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施工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施工方案 篇1
一、施工准备
拆桥过程中要作好隔离措施、疏导好两端的车辆、行人交通。对环境的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要严格控制。桥上、下各种管道、管线、线路很多,分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各种管、线在拆桥之前,一定要求各产权单位先行拆除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拆除机械的选择
本工程桥梁拆除将选择履带式液压挖掘机配合镐头机进行拆除,板梁采用汽车吊。根据本座桥梁板梁的自重,现场和机械设备等条件,确定采用2台NK-800型汽车吊起重机对板梁进行双机抬吊拆。
三、拆除方法及步骤
1、为保证施工指挥的统一性、安全性、协调性,拟采取白天起吊拆除。
2、板梁起吊拆除顺序:桥面铺装层以及栏杆采用空压机人工拆除。钢筋采用氧气割断。
3、根据板梁宽度、高度计算出板梁重量。采用合理的起吊设备进行拆除。
4、起吊中跨板梁,采用双机抬吊,两台吊机将分别停放于边跨的板梁上,按照顺序依次起吊。边跨单机起吊时,吊机将停放在桥台外侧,吊机下铺放路基箱,确保吊机支腿支撑稳固。
5、起重吊车到位后,用钢丝绳对板梁两端进行捆绑,卸甲扣住钢丝绳及吊环,吊钩和吊环垂直后起钩试吊,起吊板梁离开盖梁支座至20~30cm后,需检查吊车机身是否稳定,吊点是否牢固,在情况良好的条件下,方可继续工作。
6、在双机抬吊板梁,起吊时两台吊车要配合默契,速度要均匀,构件要平稳。板梁放置时须慢速轻放,禁止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
7、盖梁采用挖机配合镐头机进行机械拆除。
8、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要及时外运,保证施工现场整洁。
四、安全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我单位首先进行样洞开挖,摸清桥梁结构,然后召集有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分析,制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人工拆除分两组进行,二人为一组,并配备专人进行指挥、观察,确保安全施工。机械拆除时分派有经验的指挥人员进行指挥。
对于施工将影响到的管线,我单位及时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并由该单位派监护人员到现场进行保护措施交底,确保拆除时无管线事故。
1、起重工程应在项目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2、涉及交通等部门的`,应提前办理好相关手续。并请各部门委派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协助指挥(指导相关工作)。
3、板梁起重现场应安排警卫人员,设置警示标志,闲杂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现场。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
4、协助交通部门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制,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5、吊车有效半径及有效高度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否则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6、对作业人员进行详尽交底,并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和方案施工。执行起重人员岗位责任制,持证上岗,专机专人操作,非机组人员一律不得擅自操作,起重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集中思想,听从指挥。吊装时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与“十不准”规定。
7、吊装前,制定合理、安全的吊装方案。全面验算吊机的吊装能力、回转半径,复核构件的吊点,吊车要进行试运转,吊装用的钢丝绳、夹具等要检查,保证其完好并有备用件。
8、起吊前,先进行试吊检查,当构件提高20cm~30cm时,检查吊车是否稳定,钢丝绳和夹具是否牢靠,确认情况良好后,方可继续进行正式吊装作业。
9、吊装过程中,不可中途长时间悬吊、停止,起吊时拉好揽风绳。板梁未经矫正就位之前,不准松绳脱钩。
10、机械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现机械有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车,会同专业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继续工作。
11、注意天气情况,如遇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或大雨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吊装作业。
施工方案 篇2
一、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首先熟悉、了解并审查图纸设计以及会审记录、工程洽商、变更等内容。掌握墙体砌筑工程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几何尺寸,以及墙体轴线、标高、构造形式等内容情况。
2、根据现场条件,完成工程测量控制点的定位、移交、复核工作。
3、完成进场材料的见证取样复核及砌筑砂浆的适配工作。
4、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质量、环境交底工作。
(二)、材料准备
1、根据设计要求将砌体所选用材料提前进场,并做好检验、复试工作,同时应符合有关验收标准及施工图纸要求。
