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2025/08/23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永生的眼睛》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篇1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的,当你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捐给他人时,你会感到快乐与骄傲。

《永生的眼睛》一文就讲述了这个道理。当我读到这句话:“当然可以”。爸爸痛快的回答。我的心情也与作者一样,惊呆了,也很气愤。她父亲怎么这么不爱护自己的妻子?难道从认识到现在,没有一点儿感情吗?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哦!我不禁叫了出来,心跳忍不住加快,***妈完整地来到世上,她爸爸却不让***妈完整地离开,这算什么!可是,当我看到作者父亲那语重心长的话时,心一下子静了,的确,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一字不落、一丝不苟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句话,对啊,自己出一份小小的力,可能对别人会有很大的帮助呀!

照理说,一个人完整的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完整的离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死后就要完好无损地放进棺材进行下葬,现在早已摆脱了旧观念实行火葬了。要是以前你说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供别人研究,大家一定以为你是个疯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并且主动参与到捐献中来。他们有的捐献眼角膜、让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重见光明。有的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或解剖教学。

后来,作者的父亲也与世长辞了,她遵从了父亲的遗愿把他的眼角膜捐给了盲人。她明白了,我也明白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是一份永恒,希望大家都用自己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同时也是一份祝福,希望他人得到他的帮助,能重建天日……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对呀!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篇2

我读过一篇课文叫《永生的眼睛》,文中讲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在他们死后都把眼睛无偿捐给了他人,这家人深深地让我佩服,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是呀,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这就是我们人世间的伟大的爱。

在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要举行一个给非洲儿童募捐的晚宴。在快要开始的时候,来了一位老妇人和一个小女孩露西,但她们并没有请柬,被工作人员拦到了门外,露西问:“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正因为这句话,把工作人员问愣住了。最后,是一位老爷爷,把露西她们领了进去。晚宴结束了,人们最关注的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了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的那句话也成了晚宴的主题。看完这篇文章后,小女孩露西说的那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是呀,捐的不只是钱,在钱里还包含了一大片真心实意呀!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五年级的倪隽熙同学在拉丁舞比赛中获了奖,并得到了2张罗蒙环球城的门票,然后她却把门票卖了,把卖的钱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同学们。听到这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被倪隽熙姐姐一颗善良的爱心感染了。我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向倪隽熙姐姐学习,尽自己的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学校也曾举办过好几次捐献活动,那仅仅是一元、五元、十元钱吗?不是,更多的是同学们的一片真心。

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因为爱是遇到困难时那双扶持你的手,是黑暗中为我们照亮路途的一盏灯,只要有爱、有心,就是捐再少的钱也是值得的。希望大家知道,生活因为有了爱才有了希望,世界因为有了爱才会多姿多彩。

其实,慈善离我们并不遥远,做善事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有爱心,慈善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人人伸出爱之手,让每个需要爱的人都充满希望和阳光。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篇3

前一阵子我们学习了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诉的是琳达一家捐献眼角膜的动人故事。一个又一个不幸事情的发生。让琳达无法忍受。但她还是把自己亲人的眼角膜捐给了盲人,因为她记住了女儿的一句话“你想过什么都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读完以后,我早已热泪盈眶,我仿佛看到了温迪那双美丽的碧眼,眼睛里闪动着对生命热爱的光芒。更闪动着永不熄灭爱的光辉。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有许多。叶欣,王晶,谭千秋、、、、这些闪光名字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谭千秋老师的`故事。在5.12大地震中,这名伟大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4名学生的生命。当时,地动山摇,所有的一切,瞬间都被地震所摧毁。而谭千秋老师,却弓起自己的身体,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瓦砾,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在他的头上,手上,背上。谭老师身上血流如注。但他硬是咬着牙,拼命的撑住课桌,如同保护小鸡的母鸡,在他支撑起的空间里,蜷缩着4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在那个永恒的瞬间。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感动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感动了我,感动了中国......

我觉得谭千秋很伟大。他像雄鹰一样张开双臂的精彩一瞬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那就是——奉献!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没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这既是一种本能,更是平时优良品质的一种必然体现。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琳达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中,是呀,其实爱就是接力棒,我们都在传递爱。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篇4

寒假里,我又与我的老朋友《小学语文阅读新干线》见面了。85篇文章,真是字字珠玑。其中最打动我的是《永生的眼睛》。

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捐献角膜的事。琳达的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后,将角膜捐献给了别人,琳达认为母亲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因此痛苦难忍。但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多少年后,父亲与世长辞了,琳达尊重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这一举动让琳达14岁的女儿温迪感到骄傲与自豪,并郑重地立下了学习外公、捐献角膜的志愿。两周之后,善良的小温迪竟因交通事故而丧生,琳达强忍着悲痛,又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光明。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及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这封来自勇敢者角膜移植中心的信将抚慰琳达的丧女之痛,让她看见温迪美丽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读完故事,我的眼里早已泪光盈盈,我也仿佛能看到那双美丽的碧眼,闪动着热爱生命的光芒,更闪动着永不熄灭的爱的光芒。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温迪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确实,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处境困难和遭遇不幸的人,他们需要我们伸出援助的手,献出关爱的心。如果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带给不幸的人希望,并让爱心之花在大地上越开越美,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我又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些文章:许多年轻的志愿者主动捐献了骨髓;丛飞叔叔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器官都捐了出去;姜达敖伯伯用爱心扶助了多少贫困的孩子;李嘉诚爷爷捐巨款使数百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们都用无私的奉献让爱的光芒熠熠闪耀,让爱之光照亮了更多人的眼睛,照进了大家的心!

在和谐的社会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这样无私而崇高的人,他们将爱心的接力棒一程一程地传下来。我也要做个爱心的传递者,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之光永不熄灭,让世界因为有爱而更美丽!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永生的眼睛》故事内容是:作者14岁时,母亲就突然去世了,作者伤心欲绝,这时几位警官进来问爸爸:“您同意医院取走尊夫人的眼睛吗?爸爸不假思索的同意了,这让作者感到气愤,对爸爸大吼道:“爸爸!妈妈完整地来一了这个世界上,也应该让她完整的离开!”爸爸向作者解释了一番,原来,爸爸和妈妈生前早已约定好了,待他们死后,一定要把所有完善的器官,由其是眼角膜。一定要捐献给他人!作者渐渐长大了,父亲也面临着疾病。父亲对作者说,待他死后也要和母亲一样把器官和眼角膜捐献出去,得知此事的小温迪——作者的女儿,热泪盈眶地说:“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我觉得作者的`母亲和父亲是多么的无私奉献,是多么的为他人着想,是多么的助人为乐呀!

老师说:“这还不是课文的结尾。”说着把两段文字出示在了黑板上。同学们看了都呆若木鸡。没想到,作者又签了一次同意捐献眼角膜的协议,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丧失了生命!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呀!一朵最鲜艳,最芬芳,最美丽的花朵,竟然在她是花骨朵儿时就已经凋谢了。小温迪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助人为乐,多么的处身设地的为他人着想呀!可是她却这样的离我们远去了。不过她也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些看不见的盲人。她肯定会想!如果我死后都能为那些看不见的盲人做出一点儿贡献,那么我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这一家人都有着无比高贵的品质,他们无私奉献,他们善于帮助他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我非常赞焦志伟同学的发言:“如果你将眼睛捐献给盲人们,让他们重见天日,也相当于换了一种方式让你的眼睛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用眼睛欣赏着这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