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荔枝读后感

2025/08/2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荔枝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荔枝读后感 篇1

今天,我阅读了《荔枝泪》这篇文章,这个故事十分感人。文章中主要讲了渝鄂交界的小山村里十分贫穷,调来的几个老师也因为这里条件苦离开了。岳老师也来到了这里,她被孩子们的真情所感动,决心要留在这里。一天上课,老师讲《荔枝泪》这生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杨朔有名的美文,可惜同学们都没有吃过荔枝。岳老师抽空去城里买了50元的荔枝。可是她回来时,不幸被山洪卷走,只留下那十斤荔枝……

山里的孩子与岳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和对老师之间浓浓的“师生情”都令人感动。第一天课上,所有的同学都拿了一根柴棒,他们大声说:“我们每人拿根干柴,老师您就不用上山砍柴了。”第二天上课,他们每人拿了一纸袋菜,有腌菜、洋芋块,他们大声说:“我们每人拿一点菜,你就不用种菜了!”一根干柴,一块土豆,一袋腌菜都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爱;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为老师着想,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呀!

这篇文章震撼了我的心,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更令我感动!“10斤荔枝,谁也不愿动一颗,三十多个孩子噙着眼泪对着大山呼喊‘岳老师,你回来啊,我们不吃荔枝了,我们要你!’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山野回荡,久久不息……”这十斤荔枝,是老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将十斤荔枝背回来,岳老师只能吃背包里的干粮,饿了吃,吃了再走,为了学生,岳老师甘愿放弃一切,甚至生命。岳老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不怕困难的精神令山上所有的`同学感动,同时,也让每一个人都潸然泪下。

荔枝晶莹剔透。香甜可口,就像文中的“师生情”一样洁净,甜蜜。老师和同学之间,都互相传递着一种伟大的爱,一种无私的爱。也正是这种爱,让岳老师留在了这个贫穷的地方;正是这种爱,让同学们留下了感激的眼泪。

是啊!这就是真情,一种伟大、无私的“师生情”。

荔枝读后感 篇2

这学期李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有意思的课文,有的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引领我们去神奇的太空中遨游,还有的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荔枝》这篇课文,因为它教育了我今后怎样去孝顺长辈。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写的。他在二十八岁那年,每月工资只有四十二块半,但他每年在吃荔枝的时令里,总要买几斤新鲜的荔枝给母亲尝尝鲜。这个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母亲去世。虽然母亲舍不得吃一颗,都让给了小馋猫孙子吃了,但作者这种孝心足以让人敬佩!

学了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自己,平时都是妈妈把吃的,穿的,用的准备好了给我享用,而我还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没想过为妈妈做点什么。就说那次春游吧。去春游前,妈妈带我和弟弟去超市买了满满两书包吃的,喝的,临出发前妈妈又给我们每人一百元,说是让我们自己买点纪念品什么的。当时我拿了钱还觉得比别人的少,毕竟这钱不是我自己挣的,花起来不觉得心疼。春游时,我见到别人买这个我就买这个,见到别人买那个我又买那个,买了一大包好玩的.带回家。晚上,当我把这些“古董”从包里拿出来炫耀时,妈妈看见了,凑过来问我有没有她和爸爸的礼物。我听后一愣,是啊!我买了这么多东西,居然没给父母买一点礼物!这时妈妈仿佛看出了什么,忙说没关系,没关系,下次再买给他们。我知道其实妈妈在安慰我而已,她不想让我不开心。对照作家肖复兴,我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对不起父母亲!想想平时妈妈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让给我吃,我不吃鱼时她就骗我说鱼对我的皮肤有好处;还有放暑假时,妈妈看见我的脸上长了很多痘痘,听别人说吃燕窝可以治好它,就专门去香港买了几千块钱的燕窝给我吃。想到这里,我更觉得惭愧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连小草都知道报答春天的光辉,何况是人呢!所以,今后我会像作家肖复兴一样时刻想着父母,孝顺父母,现在听父母的话,把学习搞好,不让父母为我操心,长大后挣钱养父母,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荔枝读后感 篇3

“谎言”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欢喜的字眼,我们对它是恶痛疾。但是,今天我读了《藏在心中的鲜荔枝》后,我的心情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让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小时候八岁,爷爷生病了,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可我是最高兴,别人来看爷爷留下的好吃的东西,爷爷谎称不爱吃,都让给我吃了,最后明白了: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关爱、善意的谎言。

当我读到:“小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这句话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感受到爷爷非常喜欢吃荔枝,何况又生病要补充营养,但爷爷仍然把这串荔枝给了我吃,从这个来看爷爷爱我远远胜过那串鲜荔枝。正是这个“谎言”让我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正是这样我才知道爷爷是多么的伟大啊!当我读到“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的笑着看我吃”,我的心情已被爷爷的所作所为而被感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爷爷非常爱我,看见了孙女说自己已非常高兴了,我觉得爷爷对我有着浓浓的亲情,只要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善意的谎言,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计其数的善意谎言中藏着深深的关爱的事,记得有一次妈妈买回了一条鱼,我放了学校回家,一回家我就夹起鱼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知为什么妈妈尽夹一些鱼肚给我吃,可妈妈只吃鱼头和鱼尾,还说着:“这鱼头实在是太好吃了。”我趁着妈妈不注意,夹了一块鱼头,我迫不急待的往口里送,一阵难闻的苦腥味在口腔里飘荡。我才明白了妈妈的苦心啊!从这件事了我感受到:妈妈关爱和那善意的谎言感受到了母亲。妈妈对我的爱就像在黑暗中的一个灯照亮前面,像一个指南针指引成功的路,像一个大树为我遮荫……

