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设计

2025/08/22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也在于监督检查,在一定的标准内,让孩子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有集体荣誉感,而且同伴间能互相监督。

二、活动形式:

1、小老师检查监督。

2、礼仪小朋友。

3、考核评比。

三、活动流程:

1、检查监督: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差,一不小心,又把原来的坏习惯拿出来了。为此,我们设置了小老师,每天留一定的`时间有小老师负责,看谁做得好,做得棒:坐姿端正,教室里不乱跑,同伴间友好的玩,不乱丢东西……。激励孩子都来学做小老师,督促大家养成好习惯。

2、礼仪小朋友:

每天早晨,请两位小朋友在校门口主动向来园的家长和小朋友问早问好。要求声音响亮,说话清楚,而且会叫人。幼儿轮流,人人都做礼仪幼儿。每周完后,评出“最佳礼仪小朋友”。

3、星级评比:

每周一,园内会评“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三朵葵花。葵花的多少代表着该班的礼仪情况,让孩子们每天向三朵葵花看齐,争取每周能拿到三朵。而且还要让孩子们自评拿不到三朵葵花的原因。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设计 篇2

一、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绢的方法。

2、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教会幼儿学习洗手绢的的方法,然后推选出四名幼儿参加幼儿园的“我会洗手绢”的评比活动。

三、活动具体安排

1、时间:xx月xx日

2、地点:幼儿园内

3、活动内容:

开展洗手绢主题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绢的方法,并取得家长的`支持。请家长放开手,让孩子在家里洗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巾等。《洗手绢》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养成讲究卫生、保持干净整洁的好习惯。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设计 篇3

为进一步规范幼儿在园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严谨规范,积极向上的风貌,将开学第一周定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周,具体要求如下:

一、幼儿行为习惯训练内容:

1、个人习惯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吃饭(小班会用勺子吃饭;中大班孩子会用筷子吃饭;)

自己穿衣穿鞋(衣服、鞋子能够分清楚正反,会穿脱)

上厕所(能够知道有人时等候;会用厕纸;上完厕所要洗手)

卫生习惯(穿戴要整齐、整洁;每天自己洗脸、刷牙、洗脚;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2、文明礼仪

来园:见到老师、小朋友和长辈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会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在园:小朋友要懂得以下规则

第一,粗野、粗俗等不文明的行为不可以有。

第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第三,从哪里拿的东西使用完毕后要放回哪里去。

第四,玩教具等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第五,别人工作时,不可以打扰。

第六,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第七,对不文明行为学会说不。

离园: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家长接园时,和老师小朋友“再见”;安全返家路上不打闹。

3、活动课

文明举手发言,声音洪亮;

坐小凳子不摇晃;桌凳对齐;

不大声喧哗。

4、集会习惯

听清老师口令站队;

站队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

升旗仪式要行注目礼。

5、活动安全教育

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应该怎样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现幼儿的伤害事件。

入园——不带小刀、扣子、干燥剂等危险物品进园;

进餐——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以免呛着);

睡眠——正确睡姿,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

行走——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文明上下楼梯(台阶);按照行进路线进行。

游戏等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

专题或渗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动——教师通过集体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疏散演练、防火、防触电、恶劣天气、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教育。

6、感恩教育

懂得他人的辛劳和付出;

保持环境卫生;

爸爸妈妈布置餐桌;要感谢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

学习餐前感恩用语: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仁爱哺育;感恩老师真情教诲;

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

感恩厨师爱心烹饪;感恩大众信任支持。

7、阅读习惯

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二十分钟(还可以结合荔枝FM进行进行语音录制)

二、人员组织及训练形式:

1、各班教师结合幼儿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安排。

2、全体教职工参与到训练中来,明确分工管理,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确保训练抓出实效。

三、活动要求

1、活动开始前,利用公众平台将训练安排提前公布,师幼知晓训练内容。

2、争取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活动开展过程中留好各方面的影像资料,可利用班级微信群做好班内宣传,活动结束时推送报道。

四、安全保障

活动方案制订时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要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设计 篇4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前农村的幼儿,其父母或由于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期以往,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学习习惯欠缺(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完成老师的任务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脏话粗话到处滚、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爱心、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

因此,综上所述,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未来三年中进行"家园共育,促进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促进幼儿园及周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研究对象

杨树林中心园(中班幼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2、明确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并进行分类研究;

3、明确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

4、初步探索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b、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