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晏子使楚》有感

2025/08/2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晏子使楚》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1

话说,在那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齐国大夫晏子被齐王吩咐到楚国访问。

不一会儿,晏子来到了楚国城门前,问接待人员:“我是齐国大夫,到楚国做客。你见了我,为什么不开城门?”“你好大夫!让我去问一下我们的大王。”接待人员满脸堆笑地说。

转眼间,接待人员已经赶到宫殿。“报—”这时楚王正坐在龙椅上,批奏折呢。“什么事?”只见挂帘后传来声音,“你过来点“好的.。”只听“哎呀!他摔倒了,嘴里还念念有词,“对了,大王。有一位名叫‘晏子’来自齐国的大夫要来。我要不要开门?”

只见一个黑影从龙椅上跳下来:“你说是不是有晏子来。如果他来,别开大门,让他走狗洞。”“喳,奴才遵旨。”

一下子,接待人员就到了城门口。晏子说:“快把门打开。”接待人员看都没看晏子一眼,说:“我干吗开门?大王有令,让你从这个狗洞钻进去。”说着,他指了指旁边五尺高的洞。“哦?!这可是个狗洞呀!如果我访问狗国,我就钻狗洞,你先问一下,楚国是什么样的国呢?”“好吧!我去问一问。”

“又报——”只听高喊一声。楚王不耐烦,问怎么回事。接待人员按照晏子的话重复了一遍。“什么?”楚王握紧了拳,眉毛皱在一起,“好吧,把大门打开。”

这时,接待人员微笑地说:“对不起,大夫。刚才真不好意思。我这就打开城门。”说话间,两名卫兵把门打开。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2

我非常佩服晏子,因为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如:楚王第一次想羞辱晏子时,让人把城门关起来,开狗洞。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个洞过去。晏子的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是: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的话,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的话,就应开城门。晏子以机智的.语言,还未见楚王就给了他迎头痛击。

我除了佩服晏子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以外,还很佩服他的爱国精神。例如:楚王用抓盗贼羞辱齐国人时,晏子用柑橘打比方:生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人能在自己的国家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说明楚国是个‘强盗国’。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从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中,我觉得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的人。同时我懂得了——如果像楚王一样阴险狡诈,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取其辱;如果像晏子一样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维护祖国的尊严的话,往往到最后的得到的都是大家的尊重。要成为有用的人,必须要经过许多风风雨雨,首先必须会随机应变,另外要有勇气、信心、智慧......和一颗爱国的心。在以后日子里,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费兰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朋友。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3

秋时期

齐宫

谏使楚国疏

谨呈圣上:

今吾国之势大不如从前,乃佞臣作乱也。彼楚正当雄起,乃南方唯一之强国也。其欲乘吾之虚,图谋不轨。兹,吾请以一使臣身份,使使楚。吾请立状:愿不辱使命,展吾国之实力,败而愧归,当提头面圣。

臣婴大夫晏百顿首再拜。

就这么一份寥寥百字的奏折,摊在景公面前。

他犹豫再三。

去吧,一个脑海中的声音说。人家晏子说得没错。毕竟是三朝老臣啊。

不,不行。另一个声音说。楚国方面,难道不会扣下他吗?现在时势虽已有动乱之势,但大体上是太平的呀。你难道不怕尚未开战,就失去一位足智多谋,运筹帷帱的老臣,一位军事家,一位能力超众的外交家,一位……吗?

权衡再三,他终于拂案而起。

“允之”。

紧跟着的,是嗟然一声长叹。其中所包含的,是希冀,是信任,抑或是隐隐的担忧?谁也说不清楚。

楚国,边关

“咦,那边好象有人哦。”

“什么嘛,明明是车队!”

“那是什么人?”

“……打着面旗子,上书什么齐大夫晏婴。”

“晏婴?他是什么人?”

