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腊八节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腊八节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腊八节教案 篇1
学习内容:
《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腊八》第三板块“经典诗词诵读节日”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我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
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
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
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节日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板书主题:腊八诗词)
二、诵读诗词:
1、《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
(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
(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丰富认知。)
说说自己对于腊八习俗的发现。(指名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中所描述的场面,你会选择哪个词?
(引导学生体会腊八节中的忙碌、温暖、祥和。)
这是夏仁虎眼中的腊八!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里,腊八又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诗为腊八节所做,体现诗人“步行”的闲适。)
(1)自己读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测。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释和译文试着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这首诗里有关于腊八的习俗吗?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来想象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村子里的人们家家都煮了腊八粥,彼此馈赠,传递节日的.问候。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互相馈赠,又会说些什么呢?)
陆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场面是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到温暖。陆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更觉江村节物新”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觉呢?你能从诗句中发现吗?
(引导学生关注前三行诗句,发现春意萌发,作者闲散信步,乡村的旷远、古朴尽在眼中,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有些悲观。)
是什么感动了他?(就是这互赠佛粥的场面,就是这彼此温暖的人心。)
再看刚才的景象,“更觉江村节物新”,那飘渺的烟雾、那满是牛迹的河畔,都显得这么富有情趣。就连刚才的自怨自艾,在此时也变得舒心了很多!如果不是他身体欠佳,怎会有这闲情逸致漫步西村,看到这“佛粥互赠”的场面呢?
(6)如果此时陆游走进了人群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村民的热情馈赠,祝福不论亲疏远近,都可以分享。)
(7)这就是腊八节带给作者的感受。在这个已经有和风春意的节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朴自然。有了腊八的情意传递,每个人的心都会温暖起来。
三、布置活动:
自主阅读陶渊明的《腊日》,看看你对腊八节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大班腊八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
1、生字: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仁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沸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唾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肿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胀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拣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
3、解词
(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
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大班腊八节教案 篇3
教育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腊八粥。
大班腊八节教案 篇4
活动主题总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主题领域目标
健康领域:认识各种常见粗粮,知道人体需要吸收不同的食物营养,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相关知识。
语言领域:乐意主动地欣赏诗歌体裁的作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态度自然,声音响亮。
科学领域: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意识。
艺术领域: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引导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唱风格,对音乐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领域: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合作、沟通、关爱的重要和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主题参考活动
健康活动《多吃粗粮身体好》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基本的外形特征,并用清楚、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能主动地参与粗粮的观察与操作活动,合作完成操作任务。
3、了解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懂得要爱惜粮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提前请家长配合,或者与食堂沟通,准备各种粮食实物带到现场,配合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简单知道他们的营养价值。
数学活动《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这其实是一节以玉米为媒介的数学活动,通过与腊八节的沟通,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语言活动《腊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老师们还可以多准备几首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带孩子们一起穿越时光,看古人是怎样过腊八节的。我们既可以了解腊八这个时节的天气变化,还可以讲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音乐活动《拾豆豆》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京剧曲调的韵味,边唱边表演。
2、初步懂得丰收,爱惜劳动果实的道理。
亲爱的幼师朋友们不要忘记强大的网络资源库,要记得充分利用里面的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源,让互联网为我们的教育活动插上有力的翅膀。
科学活动《认识各种豆》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许多宝贝只见过碗中煮熟的豆豆,却不知道现实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节活动也请老师们准备各种豆子的实物吧,讲讲豆子们的前世今生、生长过程,也讲讲它们都有什么营养价值吧。
美术活动《豆豆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豆子的特征及其作用。
2、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各种豆子进行贴画。
这个活动可以作为上节科学活动的延伸,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豆宝宝”,用他们来进行贴画创作,作品就可以作为我们迎新年环境创设的内容之一啦。
户外游戏《炒豆豆》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掌握立滚翻的技巧,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玩法:两名幼儿手拉手相向而立,边左右摆动双臂边念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炒蚕豆。”念完,两人举起一边相拉的手,同时从高举的手下钻过去(炒豆),变成背靠背站立。然后再边左右摆动双臂边念儿歌:“炒蚕豆,炒蚕豆,炒好蚕豆炒豌豆。”将另一边相拉的手举起并钻过去转身,回到面对面站立,如此往复。孩子们可以无限想象,看谁能说出的豆类种类多哦。
老师们也可以带孩子们排练各种有趣的小律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自编律动也很有趣。
儿歌律动《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主题家长社会资源
1、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在吃腊八粥时,有意的介绍一些粗粮给孩子认识,并了解粗粮的营养价值。
2、请家长讲一讲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3、情感资源: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吃腊八粥,感受节日的快乐,增进情感。
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教室外墙制作两棵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进一步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