2、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数量以及外观质量的验收工作,并按照施工方案及施工平面图进行分类堆放。
3、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水泥:一般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砂:一般宜用中砂并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勾缝宜用细砂,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水:使用自来水或天然洁净可供饮用的水。
(4)塑化材料:有石灰膏、磨细石灰粉、电石膏和粉煤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和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
(三)、作业条件
1、基槽或基础垫层已完成,并验收办完隐检手续。
2、弹好基础或墙身轴线及边线,经复核,办理验线手续。
3、常温施工时,砌砖前1天应将砖浇水湿润,雨天作业不得使用含水率饱和状态的砖。
4、砌筑部位的灰渣、杂物应清除干净,基层浇水湿润。
5、基槽安全防护已完成,无积水,并通过质检员的验收。
6、脚手架应随砌随搭设;运输通道通畅,各类机具应准备就绪。
二、施工工艺
(一)、砖墙砌筑
1、工艺流程(见附图1)
2、操作工艺
(1)、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
(2)、排砖撂地(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地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墙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将门窗口的位置左砌清水墙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mm~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3)、挂线。砌筑砖墙厚度超过一砖厚时,应双面挂线。超过10m的长墙,中间应设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度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基基础。
(4)、砌砖。砌砖应用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砌筑面砌筑。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应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5)、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mm预埋∮6钢筋2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0mm,末端应加90°C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6)、墙体拉结筋。墙体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7)、其他措施
1)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2)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3)砖墙每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
4)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二)、季节性施工
1、冬期施工。
(1)冬期施工时砌块不得浇水湿润,也不得使用受冻的砌块。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杂物。
(2)砂浆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3)砂子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或冰块。
(4)砂浆拌制时应采用热拌,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C,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C。
(5)砌块施工不得采用冻结法。
(6)对当日砌筑的砌体应及时进行表面覆盖,避免受冻,同时应清理干净表面无砂浆。
(7)砌筑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C;当气温等于或低于-15°C时,砂浆等级应提高一级。
(8)冬期施工时应采用掺氯盐外加剂,同时应对钢筋做好防腐处理。
(9)冬期施工时,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米。
2、冬期施工
(1)雨天施工不得使用过湿的砌块,以避免砂浆流淌,影响砌体质量;雨后继续施工时,应复核砌体垂直度。
(2)砌块砌体施工如遇雨天停止时,应及时进行覆盖,防止砂浆被雨水冲刷,造成砂浆流失,影响砌块质量。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砂浆配置时,对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并确保各种材料的计量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搅拌时间应符合规定,避免因砂浆配合比不准而影响质量。
2、严禁使用过期水泥,严格按配比计量,拌制砂浆,并按规定留置、养护好砂浆试块,确保砂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做好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孔洞、埋件的位置、尺寸以及标高准确,避免事后剔凿开洞,影响砌块质量。
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一)、环境管理措施
砌块砌筑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粉尘的排放,噪声、污水排放,油品泄漏等。
