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 篇1
今天,在冷冷的冬日里,我品读了作文阅读个性化平台2008年第12期中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美文的标题很吸引人的眼球——打往天堂的电话。我心想:什么电话能打往天堂?这该不是一个神话故事吧!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这不是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而是一个充满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农村女孩,为了姥姥的药费、父亲的农资费、弟弟的学费,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并且在每个星期六都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打一次天堂的“亲情电话”,报报平安,叙叙家常。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一个小女孩,正值花季,本该是坐在教室读书,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她却过早地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她告别熟悉的家乡,离开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人地两生的深圳打工。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她可以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将心与心连接起来,把天堂与人间融为一体。
故事中的`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打电话时,“报喜不报忧”。不是很高的工资和不是很好的环境,她却是那么的满足。生活的艰辛,她不想表露,她不想让别人担心,她心中只有他人。她想念家乡和亲人,是那么的痛彻心扉。她感谢报亭的老板,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让我们都体会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读了这篇美文,我的触动真的很大,我自然对我们的生活大发感慨。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吃穿不愁,明亮的教室,可爱的同学,舒适的小床,甜蜜的梦……可是我们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调皮、任性,有时还制造一点状况,让老师和父母担心,想一想我真后悔。为了报答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劳动,我们要珍惜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收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现在在慢慢储蓄爱,并把爱传递。只有懂得亲情、懂得爱的社会,才更和谐。
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 篇2
我读了一本书叫《打往天堂的电话》的故事,里面讲了一个小女孩因为非常羡慕别人往家里打电话,她也想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但是,当电话打完时,老板文叔发现这个电话号码根本就没有打通,小女孩哭着给文叔说她的妈妈四年前就去世了,文叔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对小女孩说:“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给***妈打电话,叔叔不收你钱。”
从此以后,这位小女孩就每个星期六都来打这个电话。
读完后,我感觉这个小女孩是多么地想***妈还活着,是多么想和妈妈真的通电话呀!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妈妈,不要惹妈妈生气,她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我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爱我的妈妈。
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 篇3
《读者》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我曾读过一篇叫做《打往天堂的电话》的文章,令我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来到一个报亭,给远在家乡的母亲拨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小女孩告诉妈妈许多关于她在这里的新情况,到最后不禁泪如雨下……
女孩放下电话筒,老板习惯性地把头转向电话机。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没有显示计费,电话根本没有通!老板疑惑地看着小姑娘,小姑娘告诉他,***妈已经去世四年多了,每次看见别人往家里打电话时,她也想给妈妈打个电话……老板感动了,答应小姑娘,可以每个星期都到这里来,给妈妈打电话。
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令我既感动又深思。感动的是,小女孩多纯朴啊,老板多善良啊,一根电话线和一个并不存在的电话号码,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连接了起来。
同时,令我深思的是,小女孩不能承受妈妈离开她的残酷现实,只愿意生活在幻想中、生活在有妈妈的世界上,她这样做行吗?如果一直不能勇敢接受现实的残酷,她长大以后如何自强自立呢?还有那位好心的老板,他让小女孩每周都到他这里来,给她已经不在的妈妈打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电话,虽然是想让小姑娘开心一点,可是,如果他能够进一步开导她,你的妈妈已经去世了,已经离开你了,你应该勇敢地面对一切,振作起来,好好学习,这样,你的妈妈在天上才会高兴的。如果他这么告诉小姑娘,结果会怎样呢?
文中的.小姑娘也蛮可怜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妈妈,10多岁就跟着舅舅去外地打工,她是多么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呀!今天,我看了看我家的电话单,125.60元,这么贵的话费,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我打的,可打给我那在上海工作的妈妈又有几个呢?只有当妈妈打电话来问候我时,我才感受到妈妈的怀抱象天堂一样。
所以,这篇好文章让我明白,要珍惜眼前你所拥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去后悔;如果已经不幸地失去了,也要勇敢的面对现实。
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 篇4
打往天堂的电话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来到一个报亭,给远在家乡的母亲拨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小女孩告诉妈妈许多关于她在这里的新情况,到最后不禁泪如雨下……
文中的小姑娘是可怜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妈妈,10多岁就跟着舅舅去外地打工,她是多么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呀!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次在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四川孩子们,因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们与亲人匆匆离别,他们也有许许多多的话语没来得及向爸爸、向妈妈、向生命的最亲的亲人倾诉!如果我有特异功能,也能让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与天堂的亲人们通一次电话该有多好!这样也许能帮助他们减少些遗憾。
虽然我的想法不能实现,但是伙伴们别怕!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无数像报亭主人一样善良的人,我们会给你们一个新的家,在这个家里,你们将不会感觉到孤单,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你的亲人,这个大家庭里不断会有一股股爱的洪流,去抚慰你们的伤痛,弥补你们生命中爱的缺失,呵护你们伤痛的心灵!哭过了,我们就该站起来了,我们是勇敢的孩子,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为了祖国,为了心疼我们的无数的亲人,我们要好好的活着!
