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

2025/08/2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里面讲了象、猪、熊,三种动物的故事。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要数《最后一头战象》了。

书中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1943年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一头名叫——嗄羧的战象,和它的80多位战友。在打洛役非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江畔和日寇打了一战。

这场战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70多具尸体,我方80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只有战象嗄羧幸运地活了下来,人们像对待英雄一样照料嗄羧。

26年过去了,嗄羧也快要死去了。但是它临死前没有选择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来的象冢埋葬自己,而是想起了自己和80多位象战友,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那次抗日战役。又坚定地回到了百象冢,回到了80多位战友的身边,做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震撼了。

原来动物是如此的重情重义,它们知道“情谊”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像嘎羧,决定和同伴在一起。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 篇2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 篇3

寒假里,一位宋阿姨送我一本书,书的名子是《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是沈石溪。阿姨送我的`时候说:“这本书特别好,读完后她都感动哭了。”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认认真真的读了这篇文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了日寇侵占了缅甸,在战斗中,战象都陈亡了,在民工搬运战象尸体时,发现了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过了二十几后,它在临死之前重新找到并披挂上象征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战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边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在了那里。

在这篇文章里,嗄羧被村民治好伤后就在寨子里生活,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灵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时候,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匝,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的寨子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拥到打谷场为嗄羧送别,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它脖子上系了洁白的纱巾,在四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给它吃的,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说明它很难过,它知道自己要离开了,吃不下东西。

嗄羧是一头很重情义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块战斗的战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它是我们心中一位非常重情义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战斗英雄。

大象能做到这样,我们人要做的更好。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后感 篇4

最近家里的课外书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妈妈再帮我买几本留十一期间看,妈妈考虑了一下说这样有点太浪费了。你不妨和小区里几个熟悉的小朋友换书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想到就马上行动,到了好朋友家一看当时就傻了眼了,因为他看的都是关于动物的书。最后我选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大象身体巨大脾气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处。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因为那里埋着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远的陪着它的战友们!!!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惊讶的是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我深深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我万万没想到我会从一头大象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所以我们要关爱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