让你对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金错刀 篇4

前年开始,很多传统企业听到“互联网转型”就有种恐慌和不安,感觉世道变了。尤其是小米这种2010年成立的公司,市值很快突破10亿,更让人不得不多想一些。顺便说一句,虽然书本书《爆品战略》里提了不少小米的案例,但是就我的个人观点是速成者必速朽,早熟就是早衰。同样书里提到的公司有些未必能走得很远,但是他们的方法因为其曾经取得的成功而值得关注与学习。

从这个角度解读本书,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创新思维下的产品案例集,值得一读,也需要需要深入思考。

书的核心理念是提出了“爆品研发金三角”法则,即痛点(一级)、爆点(用互联网方式)、尖叫点(超越用户预期)。法则简单有效地说出了一个爆品所需要具备的内容,同时是个很好的测量公司产品的工具。书里的案例与其他几个模型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痛点必须是一级滴。意思是如果非必须,那就别做。书里举的例子是徐智明的快书包,徐兄算是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能力是一等一的,比谁都不差,之前做过龙之媒,出过不少有影响力的书,包括最早引进大卫奥格威的自传《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后来兵败快书包——原因很可能是快并非是读者真正的一级痛点。虽然我很关注快书包,但从未用过他们的服务,原因就是就书而言我仍然想品类多而价格低,多等一天甚至一周对于我而言问题并不大。如果有人因为送的书而加价,我始终接受不了。正面案例用的是小米的第一代手机,主打高性能(硬件配置高,价格低),而高性能确实是当年手机用户的真正需求。小米当年从别家“手机性能高就贵,便宜就性能差”的缺陷入手,完成了自己的一次飞越。

爆点法则是利用互联网方式引爆营销。书里提到了董明珠卖手机的趣事。格力是很值得尊敬的企业,对传统营销理解的很深,自建渠道、自建门店后因为返点问题炒掉国美一样活的不错,但是世道变了——变得更加合理以及更加有利于用户(也许这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董老师看别人都做手机,于是也想自己做一个,开机画面是“董小姐向你问好!”后果可想而知,格力的手机成了业界学习的案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种传统企业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新玩法——,基于黑暗丛林法则(书里有提)以用户为核心做事,而不是什么以渠道为中心,没有用户渠道P都不是,门店只会浪费商家宝贵的`资源。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书里又举了小米(这么看雷布斯应该包销一部分),最早靠挑选出来的100个精英粉丝群体起步,小米发展出“米粉”这个群体成为自己的消费主力,牢牢占住了消费入口,之后除了买手机,还买手环、平衡车、电池等(我并不看好小米刚推出的笔记本电脑,雷老师已经开始耗损自己的信誉了),虽然也跟产品做到极致有关系。但是如果没有用户,以上都是徒劳。

尖叫点法则,意思是让产品超出用户预期。这方面的成功者之前是乔布斯,后来是雷布斯(罗胖子想试一下,现在看来不太成功)。很多事情说说是很容易的,做到比登天还要难,只谈情怀也是不成的,还是得有硬货才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罗永浩只是优秀的人民表演艺术家,能吊打王自如,后者完全不具备表演艺术家的潜质。之后,罗胖子产品不给力,估计也多少影响了自己表演艺术家的形象。没有让用户体验之后嗷嗷叫的品牌,还是别拿出来的好。陈年的凡客应该也是个典型,此人营销做的再好,卖的东西(衬衫)质量不成,用户只会用脚投票。至于之前陈年在某节目里黑周董,感觉应该是智商的真实体现——脑子好用的人一般会去打磨自己的产品。

最后,书里确实总结出39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最后还附上了结构图,说到做到就挺好的。整体而言,读过本书之后,我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