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秋叶飘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秋叶飘(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教案秋叶飘 篇1
教案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2、看图说出图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体验讲述和创编情节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秋天背景图,小鱼、小虫、小燕子、树叶图片各一张。2、教学挂图
教案过程:
一、秋天到了
1、小朋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天来了小树叶会怎么样?
2、秋天到了,小树叶落到地上,他碰到了一条小虫子,会发生什么事
情呢?
二、我把树叶当小床
1、教师把小虫把树叶当床的图片,放在背景相应的位置上。
2、小虫看到了树叶会说什么?树叶会怎么回答?
3、教师小结: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床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小虫躺在树叶上面,好舒服啊。
三、我把树叶当小伞
1、我们来看看,小树叶飘呀飘,有落到了哪里?
2、小树叶有碰到了谁?
3、小鱼会说什么呢?(教师边提问,边配以小鱼把树叶当伞的图片,放在背景的响应位置上。)
4、教师小结:树叶落到河里,小鱼游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伞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小鱼藏在树叶下面,好安全啊。
四、秋叶催我到南方
1、最后小树叶落到了哪里?
2、小燕子会对小树叶说什么呢?
3、教师小结: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高兴地说:“秋天到了,我们到南方去吧。”
五、完整讲述图片
1、教师结合图片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2、提问:里的小树叶碰到了谁?它和小树叶说了什么?
3、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
4、幼儿集体讲述。
六、创编
1、你们猜猜小树叶还会落到什么地方?它还会遇见谁呢?它会对小树叶说些什么?
2、教师做小树叶,幼儿做小动物,巩固学习对话。
幼儿园教案秋叶飘 篇2
活动目标:
1、会欣赏、会观察秋天的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感受秋天的美,有一定的想像力。
2、学习词汇: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活动准备:
1、外观察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察秋虫等活动。
2、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谈话: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交代故事名称。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能认真倾听,初步感受故事的内容。
3、一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秋风起了,树叶是怎样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2)树叶分别落在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3)学习动词:找出故事里运用的动词,并通过做动作、学说话加以体会和理解。
4、启发幼儿想像。
(1)树叶还会落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小朋友模仿故事的语言进行完整讲述。
(2)小朋友想用落叶做什么?
5、观察落叶。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秋叶飘落的景象,玩风吹秋叶飘落的游戏。
幼儿园教案秋叶飘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美丽的树叶,感知树叶色彩和线条的美,学画各种形状的树叶。
2、了解各种装饰树叶的手法,能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树叶。
3、在彩色叶面上细心地装饰,注意不画到叶片的外面。
活动准备:
黑色勾线笔人手一支,剪刀人手一把,制作一颗没有叶子的树,彩色纸若干张,不同表情的脸谱。
活动过程:
一、歌唱《小树叶》,引出主题。
老师弹歌曲前奏:“听,这是哪首歌曲的音乐呢?”
“小朋友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小树叶》唱一遍,好吗?”
提问:“谁是树妈妈的孩子?”
二、让幼儿回忆秋叶的特征。
师:“前一段时间,小朋友都去看了秋叶,谁来说说你看到的秋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秋天的叶子有黄色,有绿色,有红色。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有的圆圆的,长长的,尖尖的。有的像小手,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针,秋天的叶子真美呀!
三、出示光秃秃的树,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
出示树:“今天老师带来一张树妈妈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看,树妈妈身上现在只有什么呀?”
师:“树妈妈的孩子离开了它,树妈妈比较孤单,心里也非常难过,它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老师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你们能动动小脑筋想想办法来帮帮树妈妈吗?”
四、让幼儿欣赏叶子的不同装饰。
出示范例:“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用图画的方法来给树妈妈送树叶宝宝,今天老师也给树妈妈带来了几个树叶宝宝,你们看看老师给这几个孩子是用什么方法装扮的?”
五、幼儿操作活动,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步骤:先画叶子的形状——装饰叶面——剪下装饰的叶子六、展示作品。
师:“小朋友,把你们装饰的叶子送给树妈妈,和树妈妈再讲悄悄话。”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给树妈妈送来了这么多的漂亮孩子,你们看它现在多高兴呀!它说谢谢大一班的小朋友,它还要请你们和它合个影呢,你们愿意吗?
