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5/08/2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占据了孩子的世界。由于过多地与电视、电脑为伴.不少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弱。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我园收集整理了曾经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并将它们纳入幼儿园课程。“跳皮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选择民间游戏“跳皮筋”的音乐,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培养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创编动作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跟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2.能根据节奏××|××|×× ××|×× ×O |创编不同的舞步组合。

3.体验合作游戏及创编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熊、小老鼠头饰各一个,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录音,自制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感知节奏

1.听节奏,猜猜是谁的脚步声。

师:今天大熊、小老鼠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听听它们的脚步声,猜猜是谁先来了。

教师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节奏,请幼儿听一听、学一学、猜一猜。

2.看节奏图谱,学动物走路。

× ×|××|××|××|(图谱一)

×× ××|×× ×| ×× ×× |×× ×|(图谱二)

(此环节以动物走路引出两种节奏,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模仿动物走路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节奏。为后面组合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演唱童谣,熟悉节奏,学习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录音,鼓励幼儿拍出节奏。

师: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来和我们玩游戏,它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跳皮筋》,请你们打出节奏。

2.出示图谱三,请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脚踩出节奏。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打节奏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呢?你们会踩出节奏吗?

× ×|× ×|×× ××| ×× ×0 |(图谱三)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舞步。

教师根据图谱三的节奏表演相应的舞步,并配上简单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请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 × | × × | ×× ××|×× ×O|

(此环节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倾听音乐一打出节奏一动物表演一形象帮助一练习舞步,层层递进,化解幼儿学习舞步的困难。)

三、利用皮筋,开展游戏,玩转节奏

1.出示单根橡皮筋,请幼儿根据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师:大熊和小老鼠带来了橡皮筋,请你们来试一试可以怎么跳。

2.教师演示,要求幼儿用刚学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体练习。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跳皮筋,它们会怎么跳呢?

3.将橡皮筋围成三角形,请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师: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会儿,把橡皮筋变形了,现在橡皮筋变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来跳一跳?谁能把每边都跳到?

(1)幼儿自由练习,提醒幼儿听准节奏变换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时候换到橡皮筋的另一边。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角形的各条边上合作开展游戏。

(此环节可在地面贴箭头,指引幼儿按照同一方向变换位置。)

4.将橡皮筋围成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幼儿分别分成四组、五组、六组合作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创编舞步,自由表现,体验快乐

1.幼儿创编舞步。提醒幼儿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可以在一侧跳,也可以两侧轮流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种跳皮筋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跳法,你们可以来试一试,看谁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跳皮筋。

2.部分幼儿演示,其他幼儿学习。

3.幼儿用自编的舞步开展游戏。

附跳皮筋动作

准备动作:站在橡皮筋的左侧。

第一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二拍:右脚收回。

第三拍:右脚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四拍:右脚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双脚轮换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拢站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育目标

1、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M4拍、4?M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队形: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美丽极了。

(二)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1)一个大泡泡:气轻轻地吹出。

(2)许多小泡泡:气快快地吹出。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1、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教案部分参考教师用书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歌曲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和拍号。孩子很喜欢该音乐。通过道具和身体律动来感应曲式和拍号,环节上大致上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第四环节,这里是最注重孩子的即兴表演,发展孩子的创造和表现。

整个活动我基本参照教师用书去执教,但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活动上还是有所调整,在第三环节中,我应该先让孩子安静完整地欣赏一遍,初步接触音乐,再放慢节奏示范演唱,配上音乐,这样孩子初步感应音乐的曲式和拍号就容易些。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使用道具上,由于孩子都曾经接触过类似的道具,长期强调孩子使用道具该注意的事项,和道具的玩法,孩子的常规就很好,尽情表演,很多孩子都变出了不一样的“泡泡造型”。孩子对于音乐的表现津津乐道,初步感应曲式和拍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为了使孩子们关注周围的世界,我们在午睡之前或在游戏活动与体育活动的间隙,会和孩子一起议论议论昨天发生的新奇的事情。

但是,孩子们往往会遗忘一些精彩有趣的事情。由此想起古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

1、尝试用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愿意和同伴交流,大胆地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一段时事新闻。

2、每张桌子放有:范例美工纸、彩色手工纸和彩色即时贴若干,双面胶各一卷、糨糊一瓶、彩色蜡笔和水笔若干。

过程与指导

看新闻(理解新闻)——做新闻(记录)——交流记录——尝试新的方法

一、看新闻、理解新闻

1、看新闻,引导理解:

老师:今天,我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幼儿看)老师:这是一条新闻,什么是新闻?

