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作文500字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1
《淘气包马小跳(丁克舅舅)》这本书讲述了马小跳爸爸妈妈出差了,丁克舅舅来照顾马小跳的有趣事情。
我觉得这本书的主人公丁克舅舅打扮非常酷,也非常滑稽:头发五颜六色,而且还是立起来的;裤子四周都破了很多三角形的洞,非常奇特(这种裤子其实叫空调裤)。丁克舅舅是“新新人类”,也就是很有特点的人类。他还是“飘一代”,总是四海为家,一会儿去那儿住,一会儿又去那儿住。丁克舅舅也和马天笑先生一样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人,一直不想长大,永远当小孩子。丁克舅舅现在都30岁了,但还没有结婚。丁克舅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缺陷美”,喜欢长得与众不同的人。
有一次开家长会,丁克舅舅冒充马小跳的'家长去开会,开会前,马小跳要求丁克舅舅开会时要面带笑容。哦,忘了说了,丁克舅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笑,一笑起来就怪模怪样的。开完家长会后,马小跳的班主任秦老师把丁克舅舅留下来单独谈马小跳的事,丁克舅舅一直面带他那怪模怪样的笑容,秦老师看了,都被这“怪模怪样”的笑吓跑了!真是太好玩了!
丁克舅舅本来就是一个疯狂的人,喜欢看卡通书和卡通电视节目。他在和“缺陷美”恋爱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疯狂了,带着“缺陷美”和马小跳捉鱼、爬山、游山玩水。“缺陷美”在马小跳的积极鼓动下,还有可能成为马小跳未来的舅妈。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2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封建社会制度延续了很长时间。个个朝代相续出现,每个朝代都很优秀。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明朝,这是因为一本书——《明朝那此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写的是穷苦的朱元璋从贫民开始奋斗,打败元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之后朱元璋的子孙又将这个王朝延续,直到崇祯十七年被清朝灭亡。这中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比如朱棣夺位,胡惟庸案,魏忠贤强权等等。作者当年明月花了三年时间,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细致描写,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当年明月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写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历史研究家们把历史分析的清清楚楚,但却看不清楚历史里蕴含的秘密。但当年明月看清了,他把这些东西都放进了《明朝那些事儿》里。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宽恕、邪恶、正义…这些东西都被表现了出来。
《明朝那些事儿》让我知道了许多事,只有坚持、勤奋,才能成就大业。这个本没有邪、正,但自己做的事对人对事是否有害,就决定了它的对、错。“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情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正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工作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先读物。”——周枝羽。《明朝那些事儿》让我大开眼界,希望你们也能看看。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3
大家都知道,在动物世界,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天敌。就如狐狸天生爱吃鸡;蛇吃老鼠半年,老鼠吃蛇半年;就算飞得再快的蚊子,也躲不过青蛙那又细又长的舌头。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是这样说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当然,也可以说“狐狸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人们心中,狐狸和黄鼠狼一样,奸诈贪婪,不怀好意。可读了这篇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别样的狐狸,改变了我心中对狐狸的看法。
书中讲述的内容是:一只狐狸偷了15只鸡蛋,它高兴极了,就在狐狸喜不自禁,准备美餐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15只蛋变成了15只小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事,狐狸惊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这时,一只老鼠突然跑了过来,小鸡吓得纷纷躲到了狐狸的'肚子底下。就在这一刻,狐狸感觉自己好强壮,好伟大,这种保护弱者的感觉真好。它决定把小鸡养大了再吃。从此,山坡前的草地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景象,一只狐狸带着一群鸡,狐狸走到哪里,小鸡们就前呼后拥地跟到哪里。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去了,小鸡们都长大了。狐狸心绪万千,它曾一次又一次想方设法地吃它们。可望着它们毫无防备地依偎在自己的身旁,又下不去口。最终,狐狸在一个夜晚偷偷溜走了。
感悟:顿时,我觉得它十分伟大,如果,我是一只狐狸,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吃掉它们,毕竟,狐狸吃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它,却不忍心这么去做,反而把它们当成儿女去养。它是只善良的狐狸,令我十分感动。
从此,我明白动物也是有善心的,即便是阴险歹毒的狐狸,也有它善良的一面。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4
《黔之驴》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象丰富、大胆,在诙谐中带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今天有空闲的时间,我又翻开了《三戒》,去品读《黔之驴》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黔之驴》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只驴被一个好事者带入贵州又放到山下最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切都起源于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没有这个奇怪的想法,驴的命运就不会有这么悲惨了。说不定,驴仍然过着虽然平淡但属于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发奇想,把驴带入了贵州,却没有让驴去做它擅长的事情,这分明就是不识材、不会用材了!人家伯乐都可以发现驮车之马是可用之材,使驮车之马脱离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却没有发现驴的长处,还觉得驴一无是处。这个道理,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样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过好事者告诫统治者们不要不识才,而是要用人之长。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擅长的事情。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去做他擅长的事情,才是人尽其才。
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者就是要将驴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应该事先将保护自己的技能传授给驴,使驴不会落入老虎的利爪,成为老虎的食物。不然的话,驴也不会因为“技穷”成为千古笑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