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

2025/08/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1

第一次读《悲惨世界》还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虽然不能领会名著里博大精深的哲理,但却疯狂的喜欢上了它。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情有独钟。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不仅以细腻的文笔铺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最低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爱,善与恶进行了描绘。我不由想到故事结尾处:

“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树立起了人们心中属于善良的丰碑。”

我在为他的命运担心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人们回变坏?冉阿让之所以如此善良和蔼,乐于助人,得益于迪捏教对他的影响。他送给阿让的烛台好比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坎坷的道路。但是,在阿让被送进监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给他饥饿的姐姐的孩子偷一块面包。他的内心已经被善良所占据,没有任何杂念。

阿让帮助的得纳好几次,但是他的本性并没有改变,他为了钱不择手段,也许在他的童年就已经沾染了恶习,已经无法改变,无可救药。

每个人都有爱。但是有些人只是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的人,那些值得可怜值得同情的人,由此看来,阿让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正是因为有这些卑鄙小人,才让我们的社会蒙受羞辱。比如一些贪赃枉法的人,还有小到考试作弊的人…….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2

这三册书一共130万字,10天读完。说“艰苦卓绝”有点夸张,不过啃完大砖头真心不易啊。

整部书容量庞大,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新旧政权的更迭、两种社会制度的转变下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特别是详细描写了底层百姓的穷困生活。通过一个苦役犯冉阿让的经历穿起了这个悲惨世界。

读长篇名著事件很辛苦的事,很深刻地东西读不出来,非常影响对这部书的理解。雨果的长篇大论跟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多错多”在这里并不适用,大师的长篇大论不仅不拖沓,而且精彩得很,整部书结构精妙,情节抓人,不忍释卷。

喜欢历史的读者会很喜欢听雨果讲历史,在每一段需要介绍背景的章节前会细述相关的历史。可惜作为历史盲的我只读懂了滑铁卢之战,

对这部书不敢妄论,只谈其中的一小点。

贫穷,是这部书关注的`一个重点。

当人陷于穷困,所有的原则和感情全都抛弃了。为了一块面包可以放弃一切。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

德纳第把两个年幼的儿子送给马侬,每月收10法郎。马侬用这俩孩子替换她死去的孩子,为了每月敲吉诺曼老头80法郎赡养费。

德纳第把大儿子伽弗洛什赶出去流浪,因为养不起。

德纳第太太的母爱仅够给两个女儿用,三个儿子得不到一点。

大儿子救了老爹,老爹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别人提醒他,他只是说:管他的,不见得吧!

但是小流浪儿伽弗洛什好几天没吃饭,还会把一个苏的面包分给两个小可怜,会带他们去他的小窝睡觉。

冉阿让不断受到各种不公正对待,然而汴福汝主教的善感化了他,后来他一生都用诚实、充满善意对待生活。

可以贫穷并不会改变所有人的品格。

人之初,性本善,伽弗洛就是实例。当人性被扭曲,变恶,依然能被善感召,正如冉阿让。

无论经历多少,还是要相信人性,相信人性本善。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3

冉阿让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了5年苦役,但是又因为屡次越狱加刑了15年,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开始仇视人类对他不公。在刑满释放时,没有人接纳他,只有主教接纳了他,同意让他留宿,但是他非但没有感激主教还偷了他的银器,主教宽容了他,用他知道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后来因为功绩出众被任命为海滨蒙特伊市长,因为“尚马秋事件”自首归案,并被判处了终身苦役。后来又巧妙地逃脱了,他又按照芳汀的请求,接回了珂赛特,把珂赛特抚养成人,后来珂赛特又和马吕斯结婚,而冉阿让也揭发了自身的罪行。

