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教案

2025/08/1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教案10篇(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熟悉音乐,感应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2、 能大胆跟随音乐进行肢体律动与创意造型,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玩解放军演练的游戏。

2、 材料准备:CD播放机 音乐CD 哨子各一个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听辨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2、 难点:能伴随音乐进行肢体律动,并在出现特定音效时做创意造型。

活动过程

暖身活动

幼儿随着鼓声有节奏地拍手踏步入场,当听到古典声停止时,做一个神气的解放军造型。

基本部分

1、故事导入

师:在玩具的王国里,有一群玩具兵。他们决定举办一场比赛。有哪些玩具来参加呢?它们会怎么玩呢?

2、感应特定音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仔细听,音乐中出现哨子声时,神气的玩具兵会怎样出场的?会做哪些动作?

(1)完整地欣赏音乐,感应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2)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听辨特定音效时并肢体表现。

幼儿坐着倾听音乐,听到哨子声举手示意。

幼儿听到哨子声时跳一下。

(3)伴随音乐进行肢体创意造型。

师:玩具兵们真神奇,它们能跟着音乐做许多有趣的'造型,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个体游戏:幼儿自主探索,创编玩具造型。当听到哨子声时,幼儿做造型。

两人合作游戏:听到哨子声时幼儿两两合作,做肢体创意游戏。

集体游戏:老师对幼儿的肢体造型予以改正,并引导幼儿伴随着音乐走正步,当听到哨子声时依次变换造型。

3、 结束活动

师:玩具兵的表演结束了。谢谢他们给宝宝带来的快乐。

教案基本参照教师用书

反思:

《神气的玩具兵》表现了玩具兵精神抖擞、神气十足的音乐形象,提现了玩具兵与同伴分享快乐时的喜悦。主要的目标是让孩子熟悉音乐,感应音乐中的特定音效,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就是哨子的声音。能伴随音乐进行肢体律动,并在出现特定音效时做创意造型。孩子们非常喜欢,每次听到哨子声时,他们就像军人一样神气十足地摆出造型,课堂氛围活跃,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高,几遍音乐后孩子还意犹未尽。

这节课唯一不足的是两人合作听到哨子声时做肢体创意游戏的环节,由于我提出的要求不够准确,不够到位,所以孩子在这环节的常规有点吵,导致同伴间不能完整,尽兴地合作,这时我应该让孩子注意倾听老师所提出的要求,接着才让孩子一起尽兴地玩,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应该这么做。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奔马的动态形体,以及它的激昂情绪,感觉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2.激发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美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赛马》《牧民新歌》、录像片《群马奔腾》、徐悲鸿作品图片《奔马》。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赛马》。

提问:从音乐里你能感觉到一种什么动物?

你觉得它在干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马?

它是什么样的?

2.看录像《群马奔腾》,配上《赛马》的音乐。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提问:(1)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2)什么地方看出马儿在跑呢?(启发跑时马的动态描述)

幼:马蹄子在抬起来。

幼:尾巴向上甩起来了。

幼:马脖子上的“头发”也飘起来了。

幼:我感到后面也有很多尘土。

(3)你觉得这些马的体魄怎样?什么地方可以让你感觉马很强壮?(肌肉的分布、结构)

幼:马肥肥的!很壮!

幼:臀部有肌肉。

幼:大腿有肌肉。

幼:脖子底下有肌肉。

(4)这些马和我们看到的给人骑的马有什么不同?(引出野马奔放、自由的心情)

(5)它们狂奔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幼:没有人管它!

幼:它们很自由。

幼:它们都发狂了。

5.配上《赛马》的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力量。

6.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一奔马,这是一群非常健壮的.野马,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自由、欢快、悠闲,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草原上奔驰时,让人感动、兴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马在草原上奔驰、欢笑呢?

7.跟着音乐表现马的欢腾,同时放录像,渲染气氛。

孩子们模仿马的姿态,伴随音乐自由跳舞,情绪高涨,气氛热烈,课堂效果达到高潮。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的太阳,感受线条与形状的变化所形成太阳的独特造型。

2、探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点大胆表现太阳的光芒以及五官特征。

3、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色纸 绘画纸 黑色勾线笔 记录纸活动过程:

一、通过后羿射日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简单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出示其中的五个太阳兄弟。

教师、"这五个太阳兄弟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引导幼儿简单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太阳。

二、通过欣赏太阳,探究不同线条和形的表现方法。

1、探究线条的变化引导幼儿从作品中寻找有趣的线条。

教师:"在这些太阳兄弟中藏着很多有趣的线条呢,你试着找一找有哪些线条?"感受线条的变化。

教师:"哪些线条是你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呢?"(引导幼儿对新线条的重点观察)教师:"同样是直线,这两条直线又有什么不同呢?"(感受线条中粗细的变化)教师将幼儿找出的线条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鼓励幼儿尝试将自己寻找到的线条记录下来。

2、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寻找并记录的线条。

3、探究点的变化,感受点与线条结合的特殊美。

教师:"我们再从太阳中找一找有哪些有趣的点和形?"

三、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帮助。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明确创作步骤:先选好自己喜欢的形状粘贴,在运用点、线条进行创作。

2、鼓励幼儿运用直线、曲线、线条的粗细等表现出太阳的外形以及五官特征。

3、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敢于与同伴不一样。

四、评价教师:"现在请你来找一找几个最特别的太阳,邀请它来做太阳的兄弟。"在评价感受作品创作的性!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