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集》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新月集》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新月集》读后感 篇1
《新月集》是一本让我极为喜欢的书,每每翻开,我便沉醉于书中。
诗人泰戈尔在书中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他想做一个小贩;他有一座宫殿;他给母亲写信;他成为一个小大人……一些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却蕴含了许多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最后的买卖》。文章中,诗人想要有一个人雇佣他。于是,皇帝用权利雇佣他,老人用金钱雇佣他,美人用微笑雇佣他,最后,一个孩子雇佣了他,孩子对他说:“我雇佣你,不用什么东西。”从此,他便成了一个自由人。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权力、金钱、容貌都是空虚的,唯有自由是最美好的,我们要像诗人那样,不被金钱、权力、容貌迷惑,应相信天真无邪,掌握自由。
为什么泰戈尔把的诗会如此美丽?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受到他的诗是快乐的,是和平的,没有争执与吵闹,如一杯淡淡的茶,有一股清新的味道,令人回味。书中有着两位大师:自然界与爱,它们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近泰戈尔,品味他心中的纯真、宁静、美丽。
人们总说将来要做科学家、钢琴家……,而泰戈尔,却只愿做一个船夫、一个小贩、一个园丁……你可能会认为他没有远大的理想,那你就错了,正是他这平凡的愿望,才造就了伟大的泰戈尔。
泰戈尔有母亲般的慈爱,他坚信所有孩子的内心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没有瑕疵,是那么的晶莹剔透。每次阅读这本书,我的眼前仿佛会有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微笑着,对我说:“愿你,永远是一个孩子。”
愿我,永远是个孩子——
永远是个天真的孩子。
《新月集》读后感 篇2
在这荒惨的境地里,难得有少数的丈夫,不怕艰难,不自馁怯,肩上抗着铲除误解的大锄,口袋里满装着新鲜人道的种子,不问是早晨是黄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的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时口唱着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将次透露出的萌芽。泰戈尔先生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
——徐志摩
泰戈尔的诗就像一杯香茗,能够品出无穷的魅力。
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闪耀着炽热的精神火花。
《新月集》里的《纸船》让我印象深刻,这篇诗描绘了一个孩子在告别时对母亲的爱的表达,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感情精心编织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诗中的“我”把美好愿望寄托在了梦里,以一种儿童特有的方式在表达对母亲的感情。“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这句诗更是表达了与母亲难舍难分、血浓于水的亲情。
他的飞鸟集同时震撼人心,“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鸣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这句诗运用比喻将夏天的飞鸟比作像泰戈尔一样的诗人默默的“鸣歌”,默默的奉献。而秋天的黄叶暗指一类只为自己着想的自私之人,他们“没有什么可唱”,因为他们只为自己而活。通过这两种人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本身要用诗句净化人们心灵的抱负。
泰戈尔为什么如此让人爱戴,今天我大概明白了,因为他的诗醇厚味浓,如啜香茗。
《新月集》读后感 篇3
《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 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孩子的天使”。 诗中儿童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感人,主要得力于两个方面:一是诗人充满哲理的艺术思想,一是他非凡的想象力。
《新月集》诗中那些抒情的小主人公,似乎有些扑朔迷离。他们与其说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倒不如说是生活在云端里,大海边。是大海与他们游戏,为他们唱迷人的歌曲;是新月和秋云在梦中送给他们最初的微笑。他们是人,也是“神”。弥漫于诗中这朦胧的神秘的色彩,对于刻画孩子们的形象很有好处。使得他们从形态、性格、语言、行动、嬉乐,直至生活环境,都更像人们心目中的“天使”,更富有诗意和情趣,因而也就更为人们所喜爱。这种艺术效果,是其他诗人所难以达到的。泰戈尔之所以把孩子们写得这样似“神”非神,“神”人合一,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与他当时所奉行的一种艺术思想――把艺术的最终目的视为揭示神或“梵”的世界――有密切关系。它让作者将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赋予这些孩子比“人”更为可爱的形象。 体现诗人思想哲理又有助于表现孩子童真的,还有母爱。
在诗里,诗人不是将童真看成为独立的因素,而是让它与母爱紧紧联系在一起,加以讴歌、赞美,把二者看成为相辅相成的东西。他这样做,不仅为表现孩子们的童心童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背景,而且还写出了童真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
《新月集》读后感 篇4
泰戈尔的《新月集》歌颂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向人们描绘了一个魅力无穷的儿童世界,表现了孩子们金子般的童心,让我读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的翻译郑振铎曾精辟地说过:“《新月集》并不是一部写给儿童读的诗歌集,这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集。”
我完全同意这句话。在《新月集》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十二点半》这首诗:
“妈妈,我真想现在不做功课了,
我整个早晨都在念书呢。
你说,现在还不过是十二点钟。
假定不会晚过十二点罢;
难道你不能把‘不过是十二点钟’想象成下午么?
我能容容易易的想象:太阳已经到了那片稻田的边缘上了,老态龙钟的渔婆正在池边采撷草做她的晚餐。
我闭上了眼就能够想到,马塔尔树下的阴影更深黑了,池塘里的水看来黑得发亮。
假如十二点能够在黑夜里来到,为什么黑夜不能在十二点钟的时候来到呢?”
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这是我的心声,真实又不缺乏优美的环境描写。它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晚上十一点时奥数题没做完,我就想象现在是上午十一点,好让自己赶紧打起精神做题,然后早点去睡觉。
那么泰戈尔为什么能把孩子们刻画得如此真实呢?我认为泰戈尔之所以能无比真实地描绘出一个儿童的世界,是因为他完全将自己看作一个孩子,“真实”地进入了孩子的世界,所以他才能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为孩子说话,说孩子说的话,用孩子的言语表达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情绪,向人们分享孩子那单纯的快乐。
泰戈尔的作品给了我一种无比舒畅的感觉,像一阵清新的风拂过面颊。在他面前,任何欺骗和隐瞒都无法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所以我们应该坦诚地做人,因为最后往往会发现,被欺骗的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