活动后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学画各种形状的树叶,并能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树叶。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没有较好的处理好时间上的分配,以至于这次活动中出现一些差错。首先,教师讲解时间过长,降低幼儿兴趣。一般而言,美术活动最忌讳的是老师的讲解时间长,减少幼儿的绘画时间。在这次活动中我怕幼儿在装饰时不会运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因此在观察、分析范例时运用了很长的时间,大约有20多分钟,导致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幼儿兴趣逐渐减低。
其次,在教师讲解中,顾虑过多,做到讲解面面俱到而轻视了幼儿的水平。比如在讲解各种线条时,担心幼儿不会绘画,便叫幼儿幼儿上去示范。但是越是谨慎越是出错,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幼儿信心。
最后,在幼儿的绘画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幼儿创意时有许多不同的创意点子,一小部分能力差的幼儿也能表现的较好,在装饰时不光光运用了线条,而且会将线条、点、线、面进行组合,这也有可能与老师的详细讲解有一定的联系,但我们在活动中要顾全大局,不能只考虑一小部分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教案秋叶飘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较好地唱出附点音符以及秋叶飞舞、飘落等声音表情。
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小树叶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是小树叶。
根据音乐的上行、下行的不同旋律,将自己想象成小树叶,做出相应的动作(上行:树叶在不断地生长;下行:秋天来到了,树叶在慢慢的飘落,在空中飞舞)。
二、学习歌曲《秋叶》
1、说一说秋季树叶的变化,叶子在天空中飞舞的样子。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和幼儿一同练唱,重点练习附点音符的唱法。
4、讨论秋叶跳舞、摇摆、飘落的不同唱法并练习。
三、歌表演。
1、讨论:按歌词内容、创编悄悄、转、摇……等表演动作。
2、随乐歌表演。
3、边唱边表演。
四、音乐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根据铃鼓的拍击次数,在音乐前奏声中找出相应数量的朋友,进行歌表演。
幼儿园教案秋叶飘 篇5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叶子的外形,能根据外形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根据叶子原有的形状,运用剪、拼贴、贴画等技巧组合各种图形和场景。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压制好的多种形状的叶子、剪刀、胶水、白纸。
2.树叶粘贴画范例。
活动过程
1.秋姑娘的礼物。
秋姑娘给小朋友们带了一件神秘的礼物,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后打开纸盒观看礼物,并请幼儿观察本组的叶子, 看看它们额形状、颜色有什么不同,说一说这些叶子像什么。
2.出示范画展示叶片的造型想象。
枫树叶子可以做金鱼的尾巴,银杏的叶子可以做蝴蝶的翅膀,等等。
3.教授制作过程。
教师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的问题。
4.幼儿粘贴、美化作品。
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运用剪、拼贴等技能,创造性地利用叶子进行造型,或者组合拼摆、添画,使之成为一副漂亮的图画。
5.欣赏作品。
作品完成后师幼共同欣赏。
活动反思
一、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作品内容及目标进行适当的删减。
本节课去年已经上过,我在去年已经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了完善。如:除了把原来的散文欣赏活动内容改为故事课,还把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并选用了结构相同,意义相仿的前三段,而把最后一段幼儿比较难理解,句式又不同的内容删掉,改为能唤起幼儿想象的“树叶飘呀飘。”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在准备活动中添加了大图书绘本,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树叶,你当我的xx好吗 ?”
3.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二、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的欲望。
在组织形式上,我选择了动静交替的形式开展,开头部分我首先用抛洒树叶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儿带进了秋叶飘落的意境,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树叶落在了小船上、树叶落在了小沟里、树叶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接着我采用分段讲述提问,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每段变换不同的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景的扮演中学会角色的语言,从而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幼儿从头至尾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学习,较好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连今天新来的小朋友和平时一直不愿参与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乐地参与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图书一起完整讲述故事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三、在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本课题开展时,天气一直阴天,所以没有给幼儿提供较好的观察机会,以至不能较好地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中还应提高自己的应对策略:当我在讲完故事第一段后提问: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怎样对树叶说话时:沈润曦小朋友回答说:“树叶,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吗?”我没有及时回应,而是说:小鱼是这样说的吗?总想把幼儿的回答很快地拉到自己预定的答案之中。直到第二段时,我才作出了较好的回应:你说的不错,你想和树叶做好朋友,可小蚂蚁和你想得不一样啊,让老师来悄悄问问它就知道了,从而较好地回应了幼儿。可惜反应稍迟了一点。因此,教学工作是一项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反思,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探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