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摆渡人读后感

2025/08/2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摆渡人读后感 篇1

前两天听修行的朋友讲关于“摆渡人”的解读,摆渡人是灵魂在某个阶段的陪伴者,他中立而清醒的陪伴我们前行,是处于局内世界的局外人,同行但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故事。因为朋友的介绍,让我很好奇的开始阅读一直稳居各大阅读排行榜的小说《摆渡人》,故事的精彩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整整一个晚上,我完全沉浸在迪伦穿越荒原的故事里不可自拔。

“荒原”,这个最近频频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的词汇,每一次的出现,都有了更多的含义。在《摆渡人》这本小说里,荒原是人死之后灵魂必须穿越的险地,只有经过了这里,灵魂才可以到达栖息地,而所有在荒原的经历正如同小说中摆渡人崔斯坦所言: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而荒原上的一切经历都源自逝者心像的投射。所以每一个逝者所经历的荒原都是不同的,悲伤可以带来风雨,宁静可以让荒原一片晴天。

故事的开篇,是女孩迪伦乘坐火车去看望阔别十年的父亲,一切开始的那样美好,没有人知道下一刻的迪伦已经在火车经过隧道的时候遭遇事故失去了生命,她从迷茫中苏醒,然后独自一个人爬出寂静的车厢,在一片漆黑中走出隧道,所有的故事从她远远的看到那个坐在隧道外面不远处的小山坡上的男孩崔斯坦开始。崔斯坦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他的职责就是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告诉逝者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穿越荒原的过程充满挑战和艰辛,随时都会有成群的魔鬼要吞噬掉逝者的灵魂,每一天晚上的安全屋是唯一可以隔绝荒原上的魔鬼侵袭的所在。迪伦的荒原之旅除了其中的恐惧和艰险之外,因为安全屋而有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个看着和她年龄差不多的摆渡人,让她逝去的生命变得不是那么伤心痛苦,经历的几天时光让她相信,虽然走在荒原的路上,却领略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那就是她深深的发现自己爱上了崔斯坦,她的摆渡人。“现在的她更加坚定,也更加勇敢。她已经能够正视危险,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感。在这方面崔斯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保护着她,安慰着她,引领着她,开拓了她的视野,让她体验到了之前一无所知的感情”。

对于摆渡人崔斯坦而言,迪伦这个女孩很特别,她会关心他的安危,并没有像大多数逝者那样只是沉浸在自己生命已逝的悲伤里,甚至不曾想到过他们的向导也是人。迪伦把崔斯坦当人看,之前他曾引领过那么多灵魂,没有一张脸会比别的脸更让他印象深刻。可是迪伦的'脸却让他分明感觉到那么多不同,在那个穿越谷底的夜晚,原本已经被魔鬼抓走的崔斯坦奇迹般的返还,虽然伤痕累累却又回到了迪伦的身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迪伦:“你需要我,就是这个想法把我带了回来。我……我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以前从没发生过——但你当时在召唤我。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你的召唤。等我再次清醒过来时,就已经在谷口了。是你救了我,迪伦。”他注视着她,眼神温暖,其中写满了惊叹。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鬼怪》中历经九年荒原穿行最终重返人间的孔刘说的那句话“是她的暴行,那个约定把我带回来的”,爱是一切的力量,只要内心充满渴望,就算是在神的安排之下也可以创造奇迹。

“崔斯坦此时反而犹豫起来。看不到她那双像大森林一样深邃的碧眼,疑惑顿时又浮上了心头。这样做不对,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他对她的所有好感都是错误的,他不应该放纵这份感情,这是不应该发生的。然而他还是爱了,他渴望体验人类为之生、为之死的那种奇妙的爱情,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他缓缓闭上眼,在迪伦唇间留下了一吻”。在即将走到荒原尽头的时候,崔斯坦终于臣服于自己的内心,向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特别的姑娘迪伦表白了感情。