读《打往天堂的电话》有感 篇5
《打往天堂的电话》是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于2005年推出的读·品·悟双语阅读系列中的最后一册,本系列共有五册,它们分别是《天使带给人间的快乐》、《快乐总被雨洗过》、《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洒在身上的阳光》和《打往天堂的电话》。我在寒假期间偶然借到了该书,信手翻了几页,我便被书中的情感故事深深打动了,欲罢不能,不得不一口气读完它,时至今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细细微微的善举,汩汩涓涓的爱语,让大地变成了人间的乐园,犹如天国的极乐之地。
众所周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果人们都互相关爱,世界就会一切都很美好。的确如此,诚如歌手韦唯歌中所唱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世界。”本书从四个方面向读者呈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为你点一盏心灯”;“因为有爱”,所以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朋友、友谊让我们“走在铺满阳光的路上”,“偶遇中的那一瞬感动”则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点滴温馨。
也许我感情过于脆弱,易于感动,又或者说我性格中有杞人忧天的缺陷,但我敢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生活在物欲横流社会的我们细细品味的好书。它能让我们重温儿时的甜美回忆,更能让我们瞬时品尝人间的酸甜苦辣。在这里,人性的善恶,俩小无猜的.纯情,天伦之乐的幸福,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弥留之际的遗憾,“夜间女郎”的无瑕……无不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字里行间而又洋溢着真情实感,没有丝毫的矫情做作,让我不为所动,真得很难!
随手附上几例,足可管中窥豹。比如说,在《一个男孩的心愿》一文中,12岁的鲁本为了给他母亲买一件价值5美元的礼物,瞒着父母,利用节假日及一切闲余时间捡破烂,一美分一美分地攒钱,整整捡了一年的破烂,才攒够了5美元,赶在母亲节那天,把礼物送给了妈妈,此心此情,足可惊天地泣鬼神!还是让我们回到书中,一起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吧!
“鲁本一路跑回家,冲进前门。妈妈正在擦拭厨房的炉子。‘给,妈妈!给!’鲁本大叫着,跑到她旁边。他把一个小盒子放在她因辛劳而粗糙的手里。
为了省下包装纸,她很小心地把它拆开。一个蓝色天鹅绒的首饰盒映入眼帘。多拉(妈妈)打开盒盖,泪水顿时模糊了她的视线。
在一个小巧的扁桃形胸针上刻着两个金字:母亲。
那是1946年的母亲节。
多拉从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她除了结婚戒指,没有别的饰物。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把儿子紧紧地拥入怀里。”
那一刻,鲁本的妈妈多拉肯定是感到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妈妈。幸福之美,莫过于此,我如是想。
又比如,读了《爸爸忘记了……》一文,我也感慨良多,我也想起了我的小儿子以及我平时对他的所作所为,亦如文中所写“儿子:我曾经总是生你的气。我总是在你要穿衣上学时责骂你,因为你总是用毛巾在脸上随随便便一擦就完事;我还因为你没擦干净鞋而训斥你;因为你把东西乱扔在地板上而对你大吼大叫;在你吃早饭时我也同样挑剔。你把食物洒了出来;你没有细嚼慢咽;你把胳膊肘横在桌面上……”“然而,当我看见你疲倦地蜷缩在小床上的样子时,我终于明白你还是个孩子。”是啊,父母经常责骂孩子,恐怕大多是因为我们过早地把孩子看成了大人,对他们的要求太多,太严了!为人师者,对其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如果说这两例只是写出了天底下至真至纯的亲子之情,那么下面《一束铃兰》一文则写出了丑恶中的人性美,读完此文,一股悲凉、失望、无奈,无助之情会不经意向你全身袭来,令你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这感觉和听阿桑的歌《寂寞在唱歌》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男主人公由于经常去探望病重的儿子而在路上偶遇被妇女组织婉称的“夜间女郎”罗西,罗西的6岁女儿因病死于伦敦儿童医院,罗西悲痛不已,获悉男主人公的4岁儿子艾德里安同样因病住在伦敦儿童医院,罗西怀着对孩子的思念之情,经常偷偷地去看望他,送他一束铃兰,可惜,艾德里安同样很快就进入了天堂,不久,罗西也因心脏病病死街头,男主人公没有因罗西是卖身女郎而鄙视她,最后,他在她母女坟头献上了一束铃兰以寄托哀思!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往往会情不自禁发表感慨:为什么生活会这样?为什么不幸总是突如其来,而又接二连三?我想:我们既要为不幸者表示同情,更要为活着而感到庆幸,努力地工作,积极地生活,感谢上帝赋予我们生命,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周围的一切,牢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对待任何人要拥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对待任何事都要一视同仁,自己更要做到自信、自强、自理,自立。
短短寒假数十天,走亲访友不得闲。然每当日落西沉之际,我便与儿静坐三尺书房,或讨论古今历史,或吟诵唐诗宋词,或各自静静阅读,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其乐融融。劳累之余,抬头相望,莞尔一笑,便忘却人间无数。读书之美,天伦之乐,莫过于此。窗外寒星点点,记载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