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
傅雷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傅雷对孩子管教之严,他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去探造,去成就他们的未来。这种家庭教育相当危险,然而这种教育对傅聪、傅敏却成功了。这足以说明傅雷夫妇是伟大的教育家。傅雷夫妇同我们的父母一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关心。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他们的.良苦用心值得人们用心体会。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件小事跟妈妈吵了起来。一气之下,我赌气的出了门。在路上我看见一对父母正跪在一家门前。于是感到十分疑惑,便上前询问。原来这对父母的唯一孩子被这家人撞到,他们上法院寻求帮助。但是这家人仗着自己有权有势,硬是把他们的告状打压了下来。这对父母无奈,只好跪在这里,请求他们承认自己的过错,为自己的儿子讨回公道。他们就这样跪了一个下午。此时,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想着刚才的自己因为一点儿小事跟父母吵了起来。然后一气之下,竟然出了门。我对此感到十分愧疚,当时我就在想:“天下的父母都这么可怜,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照顾他们的孩子,他们真的十分辛苦。”妈妈现在应该很担心我,我应该马上回家,免得又让他们瞎操心。”于是我立马往家跑,到了家里,我发现妈妈正着急地想要出去找我。妈妈看到我之后,十分兴奋。我把刚才看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向妈妈讲了。此时,我的心中却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去寻求父母的帮助,他们是拥有丰富经验的长者,是他们教会我们做人的底线。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不停给予我帮助;是他们在我伤心时,不停的安慰我,并告诉我解决的办法。在我成长的道路,因为有我的父母,我的生活才更加绚丽多彩。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2
差距是什么?差距就是当你在所谓的“放松”时,别人奋笔疾书;当你在迷茫时,别人确立了正确的思想。——题记
如何做人
读了《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想要报效国家,都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做人?怎样做人?只有你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大地发挥你的能力,才能成就个人,才能报效国家。
《傅雷家书》是作者傅雷教育儿女的书信,其中就提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人要谦虚,获得大奖不骄不躁,虚心请教,才能更好地补充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务,不急于求成。
细节很重要
傅雷先生在书中曾教导儿女生活中的礼仪要得体。比如:“在不用刀叉时,手应放在餐桌上,而不能放在腿上和餐桌下,刀叉不能发出声音。”这些生活细节体现着一个人的涵养。礼仪得体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人生的最高境界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讲的是傅雷先生教导儿子傅聪时,告诉儿子弹钢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琴声响起,人们随着琴声的变化哭笑无常,不时变幻。而弹琴者应像率领千军万马那样沉稳如钟。感情不够深切,曲子就不够味,就显示不了它的本质。人生亦如此,面对着生活的喜怒哀惧,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沉稳如山呢?这段话让我受益匪浅。
人生启示
傅雷先生对儿女的谆谆教诲成就了他们,一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他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女迷茫时指引方向,谨戒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儿女以后的人生铺垫道路。
我从中体会到傅雷先生教子深切、父子情深。在严厉的教育中彰显对儿女的爱。《傅雷家书》这样的一本好书启迪了青年人的思想,像良师益友般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放弃,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人民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礼仪得体的'人。
《傅雷家书》好似大海中的灯塔,在迷雾中引导我们前行;它像我们的良师益友般传授为人处世的经验,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3
前些天上网和一名做了主播的学生聊天,她向我推荐《傅雷家书》,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4
合上《傅雷家书》,轻轻地呼出一口气。蓦然想起老师在教《傅雷家书两则》时,自己很懵懂地阅读,然后分段及抄笔记。过后,我并没有很深的感悟。今时今日,我把《傅雷家书》认真地读完后,才发现它所蕴藏的魅力。也许,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太小了,很多东西都不懂。
年少的我,不懂得父爱的可贵,也不晓得父母对我的在乎。直到现在,我背井离乡,远在他方,倍偿世间辛酸苦辣时,才发现家是最温暖的港湾而父母对自己的爱原来是如此地深且珍贵无比!
有一回,我寄了一封家书回去。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晓得父母收到我的信后,会怎样呢,会不会怪我写得不好呢?后来,母亲来电话,说收到我寄回的家书,并说他们的心里很高兴。母亲还说,你写的信很感人,你爸看完后,一个大男人居然被你这个死丫头给弄哭了。母亲还说了好多好多关心我的话,还带着一点祈求语气问我,有空时可不可以多写点书信回来,你爸***都不会上网不会发短信也不会上你们口中所说的QQ?电话的这头,我说没问题。放下电话时,眼泪在眼眶里一点点打转。心里总觉得对父母的亏欠,实在是太多了。我没想到,短短的一封家书,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原来,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是占了那么大的.地位。原来,父母想要的不多,只是,我还没注意到。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傅雷家书》让我明白到,亲情,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伟大的。我想象不出,当傅雷夫妇决定离开人世时,他们的内心该是多么悲痛呀。尤其是让傅雷夫妇割舍亲情而远去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时,他们是否在一瞬间痛得撕心裂肺呢?而我,只能深深叹息一声,深感世道的不公。
曾经年少不懂父母对自己的爱,如今成年要懂得珍惜与把握。孝顺父母,珍惜亲情,从小事做起,更从心灵出发。能够和父母一起朝夕相处,伴他们左右,伺奉他们,那是,一种无言地温馨与幸福,更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5
《傅雷家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家书类文学作品。过去我浅显地认为家书一类的书籍没什么可读的,无非是一些琐事,但是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发现自己实在是浅薄。这本书收录的傅雷与儿子傅聪的书信往来,生活琐事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关于艺术的、生活的以及如何做人的。从傅雷给儿子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的.要求很严格,不仅是艺术层面,更多的是为人处世。傅雷认为要先做人再做艺术家。
在生活上,傅雷会关注儿子的各种细节并从中发现不合规矩的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
比如收到邮寄的物品要在信中提出,是对他人的尊重。比如用什么样的话语跟朋友沟通更合适。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不是要成为一个演奏家,而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傅雷教育傅聪要多写作,思想在脑子里跟写出来是不一样,同样对自我的反省和检讨也要写出来,书写的过程能让认知更加深刻。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就是经常脑子里有些想法,但是只是想想,当我尝试将想法写出来时我发现随着写的过程,我的思考更加深入,同时我也会斟酌语句,这一点我将继续坚持下去。
《傅雷家书》很适合从事艺术的人好好阅读,傅雷在书信反复强调一点,艺术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要哀而不伤,要学会克制,而不是肆意地借助艺术宣泄。虽然我不从事艺术,但是随着年纪增长,我愈加能够体会傅雷的思想,我更容易被那些对情感有所节制的艺术作品所吸引,能够引起我更深的共鸣和思考,久久难忘。
看《傅雷家书》让我总有一种被教育和训导的感觉,傅雷对傅聪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那是一种能触动我心灵深处的说教,让我也不禁按照傅雷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想这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我愿意在生活中去实践一部分傅雷的教导。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读书对我有这么大的影响。尽管我不会成为艺术家,但是我希望可以成为傅雷口中的人,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