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书心得体会 篇1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学习又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习又是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善于学习的人,就会增大成功的机率。自然,这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快乐。书本的知识也许会有穷尽的.一天,但生活中的真知却永远不会枯竭。学习是人天生的一种本事,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们,其实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最直接的学习,所以应该怀着一颗学习之心来面对工作。其实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呢?一方面应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向身边的人学习。没有学习目的,学习就会陷入误区,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使自己的学习优势逐渐丢失。向他们学习,不是因为他们是领导,而是因为他们优秀。因此,向他们学习,将会对自己今后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再一方面应加强提炼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
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极好的、最直接的学习机会。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所经历过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所以应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通过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古诗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从“事”中学习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万事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情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党员读书交流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让我受益匪浅,感触最深的就是学会了做人要从感恩开始,始终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于一切值得感恩之人,感恩的同时享受感恩给自己带来的回报。作为一名党员,今后要更加积极地参加这样的活动,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读书交流《班主任工作漫谈》今天,在这里召开“读书沙龙”,其目的不仅是让老师自己读书,而在于大家相互交流,分享,欣赏。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读书体会。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相信很多老师们都仔细阅读过,这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通俗、生动、易行,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段都寓意深刻。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所提出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观点,我认为这不仅适用于班级管理而且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起到了及时点拨提醒的作用。
魏书生先生在书中提到“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去改变一丝改变一毫。这使我深刻明白,面对随时会转变的环境,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从自己改变,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一切。以自身的例子来说,我们班级上学期因父母工作调转,从班级转出一名学生到汪清三小。依依惜别之后的平静,被一个电话打破了。我接到转出这位同学妈妈的电话。她说:不好意思,丛老师,你那么忙还打拢你。话语中满是焦虑不安,还隐约听到孩子的哭声。我赶紧问明原因:原来是我班的这位同学转到新的学校,不习惯老师的讲课风格,不习惯新班级的同学,而且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和我们进学小学相差甚远,加上也没太熟悉新环境,所以特别的孤独,心情低落,这就更加增添了对我们原来班级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几个要好朋友的思念,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成绩直线下降。我听完家长的
一番话,马上让我班的这个孩子接电话。我心里想着魏书生老师的话不但对于象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所点拨,面对这样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作用更是不容轻视。我在电话里重复了一遍魏书生老师的话: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改变一丝改变一毫。又用他容易理解的例子打了一个比方。我问他还记得丛老师上的《恐龙的灭绝》一课吗?能告诉我恐龙为什么灭绝的吗?他脱口而出: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我说对了,那你想做恐龙还是做伟大的人类?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师我懂了。我要做伟大的人类。我非常高兴。顺势激励他说,好样的,进学出去的学生,五年八班出去的学生,丛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可不是一点困难就能打败的,不能丢脸,加油。我跟他那样说了之后,他好像也明白了许多,后面的日子里他进步了不少。可见,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改变一丝一毫。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里,《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无论对我还是对于我的学生,都能起到及时有效的点拨启发。魏老师在书中还写道: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当代人应该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这是多么纯朴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
的小溪,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然而教师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班主任生活的真实写照。繁重的工作负担限制了读书的自主性,因此,现在一提到读书,学习,立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太忙了,一天到晚备课、改作业、找学生谈话、还要应付这检查、那检查,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书。!”这种有读书念头,无读书主动性的情况一直伴随着我。我们学校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唤起我们读书的热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读书习惯在我们进学小学蔚然成风。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要多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回首这学期的读书学习过程,我感受着读书带给我的希望;领略着读书带给我的激情;品味着读书带给我的喜悦。我想说,面对读书,我是快乐的,充实的。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段话,深感充满正能量,我个人非常喜欢,就用这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读书交流:教书和读书生活,会使我们感悟出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虽偶遇不公平的误解,但我们仍会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我们进学的全体老师一定会把这次读书沙龙活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一定会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我们终生的必修课!