具体措施为:
1、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环保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加强环保管理力度,落实环保措施。
3、粉尘的排放控制:对砂、石、水泥、粉状外加剂等材料进行遮盖;搅拌机应搭设搅拌棚,并四周维护;砌块搬运应进行清扫。
4、噪声控制:搅拌机应搭设搅拌棚,并四周维护;施工人员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吊装操作应尽量做到一次吊装完毕,减少往返及重复次数。
5、污水排放的控制:搅拌机处应设置污水沉淀池,搅拌污水应排入沉淀池内,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网。
6、工地食堂必须符合当地卫生检疫部门的有关规定。保持室内洁净、无污染,用具消毒,米、菜清洗干净,以防食物中毒。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人员不得酒后作业,一方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期间,必须按要求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同时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作业层及操作面上,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前必须检查所有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安全、可靠。根据工程实际及所需用机械设备等情况采用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方案 篇3
西石路为西安至石贬峪水库的主要道路,该道路起点位于省道107公路,五台街办以西西尧村境内,穿越南五台山风景区,南至西安市云栖山庄,途径关庙村、青岔村、老龙桥村、罗汉坪村为山内居民人,车出行的必经之路,路段全长13、8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旧路面拆除共计23423、38m2、拆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总体施工方案采用局部切割后进行破碎锤路面大致破裂,拆除下的废旧混凝土固体物料按业主指定地点堆放,禁止任意抛弃混凝土垃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拆除作业要完全,杜绝残留物质夹杂于路基当中。物料采用装载机装车,自些卸汽车运输清理。
一、施工准备
机械配备为:YC110液压破碎锤1台、挖掘机1台,PC200挖机2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1台,15T运输机2台,洒水车1台。
二、施工步骤
1、拆除老路面,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施工,正常情况下,先用切割机在损坏路面进行分割,在用风钻机队损坏老路面实施点对点的打孔成缝,使之开裂。
2、组织挖掘机,装载车对拆除后的老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
3、对老路面下能够用于填筑的土石料可取样送检,可用作填筑料,运至填方区填筑。
4、对根据设计K1+000~K2+600采用全路面结构层更换措施,将整段路面结构层挖除,对湿软路基采用0.5米天然砂砾换填并碾压,压实度应达到97%。然后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重做基层,重新浇筑混凝土面板。
三、安全工作措施
为保证施工路段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施工,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车有力保障措施:
1、距离施工路段两头150米、50米处设置醒目交通安全警示牌,“施工路段,车辆慢行”;施工现场范围杜绝有围观村民或是停留的社会人员,保障现场绝对安全的施工环境。
2、施工路段前后各一名专职安全员,中间施工员负责现场安全,通讯指联系,前后加强沟通,对现场的弃土运输车辆及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有效引导,避免单线通行塞车情况。
3、采取压缩场地的方式,运输车辆紧跟挖掘机步骤,前挖后装,弃物一并运输到指定弃土场,路段两旁如有大块石头,应该集中堆放,不占用通车路段。
4、旧路面挖除的地段应立即恢复好地面的平整,并做好适当压实工作;有必要的地段修筑好道路两旁的排水,防止路面被冲刷影响通行安全。
5、加强半幅路面施工期的`安全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对过往司机、人员及时提醒。
四、文明施工、环保措施
1、路段保护所有清除的废土用加遮盖物的运输车运至指定弃土场,沿线不得将任何废土倒至其路旁和其它不允许的地方,注意保证老路拆除后的路面正常通行。
2、废弃物场应规整几何样式,禁止随意堆砌,有必要进行合理护砌;保证不造成任何水土流失和杜绝污染自然环境事件的发生。
3、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应使用遮盖物,配备好洒水车,运输道路经常保持湿润,避免尘土飞扬造成村民生活环境受污染;构建施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一体化。
施工方案 篇4
一、工程概况
福建成功国际会展中心工程位于南安市。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为厨房、停车库,设备房等,一层为大厅,大堂、办公及设备房,二层为会议中心,建筑面积66806.34 m2,地上建筑39093.34m2.地下27712.91m2层数;二层,层高:一层、6m,二层9m。建筑总高度36m。工程室内地坪面±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1.15m。
二、施工准备阶段
