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故事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025/08/2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班故事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中班故事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中班故事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2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白鹅速度较快,嗓门,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活动思:

由于是园教研活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记背故事、找图片、在别的班级试上。活动一开始我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个个过程下来。第一遍故事的时候我边出示图片边讲,幼儿听的还挺认真,到后来几个环节幼儿就没多兴趣了,提了好几个问题幼儿都不是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的,整个课堂显得有点乱。教师教的很累幼儿掌握的也不好。经过课后其他老师的探讨才明白中班的幼儿已经能仔细的观察事物,但缺乏持久性,也比较盲目、肤浅,容易受干扰。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们兴趣不,就像我在课堂上让幼儿看图讲述,第一遍还好,到后来就像在唱“角戏”。这年龄段的幼儿对动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较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和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在第二次自己班硷开展教研活动是,我做了相应地调整,增加了难度,幼儿不再是枯燥的一遍又一遍的看图片听故事,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动手排图讲故事,然后再是集中听故事,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较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故事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整首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中亲情对话的愉悦,体验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背景图、青蛙头饰、小蝌蚪头饰、录音磁带。

2、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认识过小蝌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去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细尾巴。”

师:“春天,小河边的柳树发芽了,河里长出了绿绿的水草,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来呢?”(出示背景图片)

师:“小蝌蚪来了,他们在河里玩的真开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来扭去)

师:“对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细尾巴扭来扭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时,教师可提示:小蝌蚪,细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来游去真开心)

(2)理解第二句“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开心。忽然听到小鸭子在呷呷地叫‘妈妈,妈妈”。小蝌蚪听到也跟着小鸭子叫‘妈妈’,鸭子妈妈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的妈妈”。小蝌蚪着急地说:“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快点去找吧”。(边出事图片边讲述)

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东找找,西找找东游游,西游游)

师:“小蝌蚪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们可以说‘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怎样找妈妈的。”

(师生一起表演,教师提示幼儿“东找找,西找找,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在哪里呢?”并引导幼儿很着急地在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对话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心理多着急,如果我们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喊妈妈)

师:“是的,我们可以声一点喊妈妈,谁来试一试你心里着急时喊妈妈的?”(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变化,并做呼唤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传更远一点)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蝌蚪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录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师:“小蝌蚪和我们的办法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小蝌蚪一起喊妈妈,喊的时候响一点,慢一点。(全体起立,做呼唤状一起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

配班教师(幼儿喊第三遍时,带着青蛙头时跳出来)边跳边亲切地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妈妈青蛙”。(欢呼“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

2、幼儿通过看、听、表演学习整首诗歌。

(1)欣赏整首诗歌,幼儿安静、专心地听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叫《小蝌蚪,找妈妈》。

中班故事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4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后来妈妈让小蝌蚪明白了,快乐并不是拥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关心与陪伴。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并清楚的讲述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能专心倾听同伴讲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感受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环境创设和生活活动组织幼儿讲述自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做有礼貌的小观众》。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观众。

小结:

(1)要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

(2)别人讲完后,要热情的为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过演示和讨论,引导幼儿明确举办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须具备什么条件?

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过多种形式的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

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本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或者可以3名教师各负责一组、)

(2)各组介绍自己推荐的人选及理由。

4、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5、公布比赛结果,教师注意及时小结。

对于讲的较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幼儿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结:任何故事的结局都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有自己满意的结局,我们要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