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2025/08/0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篇1

幸福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幸福可能是吃到一颗甜甜的糖果;对于学生来说,幸福可能是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幸福可能是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对于教师而言,幸福就是教书育人,并从中获得精神愉悦。那么,如何做幸福的老师呢?这段时间,有幸读到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颇有感受。

陶老师的这本《做幸福的教师》共有三大板块,一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二是《写作的“道”与“术”》,三是《打点幸福人生》。其中《打点幸福人生》又从三个方面(人格高尚、心态积极、持续发展)告诉我们如何丰盈人的精神与心灵世界,让生命在持续发展中变得更美好,以至于走进幸福的殿堂。

做幸福的教师,就要对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以宽容和仁爱。对于这样的孩子允许他犯错,但要引导他改正错误。我们班有一男生,之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对这个孩子有过批评,但我更多的是引导他进行反思,现在他变得懂事多了,也很注重礼节上的细节。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学习知识,一步步提升道德修养,我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孩子的成长,会让我们感到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幸福的教师,还要优化情绪,宠辱不惊。情绪不只是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晴雨表,还是一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高下的'试金石。幸福总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位不同,感受不同。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心态平和,做什么都开心,幸福就会常驻!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做幸福的教师,更要让自己持续发展!从职业角度看,教师的持续发展既能促进教师胜任当前的从教任务,又有利于胜任今后的从教任务。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要想把这两项工作都做好,促进自己持续发展,就要做到时时反思,事事反思,把反思养成一种习惯。我们从这一习惯中获取愈多,幸福感就愈强!

教育是一项双边活动,当我们怀着一颗平和的心态,以一颗包容之心对待孩子们时,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份满足、一份感动、一份纯真,那时的我们是幸福的!

愿我们都能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篇2

拜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荆志强老师所倡导的生本教育以激发人的学习欲望、潜能、创造力为起点,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改革,从书中我感受到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他不仅成就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我不禁感叹:原来教学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生本教育,说到底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邢老师的课堂,学生比老师讲得多,发现的问题比讲授的知识多,学生得到的实际锻炼也多。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为老师,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落后的学生,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为师,共同进步。 再这样和谐的氛围中,生本教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书中所说: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将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自学至关重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生本教学原则的'体现,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生本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有了前置性作业,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讨论,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教师在交流展示中只起点拨、调控作用,通过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总之,读了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一书,我感受到生本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生本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自信与成长、带给教育者的幸福,反观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反思与实践,力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成为课堂主角,让课堂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篇3

寒假之余,我读了由张万祥编著的《这样做,教师更幸福》,我受益匪浅,感想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常常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应该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

“有爱才为教育,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当老师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都会化为无穷的动力。

老师对学生的爱不需要轰轰烈烈,老师的爱都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同时润入学生的心田。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他不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更不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 师的前提条件,只有有爱心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总之,老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真正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潜力可挖,并不断地勉励他们,使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让他们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为自己的进步喝彩。那样,学生就会变得生气勃勃、自信、自强。你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祝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幸福的老师!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篇4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编辑了各个老师的教学案例阐述不同的道理,这本书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如果早点阅读,我会在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上就会成熟些。我将留在脑海中的感悟结合书本付诸笔端:

1.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的功夫不能停留在表面。

2.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触摸学生的心灵。

3.怎样和学生谈话是有效的?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思考调查学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有来自家庭。

4.家访让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建立家校的联系,结合学生成长背景就更能理解学生在校表现。再忙再累也要家访,它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5.怎样做到让家访更能了解学生?一定不要错过带着尊重地眼光来看孩子成长的小天地。孩子的摆设和孩子的爱好都可以在孩子的起居生活中体现处理。

6.原来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可以多样的,可以是周记,文本形式,故事等。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采用的沟通方式比较多的是与学生面谈,对于内向的同学或者不愿说出来的同学而言,这效果并不好。班主任原来是可以通过文本故事与学生对话的。

7.对于青春期的恋爱指导,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能近取譬”,可以是系列主题,学生的初恋或者暗恋这份情感一定要给予疏导,疏导比堵要绝对有效。

8.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9.对于思想有偏激的学生,一定要疏导,他们是可以被改变的。对于思想有偏激的同学,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知怎样才好,及至放弃。但是,看了里面的案例,我明白他们是可以被转化的`。偏激者若存在着自傲的一面,就需要进行“打击”,让其看到自己的局限,而不是错了还不知道。

10.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智慧和工作的艺术。简单地处理问题,往往会没有彻底地解决问题。

11.教育的目的不能功利化,需要单纯化。教师的核心角色是教书育人。

12.帮助困难生,要尊重他,使帮助顺理成章地完成,不留痕迹。争取多帮助学生。

13.对于学生的奖励,亦需别有用心,不一定在于有多贵重。而是使这个被奖励的东西赋予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