一个吻,一个原以为只是告别的吻却点燃了迪伦重返荒原的希望,已经回到灵魂栖息地的迪伦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去寻找崔斯坦,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其中的代价可能是自己灵魂的灰飞烟灭,但是因为内心执着的爱,所有的规则都因为这样一份坚定的爱情而改变,崔斯坦最终和迪伦一起重返阳界,故事的最后是迪伦从火车的失事现场苏醒,躺在担架上的她找到了不远处的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和她一起穿越荒原回到了人间。

故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不禁想起韩剧《鬼怪》里面的一段神的话语:“命运是我提出的问题,答案,由你们寻找!”和崔斯坦回到可以共同生存的地方,就是迪伦的答案,历经千难万险,冒着灵魂灰飞烟灭的风险,无惧无畏,她和崔斯坦一起,用爱战胜了荒原所有的既定规则,看着从车祸现场抬出来的迪伦,我想上天也只能叹息吧!

摆渡人读后感 篇2

当我开始要读《摆渡人》的时候,就有人留言要我分享读后的感想。那时候我不确定我能写出什么真正的感想,因为我不知道这本书将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感觉,仅仅是亟不可待的读完整个故事?还是震撼心灵的久久回味?初读时我不确定,此刻,我依然不确定,只因为读完它后,我久久不能从故事中自拔,我每做一件事我都会想到书中的某个故事情节,以至于到现在我更加不知道读完它是何感想。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是火车事故的唯一遇难者,当她走出火车隧道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两人在摆渡过荒原的过程中产生了超越各自身份局限的情感——爱情。当崔斯坦将迪伦按照规定摆渡过荒原,在最后离别的两个世界的分界点,他倾诉了自己一直压抑的情感,迪伦也因此确定了双方的爱情。而恰恰是这份感情导致迪伦坚持违背常规,冒着被魔鬼吞噬灵魂的危险返回荒原寻找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故事最后迪伦如愿带着自己的摆渡人,在坚强的意念支撑下重返人间……

3月8日,我摘录了两段文中的文字,其中一段是这样的:“她也尽力去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样的感受。自我完全是由身边的人界定,永远没有独处的时刻,甚至连自己本来的相貌都不知道。她想不下去了。这一次她很欣慰自己还是自己。”这就是迪伦眼中的崔斯坦——她的摆渡人。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什么是摆渡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切都任由命运安排,每一个摆渡人只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从不考虑界定之外的事。他们真的由身边的人界定自己,界定自己的姓名、出生、语言,甚至相貌,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崔斯坦在长期的摆渡生活中失去了自我,他不敢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他曾经也厌恶过这样平淡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勇气,或者说是足够坚定的信念去改变什么,只因为他已经在平淡的时间长河里丢失了自己。了解了这些的迪伦她庆幸自己还是自己。

可实际上,我们又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呢?是通过职业界定自己是一名打工者或生意人?还是通过家庭界定自己是位父亲或母亲?也许这样的界定还是简单的。你会发现,即便你告诉自己已经界定的身份,你还是依然会感到迷茫。和大家在一起时你是这样的自己,而独处时你又是那样的自己。我们的自我也许真的完全是由身边的人界定的,我们也许真的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摆渡人——那就是自己,那个内心真正强大坚强的自我,我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力量。我们总是禁锢自己的灵魂,总是不够坚定。禁锢我们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顾虑和担忧,是对未知生活的恐惧。故事中的迪伦,即便是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摸索着在时刻会失去自己灵魂的危险荒原中寻找着她的摆渡人。没有太多的信息,她对荒原的了解寥寥无几,甚至仅是靠自己的推测在寻找,但她依然坚信自己能找到。

我们的朋友圈里永远都是我们想让别人看到的自己,没有真正的心声。我们面对未知的生活,总会感到迷茫,无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们是一个个形态百千,本质却相同的崔斯坦,像迪伦这样坚定的人不少但也多不到哪里去。也许是我有点悲观吧,我觉得这样很懦弱,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内心深处呐喊的灵魂,更有甚者,有的时候,我们麻木了,听都听不到灵魂的呐喊声,但是我不想像崔斯坦一样的'活着,我想像迪伦一样的活着……