“不知道。”

“加强警戒!”卫队长及时地中止了士兵们的窃窃私语。

……

“快,士兵甲,上报朝廷,齐国晏大夫来了!”

“是!”

这一声回答,干净利落,荡气回肠。

楚宫

“报——!”一骑白驹,从滚滚黄烟中过隙,径入宫门。

我们很侥幸地从典籍中得到了如下信息。

“唔。”楚王说,“齐国么,呵呵,还好意思派人来这儿?”

于是一位大臣(甲)立即反驳道:“陛下,齐国,那可是很强大……”

“放肆!”晴天霹雳般一声断喝。“拿下!”拂袖而去之前,在另一大臣(乙)头上敲了三下……

于是乎,由大臣乙打头的智囊团在半夜三更时和楚王展开了讨论。

“说实在的,晏子他的确是楚国一位善于辞令的人啊。”或许,静谧的夜擦去了他的傲慢,但他旋即话锋一转,“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怎么办呢?”

一丝诡异的笑容漾在了大臣乙的嘴角。他低语道:“为其来也,如此这般……”

于是楚王拍手称快。

齐宫

齐王孤坐幽台,望断南飞雁。

“噫,也不知晏子怎么样了。”他自忖道。一会儿,又喃喃地说:“但愿他能平安地回来吧……”

楚宫

晏子面见楚王。他并没有说明来意,却极有分寸地同楚王聊起了什么金钱啦,美女啦,等等。咳,要说这些东西,楚王还是蛮精通的.。

话说得很投机。

中午,楚王在“称霸阁”上大宴,赐给晏子酒。

酒过三巡,楚王一个眼色下去,立马两个早准备好的小吏押着一位“齐人”来到楚王面前。

“报告长官,我们捉了一位齐人,请指示。”

“唔。绑着的那个家伙是干什么的?还有,你刚才说他是哪国人来着?”

“是齐国人,犯一偷窃罪。”

“好的,先下去吧。”

在这个过程中,晏子自始至终没插一句话,但我们不难想象,他脸色必定是很难看的。

“齐国人都善于偷东西吗?”楚王问道。

晏子略一思索,便离开了座位,有礼有节但不卑不亢地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我听说这么一件事儿。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但长在淮北,就成了枳子。这两种树叶子很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是水土不一样啊。现在人民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进入楚国就偷,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吧?”

说完,他扫视了一下四周,又坐了下去。看得出,这些即使坐着也和他站着时差不多高的大臣,已经深深地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已经被驳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了。

看到这种始料不及的场面,楚王也十分难堪,他很尴尬地笑了笑。没办法,他也只好自我解嘲道:“有贤德的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齐国

“消息永远跑得比马快。”此话不假。老百姓们簇拥着齐王,出城三十里迎接他们光荣凯旋的英雄。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4

前些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一课文,感受特别深刻。

课文主要讲了:春秋末期,楚、齐两国都是大国。有一天,齐王让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人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等晏子来后,关了城门,让他从洞里进去。晏子生气地说:“这是狗国吗?只有访问狗国才进狗洞。”楚王听了很倒霉,只好吩咐大臣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楚王见了,冷笑了一声:“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晏子说:“我国人多的是,只要把袖子举起来,就像一片云,甩一把汗,就像一阵雨……”楚王说:“那为什么让你来呢?”晏子拱了拱手,说:“我国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家就让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让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到这里来了。”说着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他笑。事后,楚王很生气,安排了酒席招待晏子,突然,两名武士押着一个囚犯,楚王问:“他犯了什么罪,是哪里人?”武士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问:“齐国人会做这种事?”晏子说:“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一到了楚国就做起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风俗之故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本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从此之后,楚王十分尊重晏子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赞叹道:“晏子真是伟人,一张嘴的几句话就能让楚王如此尊重他”。而我呢,平时没多少人尊重,那如何才能受人尊重呢?我想了想,暗暗勉励自己:只有好好总结经验,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长大后才能做个受人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