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成长密码读后感

2025/08/2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成长密码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成长密码读后感 篇1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从书架上拿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样一本书。本书主要是搜集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成长案例,围绕教师成长这一关键词,教师圆桌对话,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从而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其中在“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一章节中,我尤其喜欢“做养马的伯乐”这一篇文章,由此把其中的一些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传说中,天山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

世人把对伯乐的关注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一个标准上。这一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尽管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大多数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于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不少见。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按照成绩这一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在将来都能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去当好“养马”的伯乐——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当好一名“养马”的伯乐确实不容易。首先,教师要真正摒弃唯成绩至上的评判标准,摆脱学校、社会、家长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以学生成绩衡量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摆脱“虚名实利”的诱惑。其次,“养好马”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用发展的眼光有针对性的喂养,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尊重,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要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好学生”的陪读者。在这里“相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养马”,而不仅仅是挑出“千里马”。再次,“养马”重在“养”,即培养。看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力,引导其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如果不以速度的标准定义千里马——只要在不同领域能做出成绩,我们就把它称为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无处不在。

这样一名“养马”的伯乐才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

成长密码读后感 篇2

“俗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大师指路。”新教育点燃了我的生命激情,让我体验到反思智慧和执着读写的力量,梦里有颗星在追,再苦再难也无悔。纵是毛虫易破茧,有朝一日化蝶飞。”拿起《发现教师成长密码》翻了翻,就看见这么一段文字,它深深的吸引了我,而后,耐心的细读里面的文字,这么多教师成长的故事就这样像是一幕幕电影片段,在自己的脑海里,被剪辑成百年经典,成长的过程很艰难,很纠结,但也很幸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热爱、关心、帮助和信任。许多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心中的很多症结就会打开,会主动拆掉隔阂高墙,沟通情感,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教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渴望学习名师、亲近名师,是普通教师成长的最好最快的途径。向专家名师学习,要“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带着手记录,带着脑袋思考,也要带嘴巴说”。教师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本学校的教师,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教师。向他们学习,就是学习他们与学生交往的艺术,学习他们在课上、课下处理问题学生的技巧。要向学生学习。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学生,和他们交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看法,让他们说出喜欢你(或者别的教师)的原因,也让他们谈不喜欢自己(或者别的教师)的原因。对于好的方面,要保持或者学习,对于不好的看法,就多思考和提醒自己,从而是自己更加适应学生,亲近学生。

教师要学会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那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对于教师来说,反思至关重要。只有学会反思,我们才能在课改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矫正错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只有学会反思,我们才能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路很漫长,要做的就是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所提高。

成长密码读后感 篇3

《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这个关键词,书中记录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文章,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在讲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学会学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将会大大缩短他们成长的路程,也为激活教学思路,灵活处理教材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各元素之间的切适度。作为新教师总会遇到些问题是自己不能解决的,而有时同事也无法给予相应的帮助,那就要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每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走入同一条河流,人生也如此,不可能再重复自己的生活之路。

其次要寻求合作。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很难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亦如此。新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家长、学生的合作显得很重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特长各异,用合作的方式是取长补短,取长补长的最佳途径。因此懂得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借别人的经验来成就自己。新教师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取经”,在各方面与他们多交流,吸取有益的看法和建议。再有就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你在成功路上迈的步子更快捷,更坚定,更有力。

再次要善教学生。善教有多条原则和多种形式,但没有一条原则是“讲得越多越好”,也没有一种形式是“灌”。教师整节课都自始至终讲个不停,把学生的头脑当容器,狠狠地灌,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累死了,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这种做法是新教师的普遍倾向。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里快乐、高效的学习。另外教师面对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用心的去爱去教学生。

总而言之,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工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进入实验小学,对学校一直是心存感激,源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有时候我们嘴里叫着好辛苦好累,其实心理挺高兴的,毕竟学校是为了我们的专业成长负责,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遇,渴望自己越来越优秀。作为年轻教师,成长的道路虽然是辛苦了些,累了些,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愿意累并快乐着!因为成长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事!

成长密码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在读一本叫做《世界名人成长密码》的书,那是一本写给家长和孩子,关于名人成长故事的书。

“荷马:母亲给了他一个‘明亮’的世界;亚历山大大帝:一部《荷马史诗》让他热血沸腾;但丁:老师的关怀点亮了他人生的道路……”在这本书里,一篇篇简短的故事,讲述了一段段成长的经历,使我也一次次受益其中。

荷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持续的高烧而让他失去了光明,可他的母亲却从未放弃过他,母亲用心灵去温暖他,并且为他打开了诗歌的大门;诺贝尔因小时候受到父亲的影响,对父亲工厂里的炸药非常感兴趣,哪怕父亲不让他碰火药,他也悄悄的一个人做实验,并且坚持不懈的进行研究;凡尔纳不因父亲的阻挠,而放弃对探险的幻想,并且在他人生的巅峰时期也从未间断过写作,从未浪费过时间;托尔斯泰从小就开始写作,并把写日记当做他的一个习惯; 爱迪生从未因生活困苦,而停止过对科学的热爱……

书中许多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不同的感想,但他们身上都有些相同之处,家人的支持与帮助,老师的鼓舞,最重要的是他们都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喜好与追求,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别人的不理解,他们都一同选择带着失败,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纵使这些名人或多或少我们不了解,不清楚。可他们身上的那些可贵的品质确是不分国籍、不分年纪、不分时代的。

我们不曾有同他们一样的经历,或许也没有向他们一样的家庭背景。但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通过他们的成长事迹而不断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并且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不畏失败,努力拼搏!

人生的路会很长,生活也未完待续,未来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