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大家都知道读书好,但总会给自己找个借口:没时间。又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读书,就跟看电视、刷短视频差不多,娱乐自己罢了。
读书,是一件长期积累的事情,不会马上读了,就有结果。
前段时间,出版好几本畅销书的作家李笑来,在微博上提到:
还差俩月过49岁生日了,终于完成了认真阅读1000本书的任务——26岁时下的决心终于完成了。
李笑来在读书这事上,用了将近24年的积累,才完成了1000本书的.阅读,才会在他出版的书籍中,尽显人生智慧。
读书这事,不是一小段时间就会有效果的。书中的知识要经过在生活和工作中长期实践了,各种知识长期叠加累积了,才会慢慢地理解书中的智慧,最后真正变成自己的智慧。
又如笑薇老师,她从17年开始坚持读书、写书评,直到现在,依然每日坚持读书,因为长期累积,让很多学员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读到了她的文字,喜欢她的文字,然后跟着她学习读书、写作。在她的课堂里,也一直在夯实学员的基本功——读书,写读书笔记。
有人说: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练基本功,只有愚蠢的人才四处找捷径。笑薇老师的课堂上,是让教大家如何做好长期积累的。
读书这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读书是会有结果的,但是要长期积累才行。正如俗话说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读书,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了,会拨开云雾见明月。
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刚从三亚回来,那天坐在飞机上,我在珺的怀抱里睡着了。
我睡得真香,又做了一个甜美的梦,甚至在梦里还无比文艺范地吟了一句诗:“自从见到了你,蔚蓝大海,从此一天就是一世。”
我仰躺在温柔的海水里,它们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我的四肢。它还发出涤荡人心的那种天籁般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远处是几艘划开白色波浪的皮划艇,天静得像是世界只剩我一个人。
真的有种开悟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全明白了,什么是海潮、什么是浪花、什么是波涛。也终于明白,任何人不是任何人的全部,只要生活在继续,只要你努力改变、大胆拥抱阳光。 是的,我还想起了一个人,晓雅老师。
可那时候我多么傻、多么痛苦!从小优秀的我哪里想到我会遭到前男友的抛弃,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听说我怀孕了。
简直就像五雷轰顶,又像是天降灾祸,我苦苦支撑了两天,一粒米也没进,一口水也没喝,唯有眼泪陪着我,唯有痛苦如影随形。
闺蜜来劝我,她说“时间是最好的治愈师”,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是的,或许,过一段时间会好,然而现在怎么办?
我简直能看见时间它那血淋淋的大黑洞,都说真爱如血,可在我看来,真爱要命!我第一次害怕时间。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身体疲乏疼痛,五脏六腑都在撕裂,这也罢了,最难受的是思想不受控制,它总是带着你去想那刻骨铭心的爱恋,然后duang地一下不知道人就没了,爱情也没了,却留下一个原罪般的孩子——
我想得最多的是,死亡也许并不难受?最难受的是带着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呀! 也就时因为这个祸胎,让我坚持了下来,顶住了最后一口气。半个月后,我勉强支撑着身体打开电脑,看见闺蜜QQ上给我推荐的晓雅老师的资料及视频。
闺蜜留言:不知道能为你做什么,于是在网上找到她,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晓雅心灵工作坊的心灵频道视频,甚至还带着丝丝敌意,毕竟讲道理是让人反感的,讲道理能讲到我的感情深处么?
我以为我的感情之伤,就像岩石中深深渗透的一杆竹,没有人能帮我彻底拔除。 可是晓雅老师一开口就把我给震撼住了,她说怎么样才能让一块地里的杂草除尽? 我说:洒药、拔草??
她说:种菜!
她说只有重新改变,赋予生机,才能彻底拔除,才能让我走出之前的阴影,重新开始全新的人生。
她说她不跟我讲道理,谁不知道“关上一扇门就又可以打开一扇窗”的道理,只是,世上的人又有几个真正相信、明白?
晓雅老师说得轻描淡写,但却像给灵魂的屋子开了一扇窗,顿时让我感到清新、希望。 晓雅老师又说我是“自我价值感越低,就越在意别人的评价”,之所以感到痛苦,根本原因是自身缺乏输送新鲜空气。
什么是新鲜空气?那当然就是行走在修炼的路上,接触不停的风景,不停的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让自己不再局限在一个人身上。晓雅老师说:“一个人内心的空虚,是无法通过外界的人和事来填满的。”
我觉得太有道理了,当我与晓雅老师开始了电话个案咨询以后,我聊起了我之前的感情经历,我才发现,我之前所谓的优秀,在一个强大美好的灵魂面前竟然当然无存,我开始满足现状,并且对他产生依赖,最后,我的世界唯有他,全部都是他,只有他就够了,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被他厌倦,其实也是被现实厌倦,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里,我迷失得那样严重,所以,我们最终吵闹收场,遗下孽果。
“感情的'病看不见,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把心往内看,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承认,这是改变的第一步。”晓雅老师对我说,“再怎样,现在还不算晚,还有好多人结了婚、生了孩子才发现呢!”
晓雅老师温暖娓娓道来、富有经验的开导,让我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经过10个小时的电话咨询,我眼前的雾霾越来越消散,最终走向了新生。
也许,没有晓雅老师的开导,我也能走出阴影,但这个过程该有多漫长、曲折呢?我又会变成怎样一个人呢?我自诩的优秀,不过是人生一个阶段的认识,诸不知走向人生大海的深处时,我未必能一直保持优秀。
我庆幸遇见晓雅老师,没有她,就不可能有我现在更好的人生,如诗如画的浪漫。 三亚之行后就是我和珺的婚礼,我已经决定,一定要请晓雅老师来参加,当然还有我的好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