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

2025/08/2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

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自主、合作研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

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

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

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 春节 元旦)

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

(一)、一读:读正确

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检查初读,随机正音:“苏“是平舌音,相机评价。

(评价预设:你第一位站起来读,不仅勇敢,而且读得非常正确,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表现。)

2、自主学习生字,师重点指导“爆”字的识记和书写。

(1)、指导: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汇报预设: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师补充介绍:古代爆竹是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使它爆炸发出声响,所以用“火”作偏旁。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二)、二读:读出节奏

过渡: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划出停顿号,标出重音。

1、师范读,学生按要求划节奏

2、同桌互相检查、练读

3、指名有节奏地读,相机评价

(三)、三读:探究词意

1、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了,读诗就要这样有轻重缓急、有停顿,再来读读这首诗,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师相机板书

(预设: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有: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

3、当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会采用哪些办法解决呢?

(学情预设:查字典词典,上网查找,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评价点拨:同学们都会学习,其实在古诗学习中,还可以联系诗句来猜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请大家用这些自己解决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词意。

5、汇报交流学习方法和成果。

(1)屠苏:是一种酒。(查工具书)

师补充介绍:屠苏是古代一种用屠苏草泡成的酒,到了正月初一这天早晨,全家老小面向东喝下屠苏酒,祈求一年身体健康。

(2)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根据“日”的意思来猜)

(3)新桃、旧符:即新春联、旧春联。(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

师补充介绍:古代桃符是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而桃符被称为春联,并用纸书写,始于元代,明代才开始流行。

[设计意图: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常用方法,而读也要力求体现层次性,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关注插图这一教材资源,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资料补充,进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精读感悟、交流诗意

1、古诗中的拦路虎我们已经扫清了,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看图,想想诗中描绘了古代过春节的哪些场面?和小组同伴交流交流。

(1)、学生读诗看图,想诗意。

(2)、小组合作交流,议诗意。

2、派代表说诗意,诵读感悟。

(1)、读悟一、二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导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幸福)

诗中的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觉?(暖)

紧扣“暖”字体会春风给人们到来的温暖感觉。

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相机评价)

(2)、读悟三、四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温暖的阳光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要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导读:是呀,新的一年使人感到充满光明和希望,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读读诗的后两句!(指名读、男女赛读,相机评价)

3、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沉浸在了新年的欢乐中,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强调“读”,正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

四、走进诗人、体悟诗情

过渡:其实,王安石写这首石并不仅仅是描绘春节的热闹喜庆,还有他更深的用意呢!(课件出示创作背景)

(一)、了解背景

1、学生默读背景资料,思考: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内容(预设:作者不仅是诗人,还是胸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当时王安石正在废除旧法、推行新政,但遭到一些官僚地主的反对……)

(二)、入诗悟情

1、学生自主悟情

(1)、带着你对诗人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2)、学生汇报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会抓“除”、“新桃”和“旧符”、“换”谈理解)

(3)、点拨:“除”字暗示着要废除旧法;而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则代表用新法代替旧的不合理的法规。

2、教师引导悟情

评价点拨:同学们很快就读懂了诗人的心,真了不起!在诗人心目中,他坚信新政法就像春风一样一定会给老百姓带来幸福,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呢?(“总”字)

引导:再看诗题“元日”,仅仅是指新年的开始吗?还暗示着什么?

点拨:诗题暗示着新政法的开始推行,可见,全诗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除旧布新的期望和决心。

(三)、师生满怀激情齐背诵。

[设计意图:一首诗隐喻一种情,一首诗暗藏一段历史。带领学生走进诗人,体悟事情,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建构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五、自选检测、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准备做些什么?(整理学生汇报)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推荐阅读王安石的优秀诗作《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体会诗人对变化之美、革新之美的向往。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作业,既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更是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这样安排,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进行了很好的检测。]

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补充写作背景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态度;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播放一组与春节有关的画面和播放《过大年》歌曲。

2、同学们,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个节日?(春节)

3、(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指的是哪一天,你知道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大屏幕出示“元”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在这个词中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二、检查预习,学习新字

1、同学们,诗中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学生个别朗读,师生互评。

4、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我们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爆竹:就是鞭炮(简介爆竹到鞭炮的演变过程)。

屠苏: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

桃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引导。)

6、学写“爆”字。强调右下角的.写法。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1)放爆竹(板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句当中知道的。

师:你能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吗?

生说,教师点评。

师:这一刻是多么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除了放爆竹,古人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

(2)喝屠苏(板书)

生:喝屠苏酒。

师:都有谁在喝屠苏酒呢?

生:一家人在喝屠苏酒,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

师: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教师指点。(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吧!

生说,教师指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还有什么习俗呢?

(3)迎红日(板书)

介绍古人年三十晚上守岁的习俗。第二天初一的一大早,人们推开大门,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说,教师板书“迎红日”。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4)贴春联(板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说诗句。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辞旧迎新。)

解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幅春联。教师板书。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感悟诗情,赏读背诵。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句诗一幅幅画,你从这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想象描绘画面。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谁能用一两个词来描述一下?(幸福、祥和、欢乐......)

2、是啊,多么幸福、祥和的一幅幅过年的图画啊,谁都被这这情景陶醉了?(我们、古人、作者)

(出示写作背景)当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他走在新年的街头,看到老百姓过春节热闹的景象,他此刻的心情如何?(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4、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5、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新知、谈谈收获

1、考考你:

(1)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2)说说“屠苏”和“曈曈”的意思。

(3)桃符就是今天的()。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六、作业

1、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还有很多,搜集几首读一读。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嘉放爆竹新

节喝屠苏年

号迎红日纳

长贴春联余

春庆

幸福祥和

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 篇3

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办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看到了什么?一岁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还能听到什么?

3、相机补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岁的故事。

4、读诗句,感受除夕的热闹。

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看到了那一幅画?

2、相机补充屠苏的.相关资料。

师:酒是暖的,还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体会“入”字再读,这幸福的时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苏酒,人们沉醉在节日的喜悦中。

4、再读,把你的体会送到诗句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

1、你给我们看的这幅图是?

2、“千门万户”还可以说……瞳瞳日是什么样的日?

3、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是——美好、详和、充满生机、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瞳瞳日!

齐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1、桃符是什么?金钥匙找到答案勾出来。

2、教师随机补充桃符资料。

3、换桃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走进王安石。从哪个字眼能体会诗人心中的企盼抽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抽背——齐背——

5、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每行诗句都写了过年的一种仪式,

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 下联:五更分二年 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 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板书:

12、过年 元 日

爆 苏 美好喜悦

换 符 辞旧迎新

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 篇4

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元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