另外一段话是这样的:“在那个年代,你们那里的人们要比现在虔诚得多。他们不会质疑教会,而且对教会传导的东西深信不疑。他们把我当成了天上派来的信使——大概,也就是你们口中所谓的天使。他们不敢对我妄加怀疑。现在的人就要麻烦得多。他们全都觉得在积极享有各种权利。”对于宗教和信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自己本身的认知就是云里雾里,所以不够格在这里谈论。但是我知道,不要因为无知而信仰,也不要因为无知而不信仰,这已是我最深刻的理解了。

读完这本书感想很多很乱,我承认自己确实不知道该和你们分享些什么。这是一本值得去读的心理类书籍,我没有读原版――英文版,我读的是译本,付强的翻译对人物心理的表述细腻而深刻,笔触柔软而周到,对周围景物的描写也是栩栩如生,映衬着每一种心理的变化。我想每一个内心细腻柔软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读完了你再看看封面上的那句话:“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你会觉得,其实,真正来讲,迪伦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作者:米蛙

摆渡人读后感 篇3

在浑浑噩噩不知所终的“忙碌”日子里,终于偷闲在周日午后走进艺佰图书室,随手借阅了一本《摆渡人》,先是查看封面介绍,又快速浏览了一两页,直觉告诉我应该是可品读耐寻味的小说,于是借回家来,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饶有趣味的品阅起来,没想到随着阅读的深入,竟然不自觉地陷入小说情节中,引导我的思想,久久沉浸在所描述的境界中走不出来,关于生死轮回,灵魂的摆渡:

一直以来,关于生死轮回的神秘之说备受人类的关注与探究,《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描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通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处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将刚刚去世的人之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否则逝者的灵魂将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直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爱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又不顾随时被魔鬼吞噬的危险重返到魔鬼荒原,再次与男孩相见相守。

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起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达到了圆满。

《摆渡人》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看完小说,回想起在纪录片《生死与轮回》里听到一句“我是一个灵魂,我有一个身体”,此话似乎告诉我们,灵魂才是生命的主体,身体是它的载体,这也更印证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所讲的“生命是被包裹在一副真皮囊内一团精气神,活着时,他是被集中包裹在皮囊(身体)内,死了后,它就成了弥散状,漂浮开去,我不能说这是一种迷信,也不敢印证它的科学性。关于生死的认知,从古至今,无论从游历各国宗教文化信仰来看,还是从哲学定义,物理研究角度审视,人们总带着一种好奇的期待和探究来认知灵魂与生命的关系,从而达到无惧生死离别。宗教各教派万变不离其宗,皆是以自律修行谋求灵魂超度天堂,哲学家也一直在用唯心与唯物辩证阐释物质与意识的相对论,意识(灵魂)的能动作用等,物理学家曾研究肉体生命即逝瞬间那一团仍然活在大脑里的亮光究竟算不算灵魂。各种林林总总的传说和研究,也未能对灵魂之说有所的定论,但却成了人们一直追寻的问题。

很小的时候,经常听老年人讲关于借尸还魂的传说,或许是人们常常惧怕死亡的缘故,潜意识里都希望肉体与灵魂是两个可以分离的生命,尽管肉体会死亡,但仍有灵魂会依然存在。稍微长大后,也曾关注过此类问题,阅读过关于中阴身的说法,说的是生命在即将消失的瞬间,灵魂会飘出肉体,亲眼看到医生在奋力抢救自身肉体生命的画面,倘若抢救过来,这个记忆就永存下来。类似于此类的种种传言没有人能界定真与假。

近些年,在不断经历了亲友突然离世的`变故中,关于生死的问题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令我感到困惑不安,年龄渐长,对生命的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起来,不管从宗教、或者是哲学的角度,人们都愿意相信灵魂与天堂、地狱与魔鬼的存在。

