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第6单元主要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
2、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悬念导入:
1、师:春天到了,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来,第二天,小朋友们有的手里拿着红红的桃花,有的手里拿着嫩嫩的桑叶,有的拿着细细的柳枝,还有的带来了青青的小草。只有小丽手里什么也没有……同学们,小丽怎么会没完成作业呢?她会不会挨批评呢?你们想知道吗?
[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通过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小丽的特别的作业。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文识字
1、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
(2)在读课文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呢?谁来介绍介绍好办法?
2、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用电脑课件出示本课带有生字的句子。边读边简单指导朗读。
(3)开火车读词
(4)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识字情况。
三、游戏巩固识字
找朋友对卡片
[学习之余,做个游戏,既让学生休息,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
四、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小丽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2)通过自己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小丽的作业到底是什么呢?
(3)她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4)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五、听音乐,看课件,感受春天的美。
[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你想对小花、小草、小鸟……说些什么呢?
[结合自身谈谈在环保中,自己应怎样做。]
(4)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六、扩展延伸
你能写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话,提醒每一个人吗?
[课外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的知识与能力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三)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2)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
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
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五)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六)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