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2025/08/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篇1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

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己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篇2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增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着的提高。事实上,不仅在教学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具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对待事业要真;对待社会、对待祖国都要有一颗无私的、纯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说真做,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么,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篇3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我不禁反思从教以来的得与失,我问自己:作为教师,我的幸福感来自何处?是学生好成绩?是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还是自我提升的那些收获?我身边的同行朋友们也会有这样迷茫的时候。肖川教授的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了教育的魅力,从教以来的点点滴滴幻化成美好的画面,涌现脑海。我不正是付出了智慧和真情才收获了这些美好的点滴吗?

这本随笔九章,肖川教授娓娓道出一名教师该如何面对繁重的教业,承担教学的重责,获得教育的幸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思想享受教之乐、能读会写表达教之乐。

《教师的解放》一章,肖川教授列举了教师负担过重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几大原因。这些情况确实也存在,但是他给的建议特别好:既然不能改变整个世态,何不从自身改变。“当然教师自身也有调整心态、校正观念、提高素质、自我解放的必要。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昂扬、乐观、向上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是所谓的“境由心生”。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然后在教师自身的修炼和尊重学生的思想方面去告诉教师们如何解放思想享受教之乐。这些站在教师的角度的阐述深深触动了我。

一名教师如果固执于成规,只能搬、照、仿,缺乏自己的思想,很难形成自我风格。我们希望孩子是独立、自主、创新的人,而我们如果不从自身开始解放,怎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教师自身的解放才能让我们把教育的视角从课堂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到关注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的需要上来。以前听过这样一种言论,“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影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穿衣打扮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强力的影响。记得,我们开校运会的入场式,基本是班主任走在班级队伍的前面,同事们讨论说,学生们走路的气势、动作和班主任真的有相似之处。

《语言的世界》一章提到的“写作的意义”让我很好地理解了班主任工作室有关多写教育随想的要求。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其次要会在反思中进步。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管是有效的经验还是反面教训,都是教学的宝贵财富,在反思中获得进步。肖川教授认为“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如果你的确付出了心血和真情,那你一定有成就感,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确实如此。当我有感而发地想表达当时的想法起,从拟定题目、列出提纲、翻阅资料,再一个一个文字敲出来的这么一个过程,到最终一篇文章呈现在自己眼前,那种满满的成就感只有当事人才可以体会到。

有一位老师很有意思地将肖川先生的书名与章节串联起来,让我很感动。“找到教育的方向,才会明了教育的意义。运用教育的智慧,才能获得教师的解放。纵横文明的星空,翱翔语言的世界,释放心灵的阳光,表达自由的言说,品读书的芳香,这就是《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很好的注释,借用在此表达我的感受。

合上书页,目光再次锁定在扉页上:《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的,付出真情和智慧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篇4

文如其人,书如其名。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来源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为师,意味着我们此生将用灵魂牵着爱,思绪纤细至无形。静夜里,当他人都已安详而坦然的沉沉睡去;我们的案头依然烛光摇动。为了那些纯净的心灵,我们一次次攀岩在不同的教育“革命”中,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无悔来祭典。这也许就是所谓教师的幸福吧!我们的韶华将悄悄走过,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师爱在左,执著在右,在教育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都是幸福!”

拜读完肖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让我对胜任教师这个职业更加自信了,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责任,做好老师是我的要求。心甘情愿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无爱的教育是可悲的,爱能让寒冰般的心融化,能让阴霾的脸绽放笑容,能让筋疲力尽的身躯精神抖擞,爱是一副良药,能医治教育中出现的病症,爱是阳光是雨露,能甘润孩子们的心灵,照耀孩子们不开心的角落。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年龄小,而且还住校,面对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除了在生活上还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我们班的郭吴炎和刘城志因为一片纸打了起来,我本能的走到他们身边,问了一句:“你们的作业记住了吗?”连问了好几遍,没有人搭理我,过了一会郭吴炎不耐烦了,很厉害的说“没”我当时有点懵了,是不是我那句话问的不对,还是孩子觉得很委屈,我也想不明白,过了一会,我把孩子叫到了办公室了解情况,孩子终于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想让别人管,只想自己心里舒服就行,我问他作业怎么办?他说了一句让我很不理解的话,我想写就记作业,不想写就不记作业,后来我给孩子沟通交流得知,家长对其影响较大。我把孩子的家长也交到学校来,通过交流孩子的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经常对孩子暴揍,后来我给孩子说作业,孩子一遍记不住,我就在给孩子讲一遍,两遍记不住,再讲一遍,一直讲了五六遍,孩子终于记住了,我又让孩子重复了一遍,家长把孩子带回家了,晚上家长打电话给我说,白老师,你让我知道了怎么教育孩子,孩子通过你的沟通也教育了自己,今天的作业他写的非常好,谢谢你。听到这番话,我为我高兴,为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高兴,每教育好一个孩子我都很开心,是不是我很没有出息,但这就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因为一些事情请假了,第二天一个孩子跑到办公室,白老师,你昨天怎么没给我们班上课啊,昨天一天没见到你,可想你,听到孩子话,我感觉非常幸福,这可能就是你所谓的回报吧,这样的回报我希望越多越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孩子们对我的感情怎么那么深,我只觉得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爱人爱己爱学生,这就是真实的我。

为师八年,爱与己始终相伴,智慧使教师成长加速,真情铸就了一个个鲜活的师魂,感谢爱,感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