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

2025/08/1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当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他若是有曹操这样的胸襟,也不会白帝城托孤,他不仅是老了,他已经身心疲惫了,我想,他的驾崩与心情郁闷也是有这直接的关系的。心态能够决定一切。周瑜的英年早逝,无不告诉人们,他们根本没有那样宽广的胸襟。

曹操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些诗句的矛头不都指向一个——曹操的野心很大,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三国演义》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

三国之所以精彩,如三国开书所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飞烟灭,可是那些经典的道理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是不可磨灭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是我国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书中描述了三国时期的许多历史人物、讲述了许多战争故事,读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其中有篇故事描写的就是五虎将之一的关羽。

书中说道,关羽帅兵攻击樊城,冷不防被毒箭射中右臂。关羽忍痛拔出毒箭,箭毒已经深入肌肉,右臂很快肿了起来。手下人急忙去寻医生,恰好有个医生经过这里,听说关羽受了箭伤,便急忙赶去关羽帐前。关羽看眼前人竟然是当世名医华佗,心里非常高兴,便问这毒能治否?华佗微微一笑:“我自有办法,就怕你不敢!”关羽毫不犹豫地要求一试!华佗用刀把关羽的伤口划开,把骨头上的箭毒一点一点的刮去。众人目不忍睹,而关羽却在饮酒、下棋,谈笑风生!

读到这里,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刮骨疗毒难道不疼吗?当然很疼,他是在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克服痛苦,也鼓舞的身边的'将士!

而我呢,做个皮试都会怕的大喊大叫呢!所以我们要学习关羽勇敢、乐观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时坚定的意志,做个关羽那样的勇者,积极面对学习的困难和生活的磨炼!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小说家罗贯中老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读了《三国演义》,我觉得小说主要写了人物之间斗志斗勇、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战场上,有一身好的武艺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也不行。有时我们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测敌人使用什么战术……就像诸葛孔明,他凭着自己满腹的经纶,在出征北伐时说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气死了。虽然这件事有点不切实际,但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的才学,所以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我还十分敬佩诸葛亮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贤士。当时北伐时,曹睿命夏侯带兵出征,诸葛亮慧眼发现姜维是个难得的人才,就用计收了姜维。过程中不去追夏侯,众将很不解。孔明哈哈大笑:“我放走夏侯,好比放走了一只鸭子,得到姜维才是得到了一只真正的凤凰啊。”这件事说明诸葛孔明懂得丢了芝麻,捡了西瓜的道理。

在战场上,敌人用计有可能自己想不到,以至于自己有可能被逼入困境,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随机应变。记得有一次记者叔叔来采访我们,可是采访的内容跟我们准备的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我们不要紧张,冷静地去思考,沉着地去面对。

我相信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睿智,更加高尚,更加健康。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著名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描写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吕布等等,这些人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其中的两位英雄人物———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说刘备吧,他受将臣、百姓的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不丢弃汉室百姓;他爱将胜子,看着赵子龙大将抱着阿斗杀出曹军的重围,心疼地想:宁愿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也不愿赵子龙受伤。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诸葛亮是一个死而后己的忠诚。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但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分厂深的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