《藏在心里的鲜荔枝》这篇文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善意的谎言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关爱。愿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谎言”这样,我们就生活在快乐、幸福和关爱中。

荔枝读后感 篇4

最近读的书《长安的荔枝》,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超级短篇小说,谁写的?额,看的太快,没记住,刚刚翻看了下,本书作者马伯庸,详情可以百度百科,本人写完这篇随书笔记,立马虔诚认真去了解作者,以补救拜读大作不尊作者之愧。

长安的荔枝,立马想到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里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史讽今并不少见,初以作者也是如此,却另辟蹊径。主人公不是皇城寻乐时时欢的唐明皇和贵妃杨,所有的任务情节都在运送荔枝的荔枝使李善德上,开局荒唐,结局依然荒唐。小富即安的他,误接皇命,命运,给了他永远赔本的买卖。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他去做了,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保鲜方式他想了,路线他规划了,耗尽自己全身能量,他做出了最合理的规划,最后在动用权利的情况下,全国劳力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最后,判刑流放。看起来如此荒唐。

有人说,他的判刑是正确的,他确实收了钱,尽管钱不是给他所用,他确实私自动用权力开冰窖,取大额冰块。一事论一事,功过分开,违法必究。但,究其原因,他的选择在哪,所有的事情把他放在了非法的界限里,而不是慢慢逼退。皇命已经给人判刑,生活中的阳谋虽然明显比这远逊色的多,但让人实在怀疑,这类方法是否从小遗传。每次在听到一些很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总是找不到原因,总让自己陷入思考,我看这人不像会出现这种事情的呀,什么导致他这样冲动,或许这本书也告诉了我答案。

长安的荔枝,那是用百姓的血来浇灌的,吸取了人的精华,才在长安得以有如此天下珍品。这让我想到,被誉为世间最纯净的天堂布达拉宫下压的是数以万计的西藏农奴,每天的佛诵朗朗,是在吟唱高原的`美好,还是洗刷罪恶。

李善德并没有因为结局的预见性就等待审判,这大概是遇见困境下最好的面对方式吧。历史上的李善德是否是杜子美的朋友就不得而知了,但才倾天下的子美先生面对这样的死局也无能为力,才子也得为五米折腰。

摘抄一些比较耐人寻味的句子。

二月春风,柳色初青,每到这个时节,长安以东的大片郊野便会被一大片碧色所浸染,一条条绿绦在官道两旁依依垂下,积枝成行,有若十里步障。唯有灞桥附近,是个例外。只因天宝盛世,客旅繁盛,长安城又有一个折柳送别的风俗,每日离开的人太多,桥头柳树早早被薅秃了。后来之客,无枝可折,只好三枚铜钱一枝从当地孩童手里买。一番铜臭交易之后,心中那点“昔我往矣”的淡淡离愁,也便没了踪影,倒省了很多苦情文字。

读到这里,倒不是觉得句子有多优美,只是感叹,金钱永远都会钻探到任何一个能够繁殖的地方,纵使离别是多么悲伤的时刻,在看到利益存在,以及人们的模仿趋向性,也就无枝可折。

李善德刚要回答,脑子里突然闪过韩承下午教诲的为官之道:“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一霎时福至心灵,悟性大亮,连忙躬身答道:“下官德薄力微,何敢觍颜承此重任。愿献与卫国公,乐见族亲和睦,足慰圣心。”

这一刻,古来谄媚之臣浮现在李善德背后,齐齐鼓掌。

对于和光同尘我是表示赞同的,虽然,所有人都觉得这里只有李善德出了力,其他人不过是好手之劳。但是,社会本就是共同奉献的,科学家与农民等价,虽然迫于现在形式以及提倡生产力发展下,我们做不了平等,企业家可以在每天应酬下获得巨额等价物,农民每日伏地结局却早早一抔黄土。这里明显藏着巨大的不平等,但是相比于过去平均贫困,这无疑是进步了许多。我讨厌贫富差距巨大,但更讨厌贫困。

这里的谄媚大概是讽刺那些,什么都没参与,甚至在过程中层层阻拦,但看到结局的巨大利益,甘愿给予巨大利益给这些人,以保证事情顺利运转下去。如果不分的巨额利益给这些人,事情进行就会百般艰难。我想,每个人都在义愤填膺吧,他们不就是站着权力大棒为自己敛财。这里的问题不得让人琢磨。

这本书自己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大概是自己读下去,才知道。当然,也不完全是官场沉浮,也就爱情描述,大抵都集中在一句话里头了吧:“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也从中了解到子美的那组《前出塞》:“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我想,读书更多的时候是在寻找感染,有时候,看着一行行文字,就会想到,自己短暂生命里遇见的那个片刻,画面描绘的跟书上写的一样,那样美好停驻。刚刚在看到《我想做一只翱翔的雄鹰》,我想到,褐衣身怀远志,穷不坠青云,先生出生比我贫困,但已成天地伟人,我未来也因坚定方向,不应羡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