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篇1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在本单元的要求是理解课文中的词义,能正确地运用常用词语说句子。通过看图理解句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基础训练的要求是正确朗读拼音字母,认识大写的字母。能正确地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能按句子顺序能把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加到句子中并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正确地给句子加标点符号。能把几句话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看图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式说、写一段话。
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死板,不会积累所学的知识,手语比较欠缺,和老师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根据学生情况我就降低学习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引导他们多多参与演示过程,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眼界,在讲解时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理解所学知识,特别注重手语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常用的一些基本手语能让他们理解词义和句意。从课堂教学情况看这四篇课文中的词义学生基本能理解,但是在课后问的时候却什么也不知道,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还没有调动起来,这在以后的字词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降低学习要求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把字词讲细讲准确,在课后抽时间和学生多交流,克服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在本单元内课文中的句子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讲解句子时主要是采用演示、看图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句意,但是学生和图、演示结合不起来,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导致学生脑子里没有所学知识的概念。尽管是课文但是我还是采取了看图学文的的方法讲解,即使降低了学习要求,但是学生看图的能力很差,不知道怎样看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困难还是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复习学过的课文,利用晨训前的一点时间督促学生朗读课文。
从我个人来说尽管投入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个人的业务学习抓的不紧,在学的时候也不动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特别是在评价学生方面存在着情绪化,有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很到位也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好,从中我也知道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由于个人的心情、时间等因素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调动起来。其次我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跟不上。其实我班学生的情况是最需要加强个别辅导,但是在这方面老是忙于个人事情,对学生的辅导缺乏耐心,致使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在本单元内对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也教给了预习的方法,但是在课堂中没有强化这一做法导致学生预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预习的作用。
由于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事情都得需要老师去跟,因个人的精力有限,未免很多地方跟的还不到位,使学生的成效不大。从基础训练的练习中看学生没有养成看题目的习惯,不懂得题目的要求,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没有记牢,完成各类练习题困难较大,今后在答题的格式方面还需要重点指导。在后面的单元中我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预习的方法,努力克服在这一单元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多想些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篇2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阳光的颜色就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呃。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是这么回事,虽然《秋天的雨》被许老师试上过,但我上得课很不成功,学生显得疲惫,朗读很不起劲儿。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地想了想,一是星期一大家还未恢复状态。二是我自己被他们的`吵闹弄得不胜其烦,停下来整顿了好一会儿纪律,大大破坏了课堂气氛。而且,我自己的语言渲染突然变得那么地苍白无力。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喊:"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
感谢上帝!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丁雅萱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和我们玩儿一下再走呢?"她大概还在想课上的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不过你没注意。比如它‘呼’地一下摸了你的脸,‘唰’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开心地笑了。
回到办公室,丁雅萱的话在我的脑中反复盘旋,挥之不去。"为何不和我说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没时间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这个上课爱吹泡泡的女生。也许,下课了,放学了,她又要被推进作业的漩涡里,根本没有时间玩。
嘿!我的孩子们自己已经找到了良方。下课了,孩子们放下笔记本,来到走廊上,闭着眼,"哇?我听到了风声!""我听到云跑步的声音。"
听着听着,我呵呵地笑起来。从未有过的开心!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篇3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篇4
第三组课文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么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根据课文特点,对话较多,在教学中我也主要抓住对话通过朗读、表演、讨论来学习。如《南辕北辙》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得意无知,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朗读体会人物特点,让学生认识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同时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含义以及比喻义。记得当时我让学生讨论了“害死大雁的是谁?”这个问题,紧接着解释了惊弓之鸟的含义。这里处理不当,没有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出比喻义。或者顺势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画杨桃》我主要抓住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两次对话来体会他们不同的反应以及老师的不同反应。同时以父亲和老师的话为难点来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在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时,可能是引导不到位,学生答的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不要嘲笑别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之类。总是重复说,总是不能答出精彩。当时似乎又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又是我说出实事求是。是同学们积累词汇不够?是我执着于他们要答出更准确的道理?还是朗读体会不够?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自读课文,我讲得也比较简单,自读、学习词语,就抛出几个重要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小徒弟会受到称赞?”让学生自学,然后反馈。现在反思,应该要让学生再说说启示。不过还是一个老问题学生在反馈“为什么小徒弟会受到称赞?”时,又只是讲到表面的他画的好,让人觉得有很多骆驼,他画了“一只骆驼……另一只……”。只有李奕初说道他的画有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让人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骆驼。没有更深刻的想法了,甚至没有人说道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孩子们是没词汇么?后来我引导也说不出更深刻的想法……创新,智慧,多想多动脑,他们也想不到?那估计让他们回答启示还是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