幼儿:新闻就是新的文章……新闻就是新的事情……新闻就是新奇的事情。

老师:这条新闻说了一件什么新奇的事情呢?

(再看一遍新闻,边说边议论。)

老师:这条新闻说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说的是人们要吃孔雀的事。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积极讲述。其中,老师针对幼儿的讲述,加以引导。如,幼儿:“我听见说,孔雀有药用价值。”老师:“什么是药用价值?”幼儿:“要用钱去买的…一不对,是可以做药的价值。"又如:“孔雀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老师:“什么是盘中餐?"幼儿:“一只盘子里的.食物"等等。

老师(小结):哦,我们看到酒店门口有一只孔雀被关在笼子里。(老师把线索理一遍)唔,这是一条说孔雀被人们吃的新闻。

2、讨论:关于这条新闻,谁有问题和想法?

——活动中孩子们争论得很激烈:孔雀是不能吃的……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养殖场里的孔雀就能吃……养殖场的也不能吃,因为,养殖场的第一只孔雀也是野生的……养殖场的孔雀是能吃的,因为养殖场的孔雀太多了,就要吃掉些……

老师(小结):这是一条让我们有不一样想法的新闻,我想,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也会有想法的。

二、记录新闻

1、引导记录:

老师:怎么让你身边的人知道这件事呢?

幼儿:记录下来……

老师:记下来有什么好处?

幼儿:不会忘记。

2、了解记录的方式。

老师:怎么来记录呢?记录和画画一样吗?

——孩子自由讲述。

老师:现在,就请你或者你和朋友一起,把这条新闻中主要的事记录下来,然后记下你的想法,看谁记得又快又让人看得明白?

——老师指导孩子的合作情况和选题情况。

三、交流记录

1、把你记录的事情和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由于集体活动的时间有限,只能请两组幼儿进行交流:要么是制作上有代表性的,要么是主题上有代表性的。

2、现在,把你的记录说给身边的朋友听听。请你看看,别人哪里记得好的,把你认为记得好的地方告诉大家。

——引导孩子欣赏同伴的长处。

3、将记录贴在板上,请孩子们看看别人的作品。

四、延伸新方法

1、今天,我们用写字、画图来记录一件事,用写字、画图来表示你的想法。

2、其实,表示我们知道的事、表示我们想法的方法还很多,除了记录,还有什么方法呢?(可以剪图案、折纸、泥工、用身体动作表示)

3、好。现在请你用动作来表示孔雀被关在笼子里和被网套住的事。

4、今天回家,把你记录的新闻向爸爸妈妈和邻居说说,然后你把大家的想法记下来,我们再来研究“孔雀能不能吃"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引导幼儿结合“广告”创编内容并能用连贯、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耐心专注地倾听同伴谈话的好习惯,能理解别人谈话的主要意图。

(二)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和创编广告词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录音机及录好广告词的磁带,报纸。

(二)知识经验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收看、收听广告。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请幼儿倾听录音里放出的广告词,再出示报纸上的广告,念一段广告词给幼儿听。提问幼儿:“刚才录音机里放的、报纸上刊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提出话题:“你们知道哪些广告?广告上是怎么说的?”

2.幼儿分成几组围绕“广告”话题自由交谈。请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广告说给同伴听。要求说清楚这是什么广告,广告词是怎样说的。教师轮流参与各小组的谈话。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交谈的内容大胆地讲给全班小朋友听。教师及时将好的语句反馈给全班幼儿,让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帮助幼儿借鉴已有的广告内容和形式,创编广告词。

引导幼儿根据出示的玩具汽车及橡皮泥的样子、用处来编广告词,鼓励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广告词。表扬说话声音响亮、表演出色的幼儿。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广告的作用。

艺术: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根据某种事物创作广告画。

五、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形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并学习描述某种事物。

、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内张贴广告版的报纸及报刊,引导幼儿细心地观察。

七、家庭中渗透

与家长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收看、收听广告。

八、活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