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生命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5/08/22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生命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生命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生物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观察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生命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关于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等深层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面前,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孩子七岁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长把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生命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心明眼亮察现状

1、视生命为草芥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但是,今天的孩子却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怜悯、关爱和帮助。看到花就去摘,看到草绿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残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搀扶,而是在背后邯郸学步;街头乞丐饥肠辘辘,不是送上一块面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远;同学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庆幸自己能独占一桌??

2、拿生命当游戏

近年来,小学生死亡率明显上升,意外死亡的事件常见之报端,让人为如花生命的逝去而深感痛惜和震惊。其中因游泳溺水身亡的例子屡见不鲜。《青年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悲剧:四川成都某小学的四名六年级学生,相邀到一个“不花钱就可以游泳”的河里去游泳,因河水冰冷,有三名孩子先后上了岸,却迟迟不见李某的影子。找了几遍一无所获后,绝望的孩子们因为害怕父母和老师的挨打,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保密”。于是,就在吞没小伙伴的河岸边,他们郑重地订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约”。在隐藏了李某的衣物、自行车后,三位小孩神色自若地回到了家。因为父母没有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看出任何异常,导致李某抢救无效。

3、用生命求解脱

常听到身边的小孩嘴里念叨着“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类的丧气话,虽然这也许只是一时的牢骚,但从一个稚嫩的儿童嘴里吐出来,却是多么令人揪心和担心啊!可见,小学生漠视生命、不热爱生活、不接纳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兰州晨报》曾报道一个10岁学生因被怀疑盗窃粉笔笤帚,喝农药自杀;前不久,《重庆时报》又报道了12岁的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玩火,不慎烧毁邻居房屋,因害怕遭受惩罚而服毒自杀??

二、刨根究底探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的思想道德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交际面越来越窄,对宽容、互助、怜悯、关爱、自省等越来越漠视。影视、网络等媒体中的畸形鸦片,又像沙尘暴一样,侵蚀着学生的纯洁心灵,而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令人费解的行为。

2、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

由于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依然畅通无阻。小学生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校很少开展活动,缺乏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爱、生命等的教育;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或严重失当,以罚代教、侮辱人格、变相体罚等导致学生对生命产生悲观情绪;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而遭到谴责打骂,于是愤而自杀。

3、家庭管理方法的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家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冷漠,家人间的交往越来越来疏远,儿童的情感世界缺少爱的滋养,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上多数家长不自觉地重智轻德,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此外,父母关系不好、家长的暴力行为等,也是孩子走上生命极端的一个因素。

三、多管齐下找对策

(一)深挖教材,渗透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伴随着课改,小学教材里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加强尊重生命的教育,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但生命的历程都很短暂。要让学生知道个体生命充满特色,而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色,才造就了世界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如,自然学科中的《花的构造》、《蚂蚁》、《蜗牛》等,围绕生命的产生、成长、消亡的过程,给学生介绍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在讲授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动植物也是生命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保护它们。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只有让这些深刻的文本内涵流进学生的心田,才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进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张扬生命。

(二)培养正确的挫折观

喜怒哀乐本为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压力、矛盾时常常不能独立面对,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寻求不当的手段来解决。因而,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范例,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正视压力,正视挫折,知难而进。如语文教材里的《向命运挑战》一课,作者讲述了21岁就患上绝症的霍金,在生活中、学习中,勇敢地与病魔做斗争,成为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赞颂了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笑傲困难笑傲人生的乐观态度和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动辄轻生的可能了。

(三)启发智慧,营造生命课堂

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可见,教师角色之一即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认为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产生的小学生的生命问题来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从罚站到罚蹲;从打手板到扇耳光,教师的病理性语言的讽刺挖苦,如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精神压力和精神虐待;而这些虐待仅仅是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造成的,这种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权的反生命的教育,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所以,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应从尊重生命开始。因为学生是生命,所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温磬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成长环境就是生命教育,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切,那么就是不教而教了。

(四)生命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认知过程,不是靠一时的感情冲动和言语说教能完成的。儿童的情感容易被激发起来,但也容易回落。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生命教育同社会现象相结合。随着物质发展,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在迫使我们对生命进行思考,如让我们看到异端分子对生命的无情蔑视和践踏;非典、矿难、海啸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的幸福。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象的讲述和分析,增强孩子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之情。生命教育同实践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传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活动的作用。

此外,实践活动还是引导学生探索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一方沃土。如运动会,可以激发学生拼搏奋进的精神;文艺晚会可以让学生发挥才能展现生命的活力;春游可以让学生感受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气息,感受世界的朝气和希望??在活动中,学生磨炼了意志、增强了信心、发现了自我、开发了自我,生命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生命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本课题实施以来,通过学习与参与课题研究,本人对生命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系统的认识。

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进行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过程,其目的就是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使每个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使学校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力,这是谁也不能剥夺的。因此,教育理应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是教育回归人性最基本的呼唤。生命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新要求,因此我们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试图以生命教育研究为抓手,通过开发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和大量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以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提升师生的生命品质,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命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节老师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与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两个肉眼所不能见的细胞结合而诞生的我们,真是世界上最难以描述与研究的。在我看来什么奇迹的诞生,都没有一个婴儿的孕育来的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来,由远古时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觉醒,这几千年的时间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瞬间,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近乎永恒的磨难。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惘,开始痛恨,开始自我堕落!

诚然,生命的最终结果是死亡,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死亡而放弃生命。谁给了我们生的权利?是我们自己!谁又能把我们生的权利夺取?只有你自己!哪怕是生我们的父母,哪怕灾难与疾病,哪怕是所谓的神佛,都没有权力夺取你的生命!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的七情六欲!无论是幸福甜蜜、辛酸浪漫、成败荣辱、生离死别,我们都应该去享受它,因为我们是这世界唯一能享受这些感觉的生命体!我们应该骄傲,骄傲我们能经历这些事,这些情。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欢乐抑或不幸。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是令人神往的!因此,有人不断发出“活着,真好!”的赞叹!苏格拉底和一个朋友相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的风景如画,犹如仙境。几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难以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朋友说:“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一起不复返,才会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重视每一个过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

生命教育体现了人权的基本理念——生存权。如果没有生存权,其他的权利无所依附,“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关爱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也有成功经验,从去年底开始,成都的石室中学率先把中学的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总规划,开展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为三维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就是从活着、到活好、再到活出价值。这是值得赞赏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爱生命,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把生命观、价值观观和实践观结合起来。

今天的生命教育讲座,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终极真理,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好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