现实里,常常听到”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经死亡,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人类的诸多复杂情感、人格、情绪、信仰、精神、常常以一种无形的存在形式附着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快乐也好、悲伤也罢、我想这些统统都可以被称为是灵魂的感受。

人生是一场修行,在短短几十年的光阴里,历经磨难沧桑,而后渐渐笃定安详,在宇宙,每一个个体生命又如沧海一粟,渺小而脆弱易逝,就如《摆渡人》所描述的场景。对于死亡,若去世后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朋友,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人们在接受亲人的离开时会有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世人答案。所以,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也不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足以安慰现世的苦短和对来世的无惧与勇敢。

摆渡人读后感 篇4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成长与救赎之路。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她在荒原中,遇见了崔斯坦,他在一路上拼命地保护她,迪伦渐渐地喜欢上崔斯坦了,在他的引导下来到天堂的彼岸。然而走过分界线后她便再也见不到崔斯坦,对崔斯坦的思念让迪伦痛苦,逐渐坚强起来的迪伦知道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她决定逆着危险重重的荒原回到起点,和崔斯坦在一起。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故事里的人物仅仅有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但是迪伦和崔斯坦却是个例外,在荒原中,迪伦遇见了男孩崔斯坦,她的灵魂摆渡人。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他们一起躲避恶魔的利爪,艰难地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她的灵魂不同于所有他曾经保护过的灵魂,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依然对世界和他人充满好奇,富有同情心,还有只属于少女的娇羞与悸动。两人在荒原中相伴行走的故事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一段:他们从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恋,像一对儿真正的小情侣一样聊天,心动,争吵,拥抱……这一切在危险的荒原之中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再远的旅程,终需有一别。两株刚刚萌发的爱情幼苗,被一块看不见的帷幕隔在了冰冷的两个世界。

迪伦终于来到了天堂,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然而对她来说,失去了爱人的陪伴,天堂不过是座散发虚幻光芒的荒凉城堡。她注定要为爱寻找,以前是父亲,现在是崔斯坦。她想念他的陪伴,为了找到他,她愿意付出生命与灵魂的双重代价,即使等待着她的,是跌入黑暗的炼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迪伦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强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死神恶魔的呼唤,迪伦说,她不再害怕看到恶魔了,那是因为,心里有了坚定的爱,就有了无畏一切的胆量。终于再次见到崔斯坦,他们的角色打了个颠倒,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我们一定要回去!”15岁的迪伦再没有了是不是带小熊的犹豫不决,再没有了面对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环境而在心底产生的怨怼,她有的只有对爱的向往和坚守!果然,爱带来了奇迹!“她看着他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紧张的我怎么都不肯放下手里的书,一直在读到这句话时,才放心的合上书,抬了眼,看一看窗外的绿树,深深的吸入一口满含桂花香的空气,来平复一下自己紧张的思绪,终于一起回到这个世界里,心才可以放下,为迪伦和崔斯坦而放下。

其实,这个神秘的灵魂摆渡人可以说是自我投射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明了自己的摆渡人来引领自己,在将要溺水时获救,在深陷淤泥时被扯出来,在不知道方向时被指引。所以,与其说两人相伴,还不如直接说,每个人的荒原最终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孤独而坚定的走过。摆渡人引领的是人的灵魂,而指引摆渡人来引领的,却是自己。其实,摆渡人,就是你自己!给了我们希望的摆渡人,其实,就是自己给了自己希望!自己给予了自己的救赎!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说急于去寻求帮助,急于去依赖于别人,万一别人也是无能为力,那我们该怎么办?怨恨别人?还是说嚎啕大哭?都不是,我们要知道真正可以让我们度过难关的人只有自己,真正的灵魂摆渡人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勇气,信念和毅力,才可以得到让自己真正的救赎。当我们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自己应该怎么走才能不让自己后悔?

读到这里,我似乎从书中找到了答案,面临艰难的选择,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是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没错,只有遵从自己内心所想走出来的路,才能不让自己后悔,要知道,所谓每个人生命中的那个灵魂摆渡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