1、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全貌,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现场红线桩位置及坐标,水准点位置及标高,定位依据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了解首层+0.00的绝对标高。
2、为了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正确性,对定位依据点严格校核,核算设计图上坐标及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实地校核定位依据点的边长及左夹角,各单区四周边界轴线尺寸是否交圈等。
3、仪器的配置:全站仪1台,经纬仪1台,水平仪1台。施工中使用的仪器、钢尺、工具都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控制方法
1、高程控制点
(1)由甲方业主提供的水准点A1(X=2761969.483 Y=492132.230)黄海标高为20.582m A2(X=2761933.648 Y=492164.433)黄海标高为20.040m,,往返测量引测会展项目现场。一个测区不少于3个标高水准点, 水准点之间各方向互相通视并互相校核,高程测量的'精度按三等水准精度,埋设半永久控制桩,引测时用双面水准尺往返各一次,闭合差f容=±12√L mm或±4√n mm,闭合差合格后按测站数或正比例分配调整差值。
(2)水位点引测时,要有监理在场监测,确定好水准点后,用红油漆标示,写明高程,基坑开挖时,用水准仪将高程点引测到基坑里。在桩位置上测设比设计高程高1.0m---0.5m的高度,用红油漆作好标志,并标注好高程,用来控制挖土深度,同时用水准仪随时测设控制挖土深度。承台、地梁挖好后,要用水准仪复测承台、地梁等深度是否正确,经校核后,才能做下道工序。砖模砌筑时,用水准仪抄出基础面标高线;承台钢筋、地梁钢筋及柱钢筋绑扎好后,用水准仪把标高引测到柱子钢筋上,用红油漆作好标志。
(3)基础施工完后,用水准仪复测±0.000标高线,引测到外墙、角柱边及塔吊上,自+0.50线用钢尺延竖直方向用标准拉力丈量到上一层的0.5m线,然后用水准仪引测到本层柱钢筋上,并用油漆标示。标高向上传递至少有三处。三处高差不超过±3mm。
2、平面定位控制
(1)根据规划局提供的点和坐标值及总平图和基础平面图,用全站仪引测到周围建筑物上,互相通视便于观测,并作好记录和标示,以免用错点位。基坑挖好后,利用控制点的坐标值和本建筑物角点坐标值关系用全站仪投测到基坑里,用经纬仪、钢尺复核各大角的距离、角度,复检合格后,再投测其它细部轴线。地下室的基础线也按此方法进行,并在橫轴方向轴线,纵轴方向轴线为基线点,投测时用经纬仪采用盘左,盘右取中值方法确定点位,并采用精密量距法测量水平距离,量距精度要求,相对误差小于K=(D测-D设)/ D设<(1/10000),基线边夹角测设值与设计值比较,误差小于±20〞,超过需校正,实测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对误差K若大于1/2000~1/5000需校正,用精密量距方法校正。基线点的控制桩引测到距坑边较远的地方,用砼固定控制桩,并标画出各纵横轴线代号。
(2)基础和地下层施工完后,再用全站仪把建筑物的主要角点投测到±0.000板面上,用经纬仪、钢尺复核后,用经纬仪引测法两次取中投测到距建筑物较远的地方,并保护好,作好标示。随着建筑物不断升高,有的点位距建筑物较近,望远镜的仰角较大,操作不便,投测精度随仰角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要将原中心轴线控制桩引测到更远的安全地方。为了引测减小外界条件不利影响,投测时无风,太阳不是很强烈的天气下引测。
(3)垂准线投测法:将建筑里面的控制点需要在首层板面上安置200x200mm的方形钢板。在控制点的铅直方向每层楼面预留传递孔,用大垂球对准底层控制点,每个点投测两次。两次投点偏差不大于3mm。
四、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观测方法及要求
1、沉降观测点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观测点采用成品直径20mm钢筋,一端弯成90度,一端焊在首层柱外侧面的主筋上,离砼柱表面100mm以保证外墙装修后留有30-40mm的距离,观测点的设置高度在+500mm高度处,外露部分刷上防锈柒,以免生锈。
2、沉降观测点设好后,第一次观测应在点安稳固后进行观测,建筑每增加一次结构观测一次,结构验收前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
3、观测点首次观测必须观测两次来确定首次高程值。
4、按照观测成果绘制沉降、时间、荷载变化规律曲线关系图。
5、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埋设在距建筑物较远的地方,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采用DS3水准仪即可,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视线长度一般不得超过50米,前后视距要尽量相等,观测时前后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1mm,闭合差不能超过±2√nmm。
五、质量标准
1、本工程建筑物高度36米左右,跨度87.7-153.2米,测距相对误差1/10000,测角中误差10秒,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5mm,竖向传递轴线误差3mm, 高程用经纬仪,激光铅垂仪引测轴线到楼层上,竖向误差本层内不超过3mm。
2、高程水准点的引测按三等水准点的精度,DS3往返各一次,往返校核差±12√Lmm或±4√n mm
3、垂直度误差范围为H/10000且不大于30mm。
六、防治质量通病的措施
1、仪器和工具应经常校核、使用中损坏应及时修复,以免因仪器产生的测量误差。
2、测量仪器由专人负责,严格做到“三固定”,避免不同人员视差造成的测量误差。
3、水准点、控制点、标高控制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不被损坏。
4、测量放线工作中严格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内业,后外业,或先外业,后内业,以大定小,以长定短”的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有关部门验线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