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2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再教设计。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网络,但图1-5、图1-8的直观教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归纳的结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总结缺乏主次、有序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如:
1.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得电子(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
失电子(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氧化性→被还原→还原过程→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性→被氧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还原性。
失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氧化性。
随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知识网络: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性质)(实质)(特征)(变化)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很明显学生对8个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识结构,造成概念的模糊、杂乱无章。既不方便于对概念的记忆,在解决问题时又不能准确无误地提取相关概念,相应的技能也没有形成。从学习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就是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未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把他们的结论和合理的结论做了简单的比较,未能深入讨论、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
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能利用课前查资料积累的知识准确的回答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规律。于是,我及时设置练习进行巩固,结果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记忆上,未能真正理解规律的内涵。此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4组概念,并让他们对比总结出的规律,这样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判断运用,但还不够熟练。我让他们把刚才的规律变成“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然后让他们谈新的认识,很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与前面的区别。接着,我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分析规律中蕴涵的其它意义,有些同学能够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我启发学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对比“升、失、氧、还(剂)”,不难发现规律中的第三个字“氧”包含有三种含义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这样学生便认清了规律,并能理解、掌握、运用于解题中。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未能将新课程教材体现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注重方法、能力培养的目标很好的贯穿于教学中。同时说明我对新教材还没有吃透,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对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地去学习、钻研。
经过反思,我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3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课堂上没有新内容,重在复习归纳初中的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内容少、难度不大,但非常必要。通过对两个反应(Fe2O3+3CO==3Fe+3CO2和CuO+H2==Cu+H2O)讨论,说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分类不够全面,也不完善,从而转入到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并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尖的概念,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没有得氧、失氧关系,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符号都不会,哪里谈得上反应类型,所以虽然知识简单但课堂上还是不能急于求成,注意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中适时复习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将常见反应进行归类,使学生大脑中和知识系统化,再通过对某些反应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知识的多样性、适用性及局限性,从而增加其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下节课奠定基础,为此可补充一些练习,如:
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等等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4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帮助并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此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帮助并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此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5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人对《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课后反思如下:
1、得:
这节课复习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从得失氧入手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再进一步挖掘化合价与电子转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本质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过程使学生能由表及里认识事物,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一次体现和应用。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中适时使用双线桥法,从得失氧、被氧化被还原入手到化合价升降到电子转移,为下次课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打下伏笔。
2、失:
在复习时没有把氧化剂还原剂概念给出,却运用了学生初中所学的浅显知识,指出了部分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有点分散本节的重点了,也使得部分学生对此概念没形成认识,使本节的难度加大了。
3、改:
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只字不提,使学生从两个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