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春节期间习俗学生演讲稿

2025/08/13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春节期间习俗学生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春节期间习俗学生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sayno”。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春节期间习俗学生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而其中正是描绘的过年时喜气的景象,让人感觉年味儿十足。

在腊月的下旬是要扫尘的。其实就是大扫除。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尘”和“陈”谐音,所以扫尘又有“陈陈布新”的含义在里头。

扫尘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每年到扫尘日,除了小孩,一家子人都卯足了劲儿忙活,家中一下就变得热热闹闹的'了。家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一下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扫尘之后,就可以去街市抢年货。小时候巷子里也有卖麦芽糖的,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除了在日常可以看见的东西外,许多新玩意儿也在形形色色的年货中冒出来头儿。像是千奇百怪的药材,五颜六色的蜜饯,还有乱七八糟的小烟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除了这些,大人们总是会买几件新衣裳。

过年自然少不了装饰。每逢过年,每户人家都会把门前的春联换新,再在檐上挂两只红灯笼,在窗玻璃上几张红窗花。有闲钱的还会去买两挂红辣椒来装饰自家的屋里屋外。整个家都是红红火火的,过年的味道就在里面了。

大年三十,街上店铺都关门,各个都回家和亲人团聚。街上冷冷清清,不一会儿就成了孩子们的地盘了。都拿出自己的烟花,叫上自己的伙伴。几个孩子结成团一起玩,欢声笑语一下让孤寂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

最期待的不过是那天的晚饭了,一家子围成一个圆,桌子上摆着丰盛是菜肴,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味道是最亲切而温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年味也随着温情散布道每一个角落

年味是大人忙碌的身影和孩子欢快的脚步;年味是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屋里充溢的温暖。

有亲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年味。

春节期间习俗学生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光透过窗,暖暖的洒入,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生机勃勃。“春运”的列车已在前往回家的路,团圆的脚步近了,新年来了。

除夕的早晨早已热闹非凡:路灯上挂满了红灯笼;门檐上贴好的红对联;来往的熟人相互问候……我听着电话那头是奶奶的提醒:“今晚早点回来吃饭!”脑海中已闪现出奶奶期待和欣喜神情——这是通知好了姑姑们呀!

阳光跟随着时间的脚步移动着——眨眼已是下午。屋外是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玩爆竹。“啪啪——啪——”,爆竹声在空中一次次的回响,带着孩子们甜美的笑容,带着新春的祝福,传遍了每家每户。厨房里是奶奶来回穿梭的身影。大小的.碗叠放着,大部分碗里头已摆满了洗切好的材料。客厅的茶几上是爷爷提前几天买好的水果和特产零食。厚重的大衣被他们褪下,见阳光将他们劳作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透出岁月的痕迹。

夜晚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日的热闹,黑色将它们笼罩其中,可每家每户开着的浅浅橘灯宛如前行时永远的停靠站,温暖而安定。我们一大家子都围坐在餐桌前,磕磕家常,享受丰盛的晚餐。奶奶做八宝饭的手艺可谓是技艺娴熟。松软的米饭中藏有丝丝甜意,红枣的装点令人赏心悦目。据说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这令我对它的喜爱无法自拔。

春晚的精彩层出不穷,夜也临近尾声。钟声敲响的那一刹,伴随着空中一朵又一朵绚烂烟花的盛开,17年的完美结束,18年的崭新开始。

年有团圆的味。传遍千家万户,仍能朴实如初。

春节期间习俗学生演讲稿 篇4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到传统节日到来时,家乡不同的风俗,总能勾起许多人几年前的欢乐回忆,而春节时的习俗,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春节的前夕,我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只见大人们搬来凳子,一蹬一踩一帖,只用了几分钟就把精心的对联儿贴在了大门口。这时,爸爸把他写的福字倒贴在大门的中间,笑眯眯地对着我说:"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倒着贴是因为,"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晚上,就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夜饭。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摆满了餐桌,每年都有新的'特色,新的风味,只是少不了的,是那盘热气腾腾的年夜饺子。那饺子一个并排这一个,好似都争着想被我吃掉,那薄薄的饺子皮入口就破,虾仁溢满了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鱼先生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好像在说"快来吃我吧,我比饺子好吃多了"我二话不说,直接把鱼先生的肚皮吃掉了,那嫩滑细腻的鱼肉从我的舌头滑到了喉咙。整桌的美食都在诱惑着我长胖,我也经不住诱惑,大吃了起来。

等到了初一,你就会发现初一和除夕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天一早起来就要放鞭炮,意味着吉利。大人们要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

春节自是喜庆的。它意味着团圆饭中家人的欢笑,伴随着炮竹声了孩子们的嘻闹,门楣上一副副大红春联,但归根结底,是家乡的风俗,是一份温暖又持久的回忆,我喜欢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