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早》读后感

2025/08/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早》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早》读后感 篇1

“诗仙”李白曾写过一首愉悦的诗歌,那就是我最喜爱的《早发白帝城》。诗人用欢快的笔调,用常人难以匹及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唐代白帝城图景。

诗的首句“彩云间”是写早晨的景色,由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那一片一片的彩云,迷住了诗人的眼。江边的两岸青山高耸入云,像一条巨龙,穿过了彩云之间,这是何等开阔的气象啊!年轻的诗人,满腔抱负,站立在这美景之中,仰望天空,心中定有说不出的.愉悦。心情的愉悦,定也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妙诗句。想想看,那疾速奔腾的长江水一下子就把年轻的诗人送到了他向往的地方,这是多么大胆的写法啊!

诗的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令我好像听到了猿猴不停啼叫的声音,清脆动听;又好像仰望到了一排排轻舟奔涌在激流上。这场景,令我叹为观止。

唐代的李白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诗,不,这何止是诗啊,这简直就是一幅画,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任何人在品这幅画时都会沉醉的!

《早》读后感 篇2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我对文章感触最深的就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一边为父亲抓那些稀奇古怪的药,一边还要坚持上学不迟到。因为家庭的变故,小小年纪就要挑起生活的重担。我想:“在那些艰苦的日子的日子里,每当先生气喘吁吁地准时跑到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很开心,因为先生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而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不要说为爸爸妈妈分担忧愁了,就是自己还要妈妈把饭做好,我才磨磨蹭蹭地起床……想起这些,我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啊!

以后,这个早字不仅仅“刻”在了鲁迅先生的心里,也“刻”在了我的心里。我要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就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早》读后感 篇3

开学以来,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学了五篇课文。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早》。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吴伯箫。主要写了:作者在深冬时访问了“三味书屋”。先写了屋里的陈设,然后用梅花过渡,很自然的写出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鲁迅竟如此的'勤奋!预习这一课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查了关于鲁迅的资料,我已惊呆了:他,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每天,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不停地工作着。连节假日也不例外,而且,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他,没有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忘为我们写日记。翻译文章。

读了这篇课文,我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己:做作业时,有时会被一些小事物吸引住,不专心。鲁迅先生只迟到过一次,而且马上改正了,可看看我,迟到了多少次,全都是因为早上太懒,不想起床……

通过这篇课文,我悟出了许多道理:大家一定要学习鲁迅珍惜时间的精神,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时间浪费一分钟。还要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

《早》读后感 篇4

在我们学过的第一单元中,我非常喜欢第三课《早》,因为这是一篇少年励志的文章,它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时时早,事事早”的道理。

课文中介绍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少年时期的一件事情。鲁迅先生自小在书塾学习,平时一直很勤奋,但是有一天他的父亲生病了,鲁迅先生因为给他的父亲买药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批评了他:“以后要早到。”虽然他有点委屈,但是他没有解释,只是默默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以后不能迟到,做什么事情都要提早准备。

这件事情也深深的触动了我。因为我每次周末写作业都是拖,总是感觉有两天时间,晚一点也没关系,结果拖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匆匆忙忙完成作业。自从看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早”,早点做作业,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准备,可以复习本周学过的知识,预习下周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完成作业后,痛痛快快的玩耍,帮妈妈做家务。真是一举三得呀!

鲁迅先生学习蜡梅花做“东风第一枝”,我要学习鲁迅先生,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一个“时时早、事事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