然而这篇文章为什么叫做《悲惨世界》呢?我认为1、这篇文章写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苦,而冉阿让也是那个时代穷苦人的缩影——即使自身再努力劳动,也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让人有一种饱一顿饿两顿的感觉,那时一项数据表明:伦敦一天会发生5起盗窃案,其中有4起是因为饥饿直接引起的,这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人一定是忍饥挨饿的;2、这篇文章不仅写人们忍饥挨饿的而且写了社会的昏暗;3、这篇文章中芳汀是那个时代未婚先孕母亲的缩影,她把女儿放在德纳第夫妇家,而且每个月寄钱过去,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女儿不仅没有过上好日子,还被德纳第夫妇当做奴隶使用,后来芳汀被开除工作,惨死在医院里。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4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者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这部杰作描写了法国各阶段人民的命运,反映了法国的现实生活,歌颂了人们的纯真与善良,批评了上流社会自私的丑恶现象。

当我重重地把书合上,冉阿让那淳朴,诚实的`面庞总清晰的浮现在我脑海里。他好像在诉说他的心事:“我真的想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为什么沙威警官就不肯相信我,老天为什么就这样折磨我!”我的心在滴血。是啊!为什么老天就如此对待冉阿让?他没有理由要承受别人的打骂和嘲笑。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和这么可怜的人作对!

后来,冉阿让当上了市长,人人都很敬佩他,在人们心中他就是一个大英雄,可不幸的事再次降临在冉阿让身上。居然一个在地上捡了个苹果的人,被误认为是偷,还逼他说他就是冉阿让!冉阿让知道了这件是后,他不由自主的架着马车奔向法庭,在着一百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中,他不知用了多少劲儿,受了多少苦终于在退庭前赶来了,他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自己是冉阿让,结果他又被捕了。读到这,泪珠不知不觉的蹦了出来,这么好的人,难道还不是好人吗?他愿意改过,愿意为毫不相干的人顶罪,至少他已没有那种做坏人的心思了,苍天啊!为什么要对无辜的冉阿让下此毒手!

悲惨的冉阿让没事的,总有一天人们会看出你的好!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5

“他安息了。他活着,尽管他的命运曲折离奇,他死了,只因为失去了他的天使。生死由常,就像白天离去夜晚来临。”他,就是雨果笔下的一个伟大的苦役犯。

他仅仅是因为偷了一块面包,一块小小的面包,让他做了整整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憎的是他还被带上了黄色护照,让他终身无法自由。他也曾想过要一直错下去,当个小偷,可是,他被神甫伟大宽容的爱感化了。如果不是神甫,他可能依旧是个小偷,依旧遭受大家的唾骂。但他在神甫给予的爱中,明白了爱,懂得了爱,学会了去施予爱。他无私伟大的爱,终于使那些因为他从前是个苦役犯而嫌弃他的人真心去感激他。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使般,充满爱于伟大的灵魂,一个值得所有人敬佩的灵魂。冉阿让虽然死了,因为他的天使----珂赛特,已经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他也失去了他的珂赛特。但是,他不是痛苦的,他已经为曾经的过错赎了罪,也让很多人得到了他的爱,在那个黑暗的世界留下了他永恒的足迹。

冉阿让在别人的误解和恶待中,从不去恨别人,从不去计较,从不以其人之道换治其人之身。而是用他那颗虔诚的心,用他真挚的爱,去给予每一个人爱和感动。认真想想,现实社会中,能做到和他一样,用爱去对待一切的人,又有几个呢?沙威探长宁死也不再抓冉阿让;马利尤斯因冉阿让的救命之恩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珂赛特因冉阿让的收养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冉阿让的爱,都得到了回报。现在好多人都因为周围人的不理解,而厌倦了世界,讨厌所有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不过,现在我一定不会了,冉阿让让我知道,在他施予爱之前,他也只不过是暂时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和爱而已。他却没有迷失方向,靠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这些。我相信,我也只是暂时失去了别人的理解而已,我只要也和冉阿让一样,用爱去对待这些,就一定能重新获得理解的,一定!

冉阿让,他让我懂得最深的,就是---爱,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