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童年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童年读后感 篇1
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高尔基有三部自传体小说,《童年》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小说讲述了阿列克赛3—10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小说虽然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苦难,但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作品中当阿列克赛将颜料放进蓝色的染桶里时,兹冈立即把布拿出,想把布拧干净,因此事,阿列克赛第一次挨打,还生了一场大病。兹冈把外祖父的鞭子挡断,趁他去拿另一根鞭子时把阿列克塞抱走了,自己手臂上却是一条条伤痕。在最后舅舅把兹冈害死了,阿列克塞悲痛不已。这段表现了外祖父非常的暴躁和舅舅们的嫉妒狠心。反倒是外祖母非常的和蔼可亲,她每天陪伴外甥讲故事。
主人公阿列克赛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周围的人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在他的朋友帮助下,阿列克赛了解到人间有“真、善、美”。阿列克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了真正的朋友。同时,他还具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他爱好书籍,书籍在阿列克赛成长的性格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阿列克赛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品格。现实生活的压力把阿列克赛锻炼成一个坚强正直、勇敢和自信的人。
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作者高尔基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生活和一些典型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童年读后感 篇2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快乐的,有幸福的,也有伤心,和难过的。而《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他的童年则是令人感到同情和怜悯的。
自从主人公阿列克赛的父亲去世以后,阿列克赛他惨事连连。他们坐船来到外公家,他看到则是一个充满愤怒的一个大家庭,只有他那慈祥,和蔼的外婆,给他带来一些温暖。他的伙伴被他的两个舅舅给陷害死了,外公家的作坊着火了,他的舅妈因难产而死……他们的家庭开始四分五裂。他的母亲因病痛而死,就这样主人公,阿列克赛结束了自己的童年。
如果我们和阿列克赛相比,我们跟他的童年简直就是一个天差地别。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美好的。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阿列克赛的童年是痛苦的,每天都有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而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而他则是暴风雨里软弱无力的小草,受尽折磨。美好的童年来之不易,且的且珍惜。
童年读后感 篇3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讲述了高尔基童年发生的故事。
高尔基四岁失去父亲,跟着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中,他认识了许多东西,也看清了许多东西,他看到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粗野的舅舅;朴实的朋友‘小茨冈’;残暴,小气的外祖父,每天都生活在残忍,亲人之间的争吵当中。而我们的童年时灿烂的,是幸福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高尔基染了过年时用的白色大桌布,他的外祖父发现了,狠狠滴打了高尔基,当时,高尔基失去了知觉,当时他对外祖父的感觉是讨厌的。但是那天,外祖父给高尔基一些礼物,并讲了他童年的故事,听了古时候,高尔基不再觉得外祖父是个讨厌的人了,因为艰苦的生活有了它残暴和小气。
《童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我们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而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美满,幸福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 篇4
记得小学时就曾读过《童年》,当时只是粗浅一看,只觉得阿廖沙是一个命运悲惨的人。如今再读,真是常读常新。
阿廖沙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把他送到了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家里。在这个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剑拔弩张,好似弥漫着一场仇恨之雾。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还有一次竟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在学校阿廖沙也受到歧视和刁难。这令人窒息的狭小空间并没有让他堕落。善良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正直的葛利高里还是让他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阿廖沙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的人。他没有逃避,乐观向上,与悲惨的命运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知梅花扑鼻香”我想,高尔基传达给我们的,就是要执着追求,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如今,科技在不断进步,,可是人们却变得越发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仰望历史,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多少英雄都是在艰苦血泪中成长起来的。八年抗战中,无数的英雄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敌人的枪口前,他们毫不畏惧,他们勇敢拼搏,他们视死如归。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如这本书的作者高尔基,童年时期的他同样经历了太多悲痛,可如果不是他勇敢的面对,努力的向上,哪来以后的成功呢?被凡尘俗世所困的心是可悲,反之勇敢的心灵就像鹤挺立于鸡群,与众不同,闪闪发光。回想自己,现在遇到的所谓的困难和他们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困难都当成垫脚石,将之一一踩在脚下,大步向前,向理想之路攀登,不畏艰辛,风雨兼程。
“漫漫日月,忧伤是他的节日,火灾是他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这也许就是对阿廖沙最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