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居里夫人》读后感

2025/08/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居里夫人》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1

寒假期间,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居里夫人传》。读完这本书后,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感觉到我找到了学习上的楷模,生活中的榜样。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贫穷的、屈辱的。她1867年诞生在荷兰一个普通人的家庭里。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居里夫人虽然家庭贫寒,但她不放弃,努力拼搏,在工作上不懈努力,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最终发现了镭。

居里夫人有着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谦逊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是一位坚强、高尚的伟大女性,唯一未被荣誉摧毁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一但取得好成绩就骄傲,不再努力学习。而居里夫人就算取得天大的成功、奖项,也不会为它们所迷惑。

这本书中,有句让我感动的话: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发明镭,是因为她制造时机,让自己有时间去研究、去实验,而不是在那儿抱怨时间太少。有理想我们就要努力奋斗,不要留有遗憾。以后,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的精神,树立目标,努力学习!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2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它是法国获得过两届诺贝尔奖的人,这本书是她写自己的生活的。

在她十六岁时就读完了波兰中学,不但在巴黎大学当了女教授,还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医生是十分坎坷的,早在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这对她来说是多么大的大的打击呀!但她不但没有屈服,还同丈夫一起炼出了镭,就在他们高兴时,丈夫又遭遇了车祸,虽然她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但她还凭借自己的毅力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就是一位这样的女性,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挫折,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打击,还是依然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种精神多让人敬佩,又让多少人自愧不如,我们都因该向她学习,学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3

在假期里,我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书中一共分了5个部分,分别是“悲哀年月”,“在高等学府的日子”,“相遇”,“家庭与科学”和“美丽的光”。

从书里,我了解到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夫斯。她出生在波兰的华沙,当时属于沙皇俄国占领区。她从小生活在悲哀当中,但她毫不屈服。由于玛丽能过目不忘,所以,她很小就和姐姐去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玛丽获得过中学金质奖章和物理、数学学位。大学毕业后,玛丽当了一年的家庭教师。 正式工作后,她成为了科学家。结婚以后,玛丽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明了“镭”!

最令我吃惊的是书中的这一段:“玛丽以巨大的耐心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个实验,总共做了不下二十次,可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做了5次,就应该有点厌倦了,可居里夫人却做了二十几次,我真被她的耐心所惊呆了。我想,如果我们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事有耐心,并且还持之以恒,那就好了。居里夫人非常喜欢读书,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像居里夫人一样,当一个科学家!

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也当上了一个有名的科学家。像居里夫人一样,为人们做出贡献。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4

暑假里,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拜读了《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读完后,我被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

居里夫人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在她9岁那年,她的母亲不幸去世,这对于年幼的居里夫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一场灾难啊!不幸的经历仿佛是一个个锻炼她意志以及成全她最终走向成功的台阶。也正是童年的苦难生活成就了她超人的品质,生活的清苦和煎熬磨折了她对真理的不懈探索,荣膺的若贝尔奖的桂冠挽留不住她继续钻研的脚步。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忍受着生活的痛苦和煎熬,与自己的丈夫皮埃尔一起研究提炼出了钋和镭,因此获得了一枚诺贝尔奖。随后又成功分离了镭,获得了第二枚诺贝尔奖。因此,居里夫人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正所谓“弱者做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居里夫人选择了做一位强者,她愿意创造奇迹,愿意做征服世界的强者。

居里夫人的这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创造发明的精神,坚忍不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让她一生两次站在了诺贝尔的领奖台上。让我增加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和顽强的精神,学习她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追求、去探索,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排除困难,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