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
听说这本《浮生六记》还是林语堂先生的功劳,因为他的翻译,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本,但是相应的版本实在是久远得很,纸张泛黄,中文还是繁体字版。然而即使如此也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想,对于那时候的.人,能够遇到一个像芸一样有趣味又识大体的女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事(不过据林老在《苏东坡传》里所写的苏轼之夫人,多少也是贤妻良母)。现在的电视剧常常会塑造一位才貌俱佳的女主,但真正到了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能从其中细细品味。这里的故事却是那么细小,那么亲切。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遇到这样的女子,我会让自己鼓起勇气去结识如此得体的女子。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和自己的他这样恬淡地生活,我该会是很满足的。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2
今天的日更,以今天刚看的浮生六记,联想曾经看到的书。
我隐约记得乔布斯传里,描写了他跟老婆商量买洗衣机的事儿。我花了半个多小时,在两公分厚的乔布斯传书里,找到了这一段。
完全想不到我去年是怎么把这么厚的乔布斯传看完的。老公说这本书这么崭新,完全不像被你看过的.样子。
确实,虽然这本书看过,但我记得的内容少之又少,也没有做读书笔记,印象中只写过一篇读后感,后来懒得写了。
回顾曾经写过的读后感,哎呀,这是我写的吗?怎么能写这么好呢?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感觉我就是那种间歇性努力的人,努力一下就停了,然后曾经的努力都白费了。
现如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坚持日更,坚持阅读,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今天是我坚持日更的第10天,继续坚持吧。
宫崎骏在《龙猫》中说: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3
这一章节,充满了悲哀的气息,沈先生和芸娘的日子生不仅过的越来越拮据,芸娘最后也在异乡里去世。之后沈先生回到故里,却因父亲对他还谅解,故一直没有去见父亲,直到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最终连父亲最后一眼也没见上。而后他弟弟的一些所作所为,最终让沈先生选择净身出户!
在这一章中,陈先生说道了一问观点:
奉劝世上的夫妇,固然不可彼此仇视,也不可以过于情爱深重。俗话说“恩爱夫妻不到头”
这让我想到“吃亏是福”,讲究的就是人生的.平衡,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就是平衡,因此,吃亏就是得福。
现在的人们,大多数都喜欢“精明”,也就是凡事不吃亏,倘若都要精明,那么,会不会精明过头了,反而变得斤斤计较。
我们讲究平衡,是因为心平静,不管遇见哪种情绪,都能平静对待,才能平和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4
闺房记乐篇,伉俪用情至深、琴瑟和而共鸣。
乾隆年间,一个普通的'苏州书生家庭,作者沈复喜玩笔墨、心细重情、追求闲雅情致。妻子陈芸则兰质蕙心,贤良淑德,颇有才情,一番美好姻缘,因而留存于世。成婚前,沈复十三岁便许下“非淑姐不娶”的诺言,芸娘连续几年默默吃斋祈福,只为避免心上人受水痘侵扰。成婚后,在沧浪亭畔的“我取轩”,二人谈诗论赋、赏月对饮、互相调侃、形影不离,以至于短暂分别数月,便觉度日如年。日常生活中,沈复带芸娘男扮女装参加庙会,芸娘怂恿沈复试吃卤瓜、臭腐乳,耳鬓厮磨,打情骂俏。分隔异地时,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印章,鸿雁传书,寄托相思,花式秀恩爱,甚至让人忘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生活落魄寄居别处时,在土山边,看晚霞夕照、联句吟诗,在池塘边,听虫鸣声起,垂钓作乐。
篇中偶有伤今感怀之句,忆往昔二人深情对视约定来生,如今却天各一方,风流云散,读来遗憾涌上心头,感叹天公不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